故事情境下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022-07-07 02:50刘亚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故事文言文教学

刘亚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文言文教学。文言文学习结合故事内容,是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有效的手段。使用故事导入,激趣促思益智;依托故事,创设活动情境;角色扮演,体会故事情思;延伸拓展,提高语文素养,这些都是巧用故事情境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故事;伯牙鼓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文言文学习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古今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较大,且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产生畏惧的消极情绪。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欣然接受,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文言文教学结合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激趣、认知与体悟,是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有效手段。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的数量由原来4篇提高到14篇,其中有12篇是篇幅短小的故事,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具儿童性。为此,笔者结合《伯牙鼓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使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故事导入,激趣促思益智

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故事元素,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为学生架设现实白话环境与文言世界的沟通桥梁,奠定教学的基础。第一,在文言文教学中,使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阅读期待。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就爱听故事,教师讲有关文言文的有趣故事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对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充满疑问,也对接下来的文言文教学充满好奇,这样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降低教学难度。第二,故事导入需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中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为此,教师不能以单向讲授、学生静听的方式进行导入,而需要巧妙设疑,注重故事与学生的互动性,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第三,故事应具备益智性,陶冶学生情感。教师讲授的故事不能与学生的經验世界割裂和脱节开来,而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适合他们理解与启迪增智的故事,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伯牙鼓琴》这篇课文字数不到百字,却讲述了发生在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感人故事,被千古流传。学生初遇课文,可能对两人的深厚情谊、知音难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深刻。所以在导入环节中,笔者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补充了背景知识。“伯牙是晋国著名的琴师,有一年,他奉命出使楚国,在八月十五那天琴兴大发,接连弹奏几曲。岸边的打柴樵夫(即锺子期)被深深吸引,驻足欣赏。伯牙惊喜万分,没想到在荒郊野岭之中,这位樵夫竟然可以听懂自己的心意,这恰是自己久觅难寻的知音。二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并约定来年中秋相会。但第二年,锺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伯牙伤心欲绝,弹奏《高山流水》的曲子。”以背景故事导入文言文教学,不仅合乎学情需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伯牙与锺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以及“伯牙绝弦”做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言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把握知音文化的教学基调。

二、依托故事,创设活动情境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道障碍。与古诗词简短而又朗朗上口不同,文言文的句式更为复杂,小学生对停顿、字音等方面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故事情境,由单个的字音教学到在段落、篇章中教学,这样由浅入深地实施分层策略。基于故事情境的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气词、停顿、断句,培养语感。第一,字音纠正。对于文中的几处易错的读音,尤其是多音字更需要在语境中进行朗读,如“少选之间”的“少”应读三声shǎo、“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第一个“为”读wéi,第二个“为”读wèi。第二,语气词、停顿与断句的练习。语气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进行重点指导,如“乎”字,教会学生把语气词读得长一些并和前面的内容连在一起读。节奏、停顿与断句方面,可以进行尝试练读、范读、跟读、同桌互读等多种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理解语气词与故事情境之间的联系。

在文意的梳理上,亦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巧妙教学。讲故事可以成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格局,讲述者可以在不偏离文意的基础上摆脱机械式、程式化的文章复述,使表达更具有生动性与创造性,而听者也能“获得心理满足,演练一套智慧的体操”。例如讲《伯牙鼓琴》的故事情节时,可以基于全文作鸟瞰式梳理,但不能仅关注逐字逐句的课文翻译,而需要更加口语化、生活化,讲述的过程中若做到跌宕起伏,感情流露到位就更为绝妙。讲故事是学生语言发展与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育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传统的课堂只允许教师讲,不许学生讲和问,不教学生动手和用脑,这消灭了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而生活教育要把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和空间、时间等都解放出来,对儿童的创造力给予适当之培养。给儿童“动”和“说”的权利,这样才能释放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和活力。所以笔者分别让学生从伯牙与锺子期的视角出发,分别以他们为第一人称讲述整个故事,进而感知人物的心理变化。在故事的讲述中要注意讲出伯牙的志向与锺子期对伯牙的理解,所以需要借助想象,引导学生分析“高山”“流水”的意向特点(“稳重”“自由”“奔腾”等),并将这些特点联系人物的品质,放到故事的讲述中。在讲故事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优化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角色扮演,体会故事情思

角色扮演是故事情境创设的动态形式,让学生走进故事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再现场景,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而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去体悟故事情思,与主人公“感同身受”,这样进一步加深了理解与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伯牙鼓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知音情,我设置了角色扮演的学生活动,分别让学生饰演伯牙与锺子期,在不违背原文的前提下适当想象补白,扮演他们相识、相知、相惜的情境。伴随故事的发展,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理解相遇之“喜”:“伯牙遇到知音,心情如何?”并让学生从人物的神态与动作中表演出伯牙欣喜若狂的样子,还原伯牙相遇知音的场景。同时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读出这种快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情感明晰。在“喜”足够外显的时候,后面的“悲”就会跃然纸上。再次请学生演后续故事的发展,并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并用“伯牙用了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悼念锺子期”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表演出伯牙失去知己的悲痛欲绝。最后,在《高山流水》的伴奏乐曲中诵读全文,将情感推向了高潮。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伯牙内心的悲伤和“破琴绝弦”的原因,进而点出文章表达的主题——知音难觅,体会故事的情思。

四、延伸拓展,提高语文素养

提升课堂文化厚度,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与提高语文素养,离不开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一方面,文言文学习应在课内进行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言”的束缚而走向“文”,融会贯通地学习文言知识与能力,笔者基于伯牙與锺子期相遇之喜的故事情境设置了一个说话练习,即伯牙的琴声中还会出现怎样的事物呢?你能把句子补充完整吗?学生的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并给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个教学活动针对锺子期夸奖伯牙琴声的语句进行拓展,让学生明白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锺子期都可以听懂,以此深切体会伯牙遇知音的心情,进而理解“知音”一词。

另一方面,文言文学习也需要在基于课内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在课外拓展。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内资源。以《伯牙鼓琴》为例,其课后链接的“资料袋”中就注明了“知音”的涵义,以及提到伯牙与锺子期的不同古诗词与传说故事,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故事。这样在学生理解知音情感的基础上,为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音文化的魅力,笔者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组织小组讨论,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描写友谊的情感与诗句。而且,为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笔者出示了《管鲍之交》的文言文版本,让学生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理解文言文大意与主旨,将课内的所学活用到课外,从对课文的学习到课文的相关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故事文言文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