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研究

2022-07-07 14:43赵德馨
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满族文化传承

赵德馨

摘要:归纳满族服饰的一般特点,分析其民族服饰的特殊性,指出现有传承创新设计中的优缺点,提出未来针对满族服饰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方法与发展策略。通过文献研读,桌面与实地调研考察的方法,从制式与材料、图案、色彩及工艺四个方向探索,总结其特殊性。再通过个案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设计现状,由此从设计形式、设计载体、设计传播方式三个维度提出创新理念。可为其他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设计提供类比思路。

关键词:满族 服饰 创新设计 文化传承 产品

满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渔猎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满族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现存的各类文化艺术作品中,其服饰文化相对丰富完整,服饰的制式与材料、图案、色彩、织绣工艺在面对文化交融时的革新方式,对现代设计的应变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与借鉴的意义。而在服饰文化未来的传承与创新设计领域内,怎样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其触及到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大众所正确认知与喜爱,值得更深一步的探索。

一、满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特征的直观形式。满族服饰以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符号性,开启了华彩篇章。对于满族的源流考量争议颇多。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再至女真这一发展历程被更多学者所认可接受。在时光的洪流中,满族及其先民的文化受到多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自身固有文化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地吸收与变革。

(一)与时俱进的制式与材料:“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卸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其布非棉布。由此可知满族先民初期着猪毛等猎物皮毛编织的衣物,冬天用猪油涂在身体上驱寒,服饰以功能性为主。据《魏书·勿吉传》载:“妇人则布裙,男子猪犬皮裘”“头插虎豹尾”。可见到了勿吉时期逐渐在意服饰的审美价值。而靺鞨时,服装面料已经由最初的毛皮、麻布,发展到了毛、柞蚕丝,纺织业相当发达。女真时以服饰材料来区分身份阶层,清时也是如此。清时期服饰种类极尽繁华,包括帽、冠、袍、服、褂、坎肩、衫、衣、裳、罩、裙、带、裤、鞋与靴等多种制式,而其制式在清前中后三个时期特点的变化明显。以满族袍服为例,前期的裁片存在大量的拼接现象,主要是两片式的结构,到了中期裁片逐渐完整,后期基本上趋于一片式的造型结构;袖口、领口及下摆处的边缘位置在前期并无过度装饰,仅有些简洁的贴片,而到后期的衣物镶边具有极强的装饰意味。清前期的服饰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汉族惯用的绸带。清后期满汉文化融合,妇女身上既有汉民族着弓鞋裹小脚的现象,又有满族服饰大镶大沿的旗装特点。

(二)繁复华丽的图案:满族服饰图案中体现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以及与外来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整体服饰中的花纹装饰达到了空前盛况。主要纹样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类:

1.自然纹样:由于信仰萨满教,敬畏自然神灵,满族服饰中的图案多出现水纹、云纹、火纹等自然元素,有时也会将建筑、器物上蕴含着吉祥色彩的纹样运用到服饰上,如海水江崖纹寓意着万世升平、江山永固,如意云头纹一般设计在旗装下摆边缘处。这种云纹和汉族卷云纹类似,但有所不同,他们云头向外延伸,翘尾,而火纹一般用于皇家的服饰中,与龙纹或者蟒纹搭配。

2.动物纹样:以官服补子上的纹样之最。补服体现了官员的等级差异,以上面的图案纹样作为区分标志,等级制度森严。文官补服一至九品所绣纹样依次为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鶒、鹌鹑、练雀;武官补服一至九品所绣纹样依次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海马。其中七品武官和八品武官所绣纹样皆为犀。除此之外,龙纹、凤纹、蟒纹等常常出现在皇家服饰中,鹰、鹿、金鱼、蝴蝶等动物纹样也常常出现在满族宫廷服饰纹样中,各自代表着吉祥的寓意。

3.植物纹样:常常出现的有葫芦纹、莲花纹、树纹、牡丹纹、木兰花纹等。根据满族先民的生活环境来看,植物最开始作为服饰材料是因考虑其蔽体的功用性,取材自然。随着社会的不断文明,这些植物逐渐以装饰性为主导,以纹样或结构的形式出现在服饰当中。在经历了多文化交融后的满族服饰,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梅、兰、竹、菊等植物纹样的应用。

4.汉字纹样:满族在接受和使用汉字以后,吉祥文字也被应用到服饰纹样中来,例如汉代瓦当纹延年益寿、长生未央、兴旺无极、永寿无疆,以及鸳鸯双喜、福禄寿喜、和合二仙、五福拱寿和招财进宝等等。还有万字,寿字,福字及喜字等常见的吉祥纹样。

(三)大方明艳的色彩:大约从唐时起,正黄色为皇室专用。清时的服饰制度在基于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参照往代的宫廷服饰进行了服饰的修订,沿用了黄色来代表皇权。除此之外满族服饰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服饰花纹的花色,通常以白色和蓝紫色为主,白色的比重尤其多,这一点可以追溯到满族尚白的特点。在传统观念里,白色象征着纯洁干净、吉祥如意,故许多蓝紫色的满族服饰搭配以白色的花纹图案。也同样会常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花边,入关之初的满族服饰更好蓝色,逐渐兴起了紫色、绛色及灰色等。年轻女子的服饰色彩中多是艳色与素色搭配,追求一种大方明艳的视觉效果。多见桃红、宝蓝、大红、果绿这样的颜色。

(四)不断革新的工艺:满族先民以渔猎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多用鱼皮、兽皮等作为服饰的原材料。随着农耕方式的改变,以及各种产业的发展影響作用下,生产制造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满族服饰中主要以刺绣技法展现多样的花纹,通常在衣襟、领口、袖口边缘处会绣以繁琐复杂的装饰,这可追溯到劳作习性。劳作使得衣物的边缘处容易破损,从而有了最初的处理服饰边缘的方式方法,然而随着发展,这种本具功能性的处理手段逐渐变为了具有装饰意味的服饰设计手法,清中后期妇女服饰镶边日趋复杂,“咸同间,京师妇女衣服之滚绦,道数甚多,号曰‘十八镶’”。而在刺绣技法上有辑珠绣、盘金绣、打籽绣等多种技法,更推动了京绣的发展。

满族服饰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符号性。单皇帝服饰就有着礼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便服之分,服饰制度完善。由于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当代更近,服饰保留完整。其图案纹样工艺等都有迹可循,是我们了解历史,探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满族服饰的可识别度高,尤其是旗头,花盆底旗鞋,大镶大沿的服装形式等,其符号性在设计延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满族服饰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现状

应用满族服饰文化进行设计的产品主要基于两个设计目的,其一是以传承、弘扬文化为目的。其二是以商业设计为基础,服务于市场。根据设计方法及应用场景,作如下讨论:

(一)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

提取文化符号作为设计的常用手段,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文化符号的特殊性直接引发大众对于该文化的联想与认知。从而以自身潜在的知识结构体系将产品与特定文化紧密相连。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但在这一层面上,文化符号所承载的功能更多的是为设计增色。

在服饰领域内,主要设计手法是提取典型的符号元素,如制式中的马蹄袖、旗鞋、旗头等;图案中的海水江崖纹、如意云头纹、龙纹与风纹等;代表皇家的金色与黄色以及辑珠绣、打籽绣的巧用等。再通过这些形式进行高度概括或者二次创作。如设计师郭培2019年春夏巴黎高定大秀中的作品《东·宫》以旗鞋为原型进行高跟鞋造型设计,将旗袍改版,大面积运用黄色与龙纹。将东方讲究的基于面的图案延伸与西方讲究的立体工艺所融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使设计作品符合当下审美如图1。原创民族服饰设计与秀场时装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仅要结合当下审美、融合民族文化,还要顺应市场,适用于当下的服饰语境。部分原创设计将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后的民国旗袍与毛皮材料融合设计。而在满族的文化中,毛皮始终在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设计形式无疑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文创领域内,文化符号为设计之重,其可延展材料多,可变化形式盛。除了联系最为紧密的旅游文创产品之外,各大品牌也占据了开发的主动性,使得文化符号延伸到各个领域,包括广告、包装、

H5、小程序等各种各样的载体上面。各大品牌开发的文创营销多是与故宫合作,采用到清皇宫这样的场景,基于传统文化设定新的玩法理念,推出联名款产品。如奥利奥于2019年联合故宫推出了《宫廷御点·中华六味》活动,生产推广了一款具有六种宫廷气质口味的奥利奥。其基于《雍正十二美人图》及《春闺倦读图》的人物描绘,在人物的体态、服饰上进行考究,包括服饰中的大镶大沿的特点及植物纹样都进行了意象化的还原如图2。以当代插画绘制手法,将满族服饰图形化处理,从而延展到广告、H5、包装等载体。同样创作手法的还有德芙与故宫联名的《万家得福长卷》项目等如图3。

纵观设计产物,优劣并存,既有走出国门的时装大秀,又有各类粗糙的旅游文创。虽然故宫对清时期的宫廷文化大力开发,但辽宁等东北部地区是满族原始民族文化发掘的重点地区,其旅游文创开发还待加强。除此之外,近年来的品牌营销虽然很好地利用了民族文化的符号特点,但其所表现的设计形式单一,视觉层面上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

(二)文化形貌的还原与再现

博物馆是人们观历史的窗口,但由于服飾的保存特性等原因造成其展出受限,民间服饰的形制又很难通过资料来发现,博物馆展出极多的是复制品等,造成在设计源头上的匮乏。故宫博物院在官网上设立了数字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计研究者以及爱好者收集资料的准确度与全面性。

了解博物馆与书籍中的相关资料与影像是观者的自发性认知,而生活中人们触及最多的还原满族服饰文化的要数各类影视作品。由于这种清宫剧的类型与属性,使得在道具和布景方面有着特殊要求。如《延禧宫略》,暂不谈其剧情的娱乐性以及与历史的出入性,但在整体制作的过程中组内的服化无条件贴近历史,力求还原。服饰大部分由非遗传承人制作完成,还原绒花、打籽绣、缂丝等工艺如图4。相比于传统的纪录片,纪实片,其热度和热点都是极高的,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服饰文化的方式与途径。但大部分影视作品错误的设计与布景,将引发观众对于满族服饰的错误认知。这一领域需要引起文艺工作者的重视,从而投身到文化保护当中去。

(三)新文化下的设计融合

当传统文化遇到新文化与新技术时,所呈现的设计产物是新的,具有旧时代特点与新时代技术手段、文化特征的融合产物,带来新的感官感受。如在与二次元文化的碰撞中,满族服饰以玩具衣物的形式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在BGD娃娃的设计应用当中。其全称Ball Joint Doll,是一种关节可活动可组装的玩具娃娃,由于其服饰可更换的特性,使得“微缩”型服饰有了一定的市场,各式各样服饰的缩影也由此而生。知名娃社会售卖国风娃娃,其中有不少娃衣有着满文化特点如图5。改良自传统的旗装,立领的上衣搭配百褶马面裙,在颜色上采用了满族服饰中年轻女子常着的果绿色。整体工艺体现了满族服饰中的繁复华丽之感。

同样介入了新技术、新概念的设计产物,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类产品。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由此颠覆了一些传统的信息认知的渠道和办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中,更加注重交互感与体验感,同时能够满足传播文化、创新设计这两个方向。如《奇迹暖暖》手游,推出清宫装如图6,从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满族服饰文化制式的特点,并且能够呈现金约如图7,领约如图8这样的一些“冷门”结构,结合当代游戏立绘的绘画表现形式,带来更多传统文化的新体验与新感受,同时能够让新时代的年轻群体所接受。虽然在新文化冲击下,一些具备探索性的设计产物涌现,但大部分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传播性较弱,存在着有固定的受众人群的现象。

三、传承创新设计方法探索

依据满族服饰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现状,基于当前优劣并存的设计情形,以及未来大环境下的设计创新趋势,提出以下三个创新设计方向:

(一)改变设计形式

设计形式基于提取文化符号的设计手法,是结合旧的文化符号及当下的审美趋势创作表现的结果。但目前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造成了设计形式与方法的趋同,不仅仅是在服装设计的应用层面上千篇一律,当下热门的品牌营销产品的主视觉更是风格一致,致使审美疲乏,且一些对于满族服饰的文化考量不够深入。在这一层面上,单从插画的风格与类型就可结合古风、卡通、二次元、CG插画等风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当下商业插画的单一的风格表现形式,同时通过更加严谨细致的考量将满族服饰元素的特点应用到当中去。除此之外当代设计的表现形式正逐渐由二维到三维,发生静态到动态的转变,2.5D插画、C4D动态设计热潮正说明这一点。从这一角度来看打造满族服饰文化的品牌IP,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商业设计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卡通形象僵小鱼如图9,其服饰采用了清时的官服,先设立角色,随后推出系列视频,其形象深入人心。可通过这种IP形式打造满族服饰文化品牌,直接或间接地让满族服饰文化走入人们的生活。

(二)创新设计载体

设计载体不再仅仅依附于物料、服饰这些同类产品,更多的是一些跨领域的产品,如APP、文创等。未来的设计形式将更倾向于动态感、交互感,注重人与产品的互动性,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VR虚拟现实下的数字化展现。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使用户深度了解产品的特性,可使用虚拟设备,智能工具去实现。如使用头盔显示器封闭使用者的视觉、听觉,形成虚拟的视觉环境,利用手柄来虚拟使用者的手部操作,以及有相应的位置跟踪器对使用者的位置进行跟踪,尽可能形成一种实时沉浸的高仿真环境,又或者以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影像直接与现实生活场景融合碰撞,从而增加交互,实现体验的过程。

Unity3D本是一种游戏开发引擎,这一引擎可以兼容多个场景,并且可以和其他程序协同工作,让虚拟图像实现与人的互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当代的设计中更多的产品设计展示运用到这种虚拟仿真的系统,让用户能够自主的选择一些样式、材质、贴图等。如学者李德兵研究基于Uni-ty3D的陕西凤翔泥塑创新设计与展示,除了能够展示泥塑的3D立体影像,还讨论设计了如何让用户通过引导的方式自主创作出泥塑作品。若通过此种方法置换满族服饰文化的创新设计方法,将以更加全面的去展现满族服饰的制式,图案,色彩,工艺的这样一些特征,充分调动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去了解、认知,同时这种科艺融合的形式也可应用在博物馆展示开发中。

(三)转换传播方式无论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自主创造,还是交互体验的构建,

都有一个明晰的认知路径,即认识-学习-创作。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所获取的信息将逐渐内化,被自身接收与吸收。在这一情景下,以用户自主创作传播的新形式——短视频,正在逐渐占据人们的视野。而当下APP的内容定位分为以平台创造为主和以用户创造为主的两种模式,未来将更多引导用户自主创造优质资源,而APP则充当一个提供素材,引導用户创作的角色。在“碎片化”的生活模式下,信息获取模式也更趋向于碎片化,短视频热也正在印证这一点,如何在短时间内被记住、被认知,其可识别性、趣味性都在统一的系统中构建完善才能做好当代的传承与设计。如李子柒的短视频输出,围绕衣食住行来记录古法造物的过程,这是正向的传播文化,并有效输出的例子。我国正处于传统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打破传统手工艺为主导的壁垒,跨跃传统机制,大胆运用互联网思维,营造共建共享、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的环境。互联网为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应利用好其共享、跨界、创新的特征。打造“互联网+传统文化”,基于社会科学技术为传承创新设计做出有效的改变。

四、结语

研究满族服饰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方法,有两个重点,一方面在于如何让更多人更准确地了解其文化,另一个方面在于如何创新设计。当下所缺乏的,是让人们真正去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核,缺乏一个好的呈现形式与传播路径。在我国的人口基数中满族人口占有一定比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却忽视了满族文化,从满族传统语言的缺失这一现象上可见一斑。由于保护力度不够,许多传统技艺都已消失。应保护文化的丰富性,发掘文化的多样性,从设计形式、载体和传播路径做创新设计,便能够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并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黄德烈.谈满族服饰之演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2).

[2]曾慧.满族先祖服饰的发展演变(上)[J].满族研究,2004(4).

[3]林钰滢,林彬,陈怡.盘扣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开发[J].设计,2020,33(11).

[4]董聪.满族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元素的类别分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43(3).

[5]唐晓丹.辽东地区满汉服饰纹样的比较研究[J].美苑,2008(5).

[6]殷安妮.晚清宫廷氅衣与衬衣异同比较及其工艺释析[J].艺术设计研究,2014(2).

[7]刘键,彭莉.基于心流理论的沉浸式VR旅游产品设计[J].设计,2018(19).

[8]李德兵.基于Unity3D的陕西凤翔泥塑创新设计与展示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0,32(3).

[9]张桃.互联网思维下文化传承性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9).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满族文化传承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