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师行走方式,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2022-07-07 02:40何党修
民族文汇 2022年40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何党修

摘 要:本文对于在“双减”大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在学校层面通过培养管理后备力量、进行专业阅读、推门听课、构建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等方法改变教师行走方式,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出思考。

关键词:专业成长 管理后备力量 专业阅读 推门听课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新时代需要一所好的学校能突出办学定位,减负增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作为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人口城镇化,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教师编制超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新的教师进不了,容易让教师队伍整体上缺乏生机,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改变教师行走方式,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从哪些方面因地制宜地对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转变突破,是我们目前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积极培养管理后备力量,人尽其才。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如果按照后备干部推选标准要求,很多同志在年龄这一关就受到限制,学校管理队伍必将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放松种种限制,在考虑学校管理后备力量的时候,抛却年龄、资历的限制,将品行端正、爱岗敬业、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作为标准,为每一位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和上升的空间,鼓励教师承担各部门具体工作,让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进入到学校管理团队中,给予这些教师充分的信任,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唤醒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献计献策。

二、专业阅读激发教师站在大师们的肩膀上成长。

有人调侃“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备一堂课,这就足以看出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职业。为了让教师能更为积极投身于读书之中,我校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赠图书,解决师生“无书可读”的窘困局面。建立“知行读书会”这一阅读共同体,让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先参与其中,带动老年教师积极参与;通过主题阅读、主题研讨、主题打卡等方式,逐渐将教师从碎片化、浅层次的阅读中剥离出来;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找适合自身的根本性书籍进行科学性、系统性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引导教师抓住书籍的核心和内在结构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摘抄、写点评,在阅读中不断总结、反思、实践,螺旋式地提升自己。

三、推门听课促使教师在集体的激流中前行。

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和推行“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规定,我校教导处统筹引领,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推门听课活动。学校班子、中层干部、普通教师人人参与,所有的参与者既是师傅也是徒弟。

这一活动促使老师们重视每一堂课,讲课者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针对班级学生和学科实际情况备好学生,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章节、课文的重点难点精准把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习惯。课后,讲课者及时反思、对课堂重新进行打磨和改进。特别是在反思磨课阶段,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策略是否适当,教师的点拨、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心理、思维、性格相适应;其次思考一堂课中目标是否恰当,围绕目标哪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环节与最初的设想还存在什么差距,怎么改进才能缩短差距?板书、问题设置这些小细节处理得怎么样?再次反思一堂课中是否将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相融合。

四、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让教师在自由中迸发创造力。

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如果一味强调遵循规律,就容易走入固定的模式。一所具有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的学校,既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也要在制度的框架内给予教师教学的自由。

首先,学校各部门在工作中进行简化整合,尽量为教师腾出更多思考、阅读、研究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学校领导与教师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在互相倾听中分享经验、解决问题、给予支持。在教学上,我们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由。教师在国家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大框架下每堂课教什么、怎么教,采用什么教法学法,突出哪些重点和难点、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都充分放开,不拘泥于常規,不用固定的程式束缚限制老师,激励老师结合班级学情和任教学科积极探索。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教师采用单元教学模式还是单篇教学模式、采用讲授课型、朗读课型还是语言学课型……只要不违背教学规律,我们都给予充分肯定。有的教师还结合劳动实践课和各个学科,开发自己的小课程,我们更是给予支持。

开放的课堂管理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创造力,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后的反思,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归纳梳理,认识不足,改进方法,查漏补缺;在正课教研和课间时间进行学术争鸣,分享教学‌‌智慧,进行热烈地讨论,这种百花齐放的教学生态环境在给老师更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人文关怀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老师往往将教育教学作为自己吃饭的碗,不是事业,更不是信仰,当然也无法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远。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对教师理想化角色的期望高,导致教师在现实中教师谁也得罪不起,谁也不敢得罪的的弱势心态,教师的心理困扰和精神压力加大。教师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本身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生活压力。如果管理学校只依靠完善精细的制度、程序,两眼只盯上下班的打卡时间,只看着学生的考试分数,这种管理就成为没有感情的冷血管理。

学校管理要有以人为本,以尊重教师作为前提,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互融合,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在教师的身体健康、事业前景、待遇提升等方面给予人文关怀,在细与粗、刚与柔之间找到平衡。教师在这种人文关怀中,心灵变得宁静而纯粹,形成团结互助、和谐宁静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当教师获得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后,会主动自觉地去追求自我实现。充满幸福感的教师才会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甘于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点亮孩子的未来。

总之,学校为教师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改变教师行走方式,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让小规模学校保持生命力,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