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协同”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赜

2022-07-07 08:51陈俊翔
南方论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价值生态产品

陈俊翔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10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核心要义就是从制度层面破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瓶颈制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倒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1]。可见,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合理利用生态产品的开发价值,需坚持“三位协同”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

一、生态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其实现

根据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论基础,“生态产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生产劳动、边际效用以及供求关系等”。[2]

(一)生态产品的价值构成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人们善于对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产品进行改造和使用,使自然产品更加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自然产品逐渐演变为包含人类劳动属性的生态产品。它在维系自然生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不仅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资源,如清洁空气、洁净水源、安全土壤等,还提供了包括水库、城镇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服务(如图1)。

图1:生态产品价值构成

(二)我国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历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自然给予更多关怀,我国学界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概念形成期、地方实践探索期、全面推进期三个阶段[3]。2010 年至2015 年为第一阶段概念形成期,“生态产品”这一概念是在2010 年12月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首次提及。2016 年至2020 年为第二阶段地方实践探索期:“2016 年启动在沿海的厦门市和山区的武夷山市开展地区尺度的核算试点,探索确定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类型的概念内涵、核算方法和核算技术规范。”[4]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将生态产品的概念扩展到价值实现的具体实践。2021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期:“到2035 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全面形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1]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过程,同时又是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重维度

(一)生态维度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原则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马克思看来,人对于自然不是被动消极的应对。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自然规律在其形成、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受自然界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的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同一运动的两个方面,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具有客观性,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作为客观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应该认识到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探索,自觉地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使自己的实践活动遵循客观规律,并合理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发展。人与自然应被看作整体、系统的有机共同体,在同一个整体中,生态产品一方面属于自然界,一方面属于人类社会,所以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既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又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也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地防止在开发和利用自然中偏离轨道,否则被大自然反噬,最终伤及的是人类自身。正是基于人类社会规律与自然社会规律的辩证统一,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过程中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原则。

2.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的生态系统观原则

第二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践行“两山论”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等措施。自然界作为系统,它的整体性能具体表现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导致要素之间的限制或是协同。把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生态环境中的各因素应都为其整体组成的部分,马克思强调协作使“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5]379。生态产品来源于自然,也要回归于自然,只有正确把握生态环境的系统观,发挥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立足整体,并以生态系统各要素推动整体的发展,才能实现最优的目标。

(二)经济维度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原则。

首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原则。生态产品因其特殊的属性,而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所以,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生态产品的交易问题,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伴随着经济的利益,但不能以牺牲生态的代价而发展经济利益。应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绿色低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其次,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新发展理念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必须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协同的发展。既要重视生态产品的结构平衡,又要重视生态产品行业的动态平衡;既要重视生态产品的创新性转化,也要重视生态产品的创造性发展;既要重视国内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又要重视国内生态产品如何向外联动的发展,此外还要实现生态产品的成果人人共同享有的目标。

再次,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这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期达到我们要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如成立绿色数字化产业投资基金、举办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以及编写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手册等方式,都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领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积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推进业界共同、协商治理,积极将现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审美维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哲学原理遵循。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应秉持美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观。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将其发展置于运动的矛盾统一体中。“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7]161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这句话无疑突破了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既将自然界看作客观的对象,又必须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平等的。这意味着只有人类与自然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统一中实现和谐共生,人类才有可能实现永续发展,其观点具有现代生态哲学和生态审美的深刻思想内涵。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在矛盾统一体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发展,从而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宏伟目标。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建立在对异化劳动批判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理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其市场经济的弊端性,也面临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异化”的现象,这正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批判的“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7]159这有悖于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也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7]185因此,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过程不能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在市场经济繁荣、技术理性加速的现今,对“异化”现象更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现路径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要以“国家”“市场”“消费者”三者的统一(即“三位协同”)为着力点,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贯穿于我国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加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发挥政府作为“有形之手”的引导作用以及强化人民作为消费者的参与作用。

(一)加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

1.拓宽宣传渠道,提高产品效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时代的降临,给生态产品营造出更加便利的生存环境,如善于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直播等平台,拓宽了生态产品宣传和运营的渠道,不仅加大了生态产品宣传的力度,还提升了生态产品的社会关注度,为生态产品的收益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 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增加了我国脱贫攻坚的难度,疫情严重影响我国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大量的农产品无法售卖,为了扩大贫困山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2020 年的三月份,抖音平台联合六个贫困县开展了“战役助农”的农产品销售直播。“以抖音平台为基础开展的网络直播,累积销售农产品数量达到35.6万斤,而三场直播累积的销售额度达到565 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了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8]

2.整合平台资源,推动价值实现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应多鼓励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既科学又合理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能只靠生态资本,还需要依托人造资本、人力资本等社会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产生“1+1>2”的效果。因此,市场是良好的串联企业、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平台,通过市场搭建的整合平台,可以有效合理地将生态产品的资源进行采集、评估、监管、交易等,企业通过发展技术,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更加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以此达到推动价值实现的目的。

(二)发挥政府作为“有形之手”的引导作用

1.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场运作

一方面,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抓住中国市场广阔的最大优势,依托自身强大的国内市场,从各个环节入手,如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其次要注重生态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生态产品的供给结构,以此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生态产品作为商品需要在市场流通、交易,以此达到盈利的目的,但也要注意市场调节的弊端性,盲目、自发都不利于生态产品市场秩序的有序、统一,市场主体应该坚持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统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

2.支持改革创新,鼓励探索推广

改革实验取得成效,离不开前期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的借鉴,通过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如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片区开展的陆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其主要以土地储备为着力点,深入开发片区和公共设施建设,基于当地良好的现代化生态服务产业,提升了自身生态价值。通过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的有机改善,满足了福建人民对当地生态环境美好的现实需求,同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应鼓励支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功案例由点到面的推广,其不仅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还在其现实性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加强人民作为消费者的参与作用

1.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完善内需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全球化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的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所以基于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国家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消费者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社会参与一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消费者的参与,整个生态产品实现的过程就无法成立。我国是人口大国,亦是消费大国,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生态产品的交易基于国内大市场可以看出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等活动,都有利于促进生态产品消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朝着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2.坚持绿色消费理念,推动自觉意识形成

目前我国生态治理以自上而下为主,相对来说缺乏自下而上的自觉意识,但在一些方面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如市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出行尽量使用共享单车或公共汽车,这些都体现国家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目标逐渐迈进。移动支付的出现,奠定了流通体系现代化发展以及无接触交易服务的基础。这既降低了企业流通成本,又促进了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更好地购买生态产品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但这离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的目标还甚有距离,公民应自觉养成绿色消费理念,在购买生态产品时注意生态产品是否具有危害性,生活中自觉做一名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

猜你喜欢
价值生态产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生态
小黑羊的价值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