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非遗“冼夫人信俗”外宣翻译的现状与矛盾

2022-07-07 08:51张绍兵
南方论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夫人译文文本

张绍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宣翻译活动日趋活跃。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西地区的非遗种类繁多,以国家级非遗“冼夫人信俗”[1]为核心要素的冼夫人文化,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承和岭南地区广泛的海外移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尤其是在东亚、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民间基础。冼夫人文化根植于粤西地区,联通海内外,具有“海洋开放包容文化体系的特质”[2]。近年来,围绕冼夫人文化国际传播开展的各种翻译活动也在不断开展,构成粤西非遗外宣翻译蓬勃发展的重要侧面。“冼夫人开放、包容、和平的精神与‘一带一路’的倡议高度吻合,推广冼夫人文化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3]。但是,在诸多外宣翻译活动开展的同时,涉及组织、文本、传播等不同维度的障碍和矛盾也日益凸显。为促进冼夫人文化翻译活动的开展,本文尝试归纳其翻译现状,分析其中的矛盾,并提出相关策略,助益冼夫人非遗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一、非遗与外宣翻译

从2006 年国家颁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始,截至2021 年,已经连续五次颁布相关非遗名录;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地方性的非遗保护名录不断推出,非遗日渐成为文化保护和文化开发的重要组成。经过不断努力,中国已经成为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4]。

随着全民非遗意识的不断提高,非遗日益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围绕非遗的外宣翻译活动日渐增多,外宣翻译研究亦屡屡见诸纸端。为达到沟通和传播的目的,陈芳蓉(2011)认为中国非遗对外翻译需要克服的难点包括如何处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名称、文化专有项、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的转换等问题[5]。在翻译侧重点上,胡庆洪,文军(2016)认为非遗英译要采取以目标受众为中心和以传播效果为先的原则[6],许敏,王军平(2016)则主张采用异化策略来保留中国非遗的文化异质性[7],而田亚亚,付丹亚(2018)却强调要尊重译者的主体性,以充分发挥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用[8]。在翻译对象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则愈加丰富,全面涵盖各地方的节庆习俗、民间文学、历史遗迹等方面。随着非遗外宣翻译日趋活跃,非遗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

岭南非遗资源丰富,富有地方特色。在粤西地区,广泛存在的以“冼夫人信俗”为核心要素的冼夫人文化是国家公布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初时期岭南地区的重要政治领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人物,其事迹广泛载于《隋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岭南民众尊她为“圣母”。 冼夫人秉持“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9]的政治理念,穷其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岭南安定、民族团结,其开放包容的理念使岭南地区免受了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战乱,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以及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冼夫人持续受到中国历代皇朝的嘉许及广大百姓爱戴。清朝康熙年间刊印的《无双谱》中,中国古代的两位杰出女性——“锦车持节”的南朝冼夫人和“替父从军”的北朝花木兰——被置于同样的地位加以传颂。而且,在岭南民间,形成了历史悠久且范围广泛的冼夫人民间信仰和节庆活动,即冼夫人信俗。并且,随着千百年的海外移民,冼夫人信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广播海外,庙宇遍布东南亚,受多国民众祭祀,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好故事。

鉴于冼夫人文化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海内外的广泛传播,冼夫人文化成为当前岭南尤其是粤西地区城市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构成。茂名市立足冼夫人“好心”精神,积极将冼夫人文化融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并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和国际赛事,参加大型文化推介活动,积极将当地特色的冼夫人文化推向世界,相关的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故而,在历史影响和现代传播的双重加持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引领下,冼夫人文化的对外翻译需求和发展态势日益蓬勃,相关外宣翻译活动不断开展。基于近些年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活动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其现状大致归结为三点:翻译活动频繁,翻译选材多元,翻译主体广泛。

(一)翻译活动频繁

与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相关的社会活动最近几年多有开展,影响较大的有三次。首先是2016 年6 月由南方新闻网主办,茂名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协办的“唯用一好心”英文翻译全球征集活动[10]。其次是2017 年4 月由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文明办主办的“好心茂名”徽标(LOGO)征集活动[11]。参与该活动的几十位设计者针对“好心茂名”提供了不同的英文翻译并融入各自的徽标设计。再次,则是2017 年7 月至12 月中央电视台主办,茂名市参与的“魅力中国城”大型国家级竞演活动[12],冼夫人文化是舞台竞演的重点和对外宣传的关键,茂名市最终获得该季的总冠军,国内外影响巨大。各次活动详见(表1):

表1: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活动

以上的各次社会活动都是打造茂名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次活动前后相连,充分说明粤西地区对推介城市文化和加强对外交往的重视。虽然都是以对外宣传为目的,活动一和活动二是翻译和设计专项活动,活动内容有针对性,而活动三是城市形象推介的综合性活动,规模更大更丰富,传播范围更广。随着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推介活动的增加,冼夫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被频繁地向世界隆重推介。外宣翻译作为语言桥梁,全程伴随着此类跨国界、跨媒体、跨领域的文化传播活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频繁举行的各类社会活动中,冼夫人文化的外宣翻译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

(二)翻译选材多元

在翻译选材方面,相关翻译活动遴选了不同的翻译对象。尽管冼夫人文化内容丰富,遍布史书,但是,缘于社会活动需要,对翻译选材一般是由各机构按照各自需要分别发起社会征求。结果就导致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活动开展的同时,所伴随的翻译题材呈现多元竞发的面貌:有的活动从《隋书》选取只言片语,有的则从《北史》摘录大段篇幅,当然亦有选取《资治通鉴》或其他历史文献中的文本记载。而从所选文本形态上来比较,有的活动只要求翻译一个词汇,如“好心”;而有的活动则要求翻译半个句子,如“唯用一好心”;而有的活动则要求翻译完整的一句话,如“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更有部分活动在介绍冼夫人时会要求将整篇人物传记翻译出来。总体而言,此类外宣翻译活动在原文文本选择方面更多体现出的是较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服务于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

(三)翻译主体广泛

翻译活动参与的主体分布广泛,社会背景、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不一。外宣翻译活动有赖于译者们的积极参与,由此使得翻译活动色彩纷呈。以“唯用一好心”英文翻译全球征集活动为例,应征者众多,译者之间差别很大。首先是译者的社会身份相差巨大,有专业从事语言研究的翻译家,有从事文字工作的传媒工作者,还有专业的艺术设计师,以及兼职翻译的社会人士。其次是译者的语言背景,有母语是英语的国际友人,有以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并且语言能力也并不相同。最后则是文化背景,Edward T. Hall(爱德华·霍尔)在Beyond Culture(《超越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Low Context(低语境)和High Context(高语境)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他指出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塑造不同的文化,不管是低语境文化还是高语境文化,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会影响个人的语言交际行为[13]。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分别属于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一致,由此会造成在理解翻译对象并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译者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对翻译文本产生不可回避的差异。广泛的翻译主体反映的是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的繁荣样貌,更传递出其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与号召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语境下,非遗外宣翻译呈现出初步繁荣,学界对非遗外宣的响应也非常积极,但谷旭光等(2021)则认为,我国的非遗外宣翻译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不同的短板[14]。陆志国(2017)同样强调,我国非遗在外宣翻译研究方法和视角上还需要创新[15]。而在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领域,其文化外宣翻译活动频繁、选材多元且参与主体广泛,在此之外,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同样存在诸多矛盾和不足之处,更需要创新研究视角。

三、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中的矛盾

在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内在问题和矛盾。基于对此类活动的分析,本文将其归纳为三点:组织机构分散、译文文本驳杂、翻译标准不一。

(一)组织机构分散

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冼夫人文化的英文翻译是各类推介和宣传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前文所列的外宣翻译活动中(见表1),可以发现三次活动的组织机构并不相同,有政府机构、有网络传媒、也有权威电视媒体机构。首先,活动组织机构的主体职能、社会影响力、号召力、传播力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导致各次活动所吸引的翻译参与者在范围和背景上不尽相同;其次,不同机构间沟通匮乏,在翻译议题设置上各自为政,在此种矛盾条件下,机构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易出现重复翻译、译文冲突、翻译标准不一致;而且,官方职能部门如果缺乏调研,容易造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与社会已有的共识存在错位;最后,职能部门在翻译题材的选择以及对翻译事项的要求上存在较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易对译者的翻译形成思维约束和功利性诱导。由此可见,涉及冼夫人文化翻译的活动,各机构主体对翻译环节重视程度不同,围绕冼夫人文化翻译的协调偏弱。总之,由于不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职能不同,相关翻译人员的翻译行为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无法形成系统性和一致性的活动组织理念。

(二)译文文本驳杂

不同翻译活动所选取的文本各自不同,从而导致译文的版本也多种多样。以表1 中的冼夫人外宣翻译“活动一”和“活动二”为例,“活动一”选取的翻译文本是“唯用一好心”,而“活动二”则要求翻译“好心茂名”。同样是“好心”,两次活动所征集到的译文文本却差别巨大见(表2):

表2: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英语译文

如果单就“活动一”所征集的译文数量和内容来说,其多样性也足以说明冼夫人文化在外宣翻译方面存在极为复杂的语言转换问题。而在最终公布的获选译文中,“活动一”选取了“From goodwill, with good deeds, for goodness”[10],而“活动二”则直接选择了汉语拼音的方案,没有使用英语译文。极度体现出机构之间对译文的共识较弱,选择译文的目的性较强。由于职能差异、沟通匮乏,机构间各自举行的外宣翻译活动必然会造成译文文本繁杂多样,无法形成外宣的合力,弱化外宣效果。

(三)翻译标准不一

翻译标准是一个备受争议却引人入胜的话题,从影响深远的“信、达、雅”(严复),到现代学者提出的“神似”(傅雷)、“化境”(钱钟书)、“三美”(许渊冲),以及“Functional Equivalence”(Nida)等,学者们对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而在当前我国非遗的外宣翻译活动中,翻译标准更多体现的是主办机构所意欲达成的宣传目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功能性和目的性。比如,前文提及的“活动一”在译文征集公告中就指出,译文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语义,符合现代英语表述习惯,突出冼夫人精神特征和冼夫人文化特点,并且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接受”[10];而活动二的要求则是“在突出茂名地域特色的同时,兼具中国风格和国际元素”[11]。由此可见,翻译标准因机构差异而产生分歧,会传递到翻译文本的产生过程,由此导致译文之间在功能和目的上具有显著区分,这种区分会体现在活动举办机构对译文的最终选择上。

总之,涉及外宣翻译的社会活动在日益增多,但由于活动组织机构多样化、翻译文本差异化、翻译标准自主化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导致目前的外宣翻译存在力量分散、文本驳杂、标准不一的情况。

四、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传播力提升策略

为提升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的国际传播力,要更加重视解决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策略。

首先,在外宣活动组织层面,要着力凝聚机构共识,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外宣力量。近年来,围绕冼夫人文化举行的相关论坛、学术会议、庆典、马拉松以及文化节和旅游节等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友人多有参与,与此相关的英语翻译如影随形,形成了外宣翻译的客观条件。在此情形下,尤其是围绕冼夫人文化外宣的事宜,组织机构间亟需有意识地协调立场。在叙事原文、译员安排、译文文本等方面,规范各自活动的语言使用和外宣翻译行为。从而使得目标受众获得丰富的信息、一致的认知,使得冼夫人文化外宣中冼夫人的形象不失真、不矛盾,更好地强化文明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

其次,要在外宣翻译活动中,对相同语言选材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在语言材料选取上,活动组织机构一般会根据活动组织的目的进行,因此在围绕城市形象打造和城市文化建设层面,徐雪(2019)认为茂名外宣翻译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冼夫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冼夫人信俗[16]。另一方面,如果活动组织机构选取的语言材料相同,则建议各机构应该协调翻译译文的评价标准和翻译策略。针对翻译策略,邓超群(2020)以冼夫人信俗的介绍文本为研究对象,认为在英译过程中,要从非遗英译的目的及文本特征出发,策略上可以采用重组、增/减译、音译加注以及编译等多重方法[17],以达成更好的翻译及外宣效果。翻译策略的恰当选择将对冼夫人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反哺效应。

最后,在译文的语言文本层面建立共识,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18]。目前,涉及冼夫人文化外宣翻译的译文,版本很多。仅以如最能体现冼夫人爱国精神的名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为例,其译文版本初步可查的就有三个,“I have served the emperors of three dynasties with the same good heart.”(广东新闻网)[10];“I had served emperors of three dynasties with loyalty! ”(维基百科)[19];“I have served masters of three dynasties, and always with the same good intention. ”(美国学者Sherry Mou)[20]。三个版本分别由国内机构、国外机构以及独立学者提供,译文文本的内外差异,充分体现出我国尚未在译文话语权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在没有权威英译文本的情况下,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存在很大的翻译随意性。

加强部门协调,采取合适翻译策略,建构统一的译文文本,能够聚合分散的外宣力量,建立有影响力的翻译文本标准,逐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五、结语

冼夫人文化是粤西地区富有国际影响力的非遗项目,探索提升其外宣翻译及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冼夫人文化的影响穿透历史、文学、民俗多个维度。她的事迹详载史书,是岭南历史上卓越的女政治家;她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戏剧等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是不断传颂的中国好故事;以她为核心的庙宇、节庆等民间信俗见证着岭南民众对她的朴素纪念,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随着近年来海外华人频繁到冼夫人故里寻亲问祖,冼夫人文化日益成为沟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条精神纽带。为促进国际交流,在冼夫人文化外宣方面,未来亟需探索更多策略,不断改进外宣翻译的水平,增强其外宣翻译的效果,提升冼夫人文化的传播力。

猜你喜欢
夫人译文文本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夫人与婆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弟子规
弟子规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