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功能下城市快速路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以武汉市江城大道为例

2022-07-07 06:54薛茂炎王新竹
交通企业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快速路江城大道

□ 薛茂炎 王 维 王新竹

地面快速路是属于我国早期城市较常使用的快速路类型,由于其投资省、景观好、见效快,且能与新区相对不大的交通流较好适应,又能满足未来扩能改造的用地保障等要求,常使用于城市新区。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部分地面快速路逐渐形成景观特色,与周边用地开发、经济活动、城区职能紧密联系。然而,一味强化车行交通功能,却忽视慢行需求,与城市绿色低碳出行交通战略相背离。

武汉江城大道纵贯汉阳四新地区,衔接老城与新区,既是武汉市纵向交通走廊汉江大道的组成部分,也是西南方向重要的进出城通道,集快速通行、公交走廊、慢行游憩、景观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系统庞杂。现“地面双向6+4 车道、主辅分离”断面形式的城市快速路,沿线过街全部采用地下通道形式,且未完全按规划建成,慢行交通发展未受到足够重视,以致系统衔接不畅,过街较为不便。因此,近年来关于江城大道的各类投诉居高不下,开展江城大道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既为适应新区健康发展需要,也在于促进解决民生诉求等问题。

一、快速路慢行交通现状

1. 实地踏勘,全面掌握慢行系统发展重难点

快速路纵向慢行道不连续,功能不完整,横向过街点位疏密有别,道路两侧慢行联系是痛点。江城大道两侧分别设置3米宽慢行铺装道,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因局部占道、路面破损、标志不明等原因,非机动车道等同缺失。现路段长3.4 公里,仅6 处过街点位,间距450~900米,平均680米,远超过规范不大于400米的要求,慢行过街可谓十分不便。加之,过街通道均为直线型下穿隧道达280米,步行过街绕行距离过长,且内部通行环境差,与公交站点、周边用地等衔接不畅,导致部分市民选择横穿快速路,安全隐患极大。

2. 收集总结居民信访诉求,初步了解核心关切

系统梳理相关信访文件,把握周边市民的核心诉求,以便精准施策,对症开方。通过对2018—2019年涉及到江城大道的规划口径信访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跨江城大道过街难、公交覆盖率不高、机动车组织不便捷、交通管理不合理、道路规划设计缺陷等。具体体现为过街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横向过街通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既有通道的便利性不佳,人行过街较为不便;纵向慢行系统不连续,交通环境不理想。

二、慢行系统改善规划构思

1. 基于车行交通预测工具与模型方法,开展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探索

利用专业交通预测软件,以轴线东西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用地开发规模为基准,参照经典的“四阶段法”,测算各交通小区的慢行出行需求与期望,按慢行全连通情况下的最短路径分配,进行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探索,以期科学指导过街设施规划总规模。

根据慢行预测分析结果,在考虑研究范围内江城大道沿线路口均可实现慢行过街功能的前提下,江城大道中部、四新大道沿线、四新南路、四新北路、三青路等干道慢行交通量显著高于其他路段,预测结果基本符合规划经验预期,可作为过街交通设施规划布局的参考依据。

2. 对标高标准案例全方位解读交通供给特点

以国内高质量地面快速路或主干道为标杆,全面分析其慢行系统构成尤其是过街设施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城市大型快速路往往是复合交通走廊,慢行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过街设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慢行系统应特别注重与区域公交系统、慢行网络的衔接,发挥系统功能;过街设施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实际需求,灵活研制对策;复杂道路与慢行系统规划建设要充分协调,临时性与永久性结合。

江城大道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致力于改善自身慢行系统,强化网络连接,灵活过街供给,提升慢行品质,营造“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环境。江城大道慢行过街设施总体布局像北京长安街般丰富,供给形式如郑州中州大道般灵活,服务功能似深圳深南大道般便利。

三、慢行系统规划内容

1. 基于新区规划与道路基础条件,科学研判慢行发展要求

(1)功能定位。高效串联城市慢行核心区与优先区,促进慢行复兴;沟通两侧地块,织补慢行系统成网,便捷生产生活;注重连通外部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绿道,提升城市品质。

(2)规划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便捷、安全、舒适”为原则,着力完善纵向功能,增强横向联系,通过充分灵活供给,强化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友好性,创造充满活力的高品质街道空间,将江城大道打造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魅力街道。

2.通过纵向再造,构建区域完善的自行车道、步道系统

规划重点保障纵向慢行连续安全,构建网络完善、顺畅有序的骑行环境;构建连线的绿道网络,提升宜居品质。规划方案综合利用江城大道两侧50米宽绿化开敞空间,将人行道设置于绿化带内,实现人行与非机动车通行分离。同时,规划江城大道绿道连接线,设置高架绿道,串联环墨水湖和三环线绿道,构建“串点连线、全面渗透”的绿道网络,全面提升沿线慢行交通与景观功能。规划还提出构建全面连通、级配合理的非机动车道网络,并将江城大道自行车道提升为二级,使其与区域慢行系统更加匹配。此外,规划还提出通过街道环境整治,加强慢行设施建设管控,完善标识标牌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纵向慢行通道整体连续、功能完整,有机串联各公交站点、过街通道,增强慢行系统的指引性,提升慢行交通的品质。

3. 落实横向牵手,塑造完善舒适的过街设施系统

规划方案系统优化了全路段过街设施,构建合理通达、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改善出行品质。基于慢行交通需求预测,结合建设条件和案例启示,遵循“系统成网,充分供给”的原则,按照“应急谋远”的策略,总共规划控制14 处立体过街点位,包含地下通道、人行天桥、结合轨道站点过街和平面过街等4 种形式。规划路段总长度约3.4 公里,过街通道平均间距约260米,较现状平均间距缩短约62%,其中,最大间距约580米,最小约110米,合乎规范,契合需求,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慢行过街体系。

4. 促进街道活化,构筑一体化的交通、生活环境

江城大道路幅宽广,不利于慢行的跨越联系,应努力营造良好舒适的慢行环境,引导慢行出行。同时,注重城市景观、市民生活、商业活动的有机互联互动,规划引导各类慢行设施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周边用地,打造活力街区。规划方案提出江城大道沿线轨道站与周边地块和沿线地块之间实现地下、地上连通,让立体过街设施深度联系周边建筑。通过立体交通的打造,构建交通枢纽与商业、公服、休闲等相互融合的活动空间,提升交通效率、激发城市活力。

5.完善相关配套,注重天桥景观文化体现,优化使用者需求

配合活力街区打造,建议丰富慢行停放、公共休闲等配套设施。结合地铁出入口、公交站,天桥与地道出入口合理布置非机动车停放点,规范停车,加强相互衔接,促进各种交通方式融合。灵活设置舒适、美观的街道家具,改善周边商业、社交、休闲、文化等氛围,提升城市形象和活力。江城大道是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走廊,景观要求较高,规划天桥采用特色鲜明的造型,保障桥型、色彩等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天桥应注重遮阳遮雨等功能设计,考虑衔接周边公共建筑形成一体化方案,考虑残疾人过街通行需求,多采用缓坡处理或设置垂直电梯。

四、实施保障与建议

1. 制定科学的近远期实施计划,确保规划方案有效落地

通过全面考量信访诉求,结合片区居民实际需要,按照“过街流线最便捷、工期最短、易于实施”的原则,在总体慢行规划方案基础上,综合确定近期“三步走”的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优先建设问题反映集中、需求急迫且立见成效的通道,即新建3 座天桥,解决交通矛盾最突出点的过街难题。①阳夏路天桥。重要解决两侧公交站点客流衔接以及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实施后,两个公交站间步行距离约450米,东侧地块步行至对向公交站节省约400米,节省约5 分钟,大大方便了两侧居住、商业活动联系,便捷了公交出行。②梅林二街天桥。主要解决两侧公交站点及商业、办公等客流交换,服务四新中心地区市民的日常生活,属于客流最集中路段。经改造后,预计两公交站步行间距缩短至约180米,减少约580米,节省约7 分钟,公交过街便利性极大增强,也可有效促进两侧商业、人流有机联动。③梅林五街天桥。主要解决南段道路长距离过街不便问题,可大幅缩短局部过街间距,有效缓解交通矛盾,改造后,预计两边直接过街间距缩短至约130米,减少约760米,节省约10 分钟。

(2)第二阶段,集中完善需求最旺盛、位置最优越的既有通道,即改建四处6 条地下通道,更新相应配套服务,重点解决地下通道使用不便的问题,分别为三青路地下通道(南北两条)、四新北路地下通道(南北两条)、四新大道地下通道(南侧一条)、四新南路地下通道(北侧一条),对已损毁通道进行恢复或对直线型通道实施改造,增加转向步梯,减少转向客流绕行距离,提升通道使用便利性,增强地下过街通道的吸引力。

(3)第三阶段,进一步改善整体慢行系统、优化交通环境,即跨区通道及纵向连通。规划考虑重点利用三环线江城大道立交桥下空间,结合地面转向辅道,构建贯穿三环线的慢行道,保障过三环的慢行便捷联系。经优化改造后,预计步行距离缩短至约800米,节省10分钟,大大方便慢行联系,极大地增强了便利性,亦十分契合交通需求。同步实施沿线破损路面修复,四新大道慢行道还原,迁移梅林五街一处变电箱等工程,完善慢行标识标牌等设施,增强指引性,综合提升慢行交通的品质。

2.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1)公交服务。合理组织纵向及转向公交线路绕行,有序开辟横向公交线路,特别是针对原江城大道墨水湖桥站迁移后的公交出行问题。

(2)车行管理。加强经四新北路、四新南路及周边道路组织转向交通、布置公交线路的各通道的交通管理,保障畅通有序。

(3)慢行管理。交通标志系统要完善、安全性要有保障、景观性适当考量等。

3. 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根据研究方案,四新南路、四新北路既有通道改造,部分天桥建设涉及周边已出让用地占用等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协调推进。

五、结语

地面城市快速路由于其建设形式导致两侧地块相阻隔,尤其是在有较高景观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兼具快速交通畅达与慢行便捷性的要求。多功能复合快速通道承载着市民生活的各种需求,需要统筹好各方面功能,结合实际需求从基础条件出发,深化细致研究,保障规划方案既符合宏观系统概念,又能在微观层面落地,从而有效指导建设实施。以具体道路慢行系统规划为依托,从宏观、微观层面探究多功能需求复杂条件下的慢行系统规划要点,可以为后续相同类型道路改造提供思路,更好地指导道路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快速路江城大道
施江城 黔阳古城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城市快速路瓶颈区可变限速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城市快速路建设问题探讨
长三角智慧快速路车路协同应用探究
江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美乃大道
城市快速路图形标志驾驶模拟辅助式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