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合理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

2022-07-08 09:47冷晓红
语文建设 2022年6期
关键词:任务古诗词教学情境

冷晓红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任务,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更加意识到“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的重要性,在古诗词教学中设置各种情境。然而,由于作品年代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学习情境的创设往往存在失真的问题。笔者认为,创设情境不如有效利用情境。利用情境,设计符合学情的古诗词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什么是情境。新课标把情境界定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三类:“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凭借个体独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解析古诗词内容及其内蕴情感,这属于个人体验情境;师生在具体社会场域中开展古诗词阅读实践活动,这属于社会生活情境;运用古诗词知识、技巧来进行解读,这属于学科认知情境。

那么,该如何利用情境合理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呢?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做法。

一、调动个人体验情境,打通古诗词情感与学生个体情感体验

1. 利用群体共性

学生个人体验情境具有群体共性。高中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和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年轻人有着跨越时空的最大共性。

他们激情澎湃、敢想敢干敢于担当,对未来充满期待,对人生充满憧憬,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朝气蓬勃,感觉人生充满各种机遇与挑战,情绪起伏变化较快。教师在利用个人体验情境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调动高中学生的这些共性,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充分利用青年学生个人体验情境的群体共性,整合各朝代青年诗人的优秀作品,可以设计古代青年诗人作品专题活动。比如“飞扬的青春激情”系列,将唐朝青年诗人作品设计为一个专题学习任务:(1)从李白《将进酒》《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望岳》《夜宴左氏庄》《奉赠韦左臣》《画鹰》、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朱陈村》《江楼望归》、高适《九月九日酬颜少府》《塞上》《燕歌行》《邯郸少年行》、王维《少年行》《观猎》,李颀《古意》《塞下曲·黄云雁门郡》等诗歌中选出喜欢的几首;(2)查找诗人创作这些诗歌时的年龄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体味诗中的少年情怀,指出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跨越历史去体悟古代诗人青年时期逸兴遄飞、壮怀激烈的万丈豪情,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志在必得的满腔热血,以及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英雄气度,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的青春语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照顾阅读个性

个人体验情境的区别,首先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阅读偏好不同:有的喜欢写景抒情类,有的喜欢咏史怀古类;即便同样是写景类作品,有的喜欢婉约风格,有的喜欢豪放风格。其次,对于同一首古诗词,甚至是同一句古诗词,有的学生可能联想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的则会想起自己认识的某个人或读过的一本书。

教师在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时,要充分利用个人体验情境的差别,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学曹操《短歌行》,可设计如下任务:(1)通读《短歌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否矛盾?为什么?(3)综合其他同学的发言,以“曹操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为主题,完成600字短文。这三个任务调动学生不同的个人体验情境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在解读过程中激发思维火花,进行真实的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利用现实社会生活情境,打通古诗词内容场域与现实生活世界

1. 利用传统节日情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诗人在这些节日里留下了一首首美妙的诗篇,真实记录了他们具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引发了一代代人的共鸣。

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情境,连通古诗词与学生现实生活场域,设计学习任务。以中秋节为例,可设计“爱中华文化,诵中秋古诗”吟诵活动。先布置预习任务:回忆学过的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并背诵;说说中秋节一般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深刻含义;网上搜索徐健顺老师《普通话吟诵教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视频,跟读学习。课堂上可以设计三个学习任务:(1)解读吟诵密码,制作诵读评价表。(2)现场吟诵。把全班学生分成六至八个小组,每组派一位同学做评委,按评价表打分,回避评价自己的小组。每组派成员吟诵,可一人单诵,可二人对诵,可多人合诵。其他同学做观众评审。结合评委和观众评审两项得分,评出“最佳音韵”“最佳情感”“最美仪表”“最具人气”“最佳配乐”“最佳创意”。同时,评委和观众评审要记录下须改进的地方。(3)完善与再现。對于所评奖项,各评委依照评价表阐述评分理由。

利用传统节日情境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通,可以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品析古诗词,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会吟诵、鉴赏、仿写等技能。

2. 利用季节景物情境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这也为古代诗人创作提供了素材。古诗词中不乏写景之佳作,利用季节景物情境,可以连通古诗词意境与学生眼前景象。

依季节顺序设计春花、夏花、秋花、冬花四个古诗词专题任务,可以单列,也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比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以安排在春季学习,学生看着窗外的花团锦簇,吹着花香馥郁的春风,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全方位感受盎然的春意。利用此情此境,设计预习任务:回忆有关春花的古诗词,调动学生的元认知。然后依学情设计课堂学习任务。比如为让学生全面掌握“意象”,可以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不同意象的表达作用”基础上,认识同一景象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含义,明白“意象”缘情赋意的特点,设计三个课堂学习任务:(1)阅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崔护《题都城南庄》、张志和《渔歌子》、王维《辋川别业》、杜甫《绝句漫兴》、欧阳修《舞春风》、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这些诗词中桃花意象的不同含义;(2)理解《春江花月夜》月下春花意象;(3)深刻理解由春江、春花、春月组合而成的意境,明白“孤篇压全唐”的评价意旨,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 利用遗址遗迹情境

遗址遗迹是对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故事的记录,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遗迹遗址情境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立体地感受古诗词的内容。可用的遗址遗迹情境有: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如骊山、赤壁、华清宫、汴河;古代都城,如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堂,如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等。教师引导学生搜索有关相同遗址遗迹的古诗词,对比不同诗人对于相同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不同评价,深刻体会诗歌主旨与诗人所处社会场域的关系;联系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参观遗址遗迹,打通古诗词场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利用学科认知情境,打通古诗词知识场域与学生现有的学科认知

1. 依托学生现有认知情境

古诗词认知情境,指向学生应用古诗词学习中形成的独特思维,探究和解决古诗词学习本体问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意在发展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古诗词学习任务的设置,应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古诗词认知情境并建构新的认知情境,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任务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太简单则没有意义,学生得不到提高。

以《氓》为例,可以先设计两个预习任务,定好学习的起点:(1)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篇,你读过哪些?(2)在你的印象中,古诗词里的爱情都是唯美的吗?一般都用哪些表达技巧?再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三个课内学习任务:(1)对照教材注释通读全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查字典或者向同学老师请教。(2)梳理《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探究爱情以婚姻的悲剧结局的原因。(3)朗读全诗,联系《蒹葭》《关雎》,说说《诗经》的句式和篇章各有哪些特点。最后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让学生用新的认知去解决新问题:联系《孔雀东南飞》,谈谈你对中国古诗词里的爱情悲剧原因的看法。这些任务都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出发点,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會经历思维认知的温故知新,进而有所提升。

2. 利用学科系统认知情境

古诗词教学,从字、词、句、段到语、修、逻、文,有一套完整的学科知识系统。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必须利用学科认知情境,链接小学、初中的相关知识,以文本为桥梁,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新认知的通道,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将关联性的知识结构化。

以宋词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的认知为例,利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可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预习任务:任务一,查阅相关资料,对照注释疏通字词,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两词的大意和主旨。任务二,查阅资料,了解词的产生与流变,了解宋词两大风格流派的来龙去脉。

课内任务:任务一,交流预习结果,对比分析这两首词的整体美感。任务二,细读文本,品鉴苏词与李词手法的区别。任务三,细读文本,比较苏词与李词意象、意境的区别。任务四,用表格的形式写出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外任务:给学校悦读社公众号推荐一首宋词,写一段300 字左右的推荐文字,谈谈宋词的豪放美或者婉约美。

总之,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情境合理设置学习任务。须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情境的利用及相关策略的使用都是综合交叉的,为了表述方便才分为三点,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猜你喜欢
任务古诗词教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