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五共”: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2022-07-08 09:50季玲莉李新浩张启森励敏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季玲莉 李新浩 张启森 励敏

【摘 要】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职业院校落实育人成效、提升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探索“三元五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元协同育人,项目共建、课程共定、师资共通、人才共育、成效共评,构建职教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三元五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4-0029-06

【作者简介】1.季玲莉,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校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2.李新浩,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3.张启森,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科研与规划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4.励敏,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科研与规划处副处长,讲师、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均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优化产教融合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汽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三教”改革,引进宝马BEST、通用AYEC、中德AHK、庞贝捷PPG、麦特ARS、无锡地铁WXMETRO等校企合作项目,成立4个产业学院,成功开办多个冠名班和订单班,全面迁移推广宝马BEST和通用AYEC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资源,积极探寻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办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聚焦改革,中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蹚新路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任务。但是,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课程与岗位衔接不紧密、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不到位、产教融合师资水平不理想等问题影响了改革发展进程。无锡汽校在多年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总结各类冠名班、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特色与经验,开展了“三元五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中职融合教学的改革背景

无锡汽校始终坚持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把课程建在专业链上,与无锡东方新纪元汽贸集团、上海永达集团、无锡地铁集团、无锡二建、京东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先后成立无锡东方汽车产业学院、苏州清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金麟检测产业学院、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建设新能源汽车数字教学资源研发中心、汽车智能网络技术服务中心、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产教融合研究中心、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城轨工程智慧实训中心等,聚焦无锡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产业群和人工智能、5G产业等新兴产业群,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新专业,高质量集群规划专业群中各专业和专业方向,以“新技术+专业”的新模式,促使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专业焕发新的活力,构建基于高吻合度和高适应性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如表1所示。

(二)“三元五共”的价值意蕴

“三元”是指“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者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五共”是指人才培养“项目共建、课程共定、师资共通、人才共育、成效共评”。该模式内化国际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工学“周”转理实育训,在生产化“经营性”实训基地、岗位化“实践性”学徒课程、实践化“双师”培养途径、精细化“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

二、聚力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实践

无锡汽校牵头成立无锡汽车职教集团、无锡地铁集团产教融合联盟,建成高水平共享型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通过创新“平台+实体”产教融合联盟运行机制,推进实体化运作。打造汽车职教集团样板,建设示范性产业联盟,提升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强各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延伸“产业、服务、信息、师资”等合作链条。依托产教融合联盟平台,助推学校在汽车、住建、城轨等各类行业组织里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融合贯通,有力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项目共建,增强育人力量

学校与无锡东方汽车集团、无锡地铁集团、中国宝马学员培训、德国海外商会AHK合作,引进企业高端项目,按照生产企业的现实场景,参照企业运作模式管理,建设现代化实训基地。学校先后组建了“无锡东方班”“无锡德诺班”“永达班”“广汇班”“中德AHK班”“宝马BEST项目班”“通用班”“建筑BIM项目班”“无锡地铁订单班”等冠名班,实现“招生→教学→实习就业”全时段合作。教师和学生在项目融合基地边做边学、亦工亦学,学生体会职业氛围,获得技能提升。校企双方通过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提高冠名班合作效益。

(二)课程共定,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三元五共”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过程中,学校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开发20多门课程,迁移应用国际标准教育框架,开发了14个学习领域课程和15个企业培训模块,出版合作教材10余本,最具代表性的为AHK项目(如表2所示)。此外,学校还牵头制定了江苏省汽车运用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汽车学业水平测试技能教学标准、考纲,开发相关试题库。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方联合对真实岗位(群)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进行分析,灵活组合相关的技能或能力模块,选择对应的学习课程或项目,按照基础课程“综合化”、实践训练“真实化”、技能鉴定“标准化”、顶岗实习“实战化”的原则,采用“基础+平台+专门化+拓展”的模式,做到“底层平台课程宽基础、中间模块课程专门化、顶层拓展课程多元化”,形成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三)师资共通,夯实教学基石

学校以“四有”好教师为师德建设目标,以“四个坚持”为教师实践师德的具体指引。校企行三方根据“产教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原则,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增强其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学校吸纳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过程,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行“引企入教”改革,从合作企业中选拔综合素养好的业务骨干担任企业师傅,为他们设置了带徒津贴。同时建立教师校企双向挂职锻炼、教学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产教深度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教师得以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教学改革方向、发展动态,掌握相关应用开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四)人才共育,提升学生素养

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从学生发展出发,创新和拓展校企合作“招生➝培养➝实习➝就业”新形式。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其优势和潜能,教学围绕“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就业岗位能力”主线,采用“拟岗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路径,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校外轮岗顶岗实训的工学融合教学范式,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岗位化”培养。教师(师傅)根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机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全员小班”教学做一体化形式,以学生(学徒)为中心、教师(师傅)为帮手,产品即教材,生产即教学,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五)成效共评,创新诊改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无锡汽校深化教法改革,制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搭建校园智慧学习平台,实现校内课堂、网络课堂和企业课堂3个课堂的融会贯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师生高效互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由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教与学的成效。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宗旨,无锡汽校在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搭建教学诊断与改进平台,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常态化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如表3所示),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聚焦质量,校企行协同合作育人思考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教育与职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走出学校“围城”,走上产教融合之路。“三元五共”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产业导向、行业引路、建章立制、互融共赢”的实施路径,为深度产教融合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产业导向、行业引路,迈出产教融合之步

基于无锡产业强市的战略布局,无锡汽校充分调研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梳理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关系,最终确定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入手开展新能源汽车项目试点。在传统校企合作的“双元”基础上,学校创新引入海外工商协会,探索“三元”合作模式,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对标本土企业要求,重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不匹配、企业对毕业生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同度低、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等矛盾。

为了保障“三元”合作的成效,无锡汽校采取了一系列制度革新措施。在组织管理上,校企行三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三元五共”合作机制。学校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均由校企行三方成员共同组成,主要负责项目招生、课程开发、双元培训、实习就业的全程运行管理。在学徒管理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签订四方协议,制定《学徒费发放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学徒费、优秀学徒奖学金等发放政策和标准,增强学徒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学徒的学习动力。在企业参与上,制定《校企合作企业培训规定》,指导师傅签订教学责任状、发放学徒指导聘书;对企业指导师傅进行学徒指导成效考核,由学校发放指导兼课金;制定校企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并由学校考核后发放班主任津贴;聘请德国专家对企业师傅进行技术和教学水平的指导,选拔优秀指导师傅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徒制培训。

(二)创新驱动、融合前行,夯实产教融合之基

在合作实践中,学校探索了一条以“五共”驱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之路。

项目管理上,实现从“双元紧密合作模式”到“校企行多维合作模式”的转变,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让产教融合走实走深走远。

课程建设上,实现从“课程动态传递模式”到“课程滚动开放模式”的转变。学校借鉴国际标准构建本土化模块课程体系,引进海外工商协会的框架教学计划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论证标准,融合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和国家专业标准,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建设思路,以岗位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为指导,以企业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融入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构建“线上线下、四维统一”行动领域课程体系。对标企业岗位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要求,开发企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师生能力要求清单、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习工作页、企业实训手册、活页式教材等一批岗位化实践课程资源。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培训模块每年进行动态修订,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师资培育上,实现从“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模式”到“互聘替换式双师培育模式”的转变。以“匠师互融”工程为平台,从“双师多能”机制出发,依据项目师资配备标准和要求,联合行业协会、企业一同组织教师学习并考取企业认证的培训师证书,为他们积极搭建从课堂走进企业授课的平台,在夯实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培训效益,形成“校企行师资共同体”,将企业追求的认可度、行业追求的影响力、学校追求的融通性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多赢”局面。

人才培养上,实现从“学徒生产型培训模式”到“学生实践型培养模式”的转变。实行工学“周”转、理实育训,按“周”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双元交替教学。建立“2-3-4”双元制教学流程:第一学年2周在企业、4周在学校交替学习,第二学年3周在企业、3周在学校交替学习,第三学年第一学期4周在企业、2周在学校交替学习,最后一学期在企业顶岗实践。学生工学交替的企业学习时间达到60%以上,毕业前所有学员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第三方认证考核,获取行业职业资格证和企业执业资格证,实现毕业就业无缝对接。

成效评价上,实现从“精细管理评价模式”到“多元质量评价模式”的转变。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了标准引领、联系纽带的作用,不断推动“六业联动”。考核评价标准融入行业技术工程标准、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学校毕业教学标准;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学校内的学业考核)与定性评价(企业综合技能及素养)有机结合,教学实践过程评价与认证考核相统一,通过专业理论、专业会话、专业技能三级考核来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打破原有的分数指标和等级考核体系,着重考核学生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与岗位对接的素养能力。

(三)各司其职、动态调整,共享产教融合之果

几年来,“三元五共”合作实践结出硕果: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比如从2017年开始试点的AHK项目,已累计培养96名学徒。学徒通过AHK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论证考试的年平均合格率为92%,超过其德国本土的平均合格率;获得AHK国际证书的毕业学徒全部进入无锡东方汽车集团就业。这得益于校企行互通课程体系的构建,該体系促进了教学项目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更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了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质量。

师资队伍素质提升。项目共培养学校专业教师42人、企业培训师12人、企业师傅38人,其中企业师傅获五一劳动奖章1人,学校专业教师获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创新团队获2021年省教学创新团队称号。

专业建设效益明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先后建成了省品牌专业、省现代化专业群、省现代化实训基地、交通运输部专业示范点,学校多个试点项目获评无锡市校企合作示范组合、无锡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无锡市职业素养提升创新项目等,示范辐射效应不断显现。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办学实践,是“三元五共”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体制,明晰人才培养职责定位,契合“三元”利益取向,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动态匹配,努力构建专业生态链,充分体现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将专业生态链与产业生态链融通协同,让“三元五共”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