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在融通中提升核心素养

2022-07-08 09:49刘晓荷郝志军
教育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学科育人

刘晓荷 郝志军

科学的发展是分科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如何利用分科课程教给学生整体的、全景化的内容?新课标中反复提及“跨学科学习”。实际上,跨学科学习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对此感到陌生。什么是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各科教师又该如何高效开展跨学科学习?本文在廓清“跨学科学习”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阐释跨学科学习的育人价值,并针对教师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建议,以期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

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跨学科”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塞森·伍德沃斯提出,用于指代“多个学科的结合”,后经赫尔巴特、霍普金斯等研究者引入课程领域,并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被应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从广义层面上说,跨学科指“包含不同领域的知识或者研究”,从狭义层面上说,跨学科是两门及以上学科间在思想、学术观点、方法、程序、概念以及数据上的紧密联系与相互整合。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学科融通的运作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跨学科学习并不单指某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在强调学科课程的基础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针对现有中小学学科知识进行的“再结构化”,引导学生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强化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推动学科间思想方法、内容知识、活动经验的深度融通,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概言之,跨学科学习主要指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活动,即将两个及以上学科的理论、方法、思维有机融合,进而衍生出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具有整体性、关联性、迁移性、实践性的基本特征。

从内涵上说,跨学科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综合育人价值,促进生命个体全面发展的育人思维与实践。一方面,跨学科学习倡导运用整体性思维来开发设计学科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主张通过综合、融通的实施方式培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共通性素养。

从范围上说,跨学科学习的学习内容既包括国家课程,也包括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既包含中小学校开设的正式科目,也涵盖班团活动、研学旅行等非正式教育活动。

从载体上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主要基于主题展开,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主旨接近、内容相关、知识交叉的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设计,或提炼、或合并、或删减、或再造為系列主题内容,变零碎松散的“知识点”为全面整体的“知识群”,打破学科边界,促进知识的贯通与能力的迁移。

从过程上说,跨学科学习倡导立足学生现实生活需求,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通过运用游戏、实验、活动等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形态上说,跨学科学习建立于更具融合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形态之上。学校围绕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将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融合渗透,打造“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活动”的课程形态。

跨学科学习的意义价值

促进知识融通,满足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本质规定,也是课程教学变革的根本遵循。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按照人生命的发展规律和需求,通过施加积极正向的影响使人的生命丰满完善,需要在完整的知识文化中熏陶滋养,而不是仅仅灌输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跨学科学习既是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化与发展,也是学科学习的补充与完善,通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供完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方法,使知识的潜在价值真正满足主体生命发展需要,以应对可能的、不确定的、复杂的世界和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情境。

丰富学科实践,发挥学科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新课标将“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作为五大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育人方式的实践转向。跨学科学习作为学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基于学科、服务于学科的学习,其首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学会用学科的眼光观察真实世界,用学科的思维解决学科问题,用学科的语言表达学科经验。除此之外,跨学科学习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外在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于学科的深化。因而从实质上说,跨学科学习就像是学科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其对于丰富学科实践形态、夯实学科实践成效、充分发挥学科独有育人价值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价值。

培养共通素养,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新课标明确提出素养本位的课程取向,要求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核心素养是融通了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性素养,具有高度凝练性与内在统一性,不仅代表了学科课程育人的基本指向,更体现出对于不同学科之间共通性素养的培养要求。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和科学学科课程标准均将“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写进了课程核心素养,虽然在指代对象、表述方式和具体表现上有所差异,但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相较于一般课程素养而言,学科间共通性素养更加抽象、上位,既有赖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也有赖于学科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在分科设置课程的现实背景下,跨学科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学科分化而带来的知识碎片化、表层化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科共通素养、增强课程综合性、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创造性价值。

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开展跨学科学习时可注意如下三点。首先,坚守学科本位,统筹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内容。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学习的跨界整合,体现学科属性与学科育人价值是跨学科学习区别于一般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征。其次,科学选择主题,贯穿跨学科学习的逻辑主线。主题是义务教育阶段跨学科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体现并贯穿于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议题和逻辑主线,既反映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也体现着学科之间的相通性;既内含学科之间的价值观念,也蕴藏学科之间的概念原理。最后,加强知行合一,积极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合作探究。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来解决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与评价改革研究”(AEA200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梓霖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学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