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立场标记“万一呢”*

2022-07-11 07:52张田田陈昌来
关键词:主观性范畴立场

张田田,陈昌来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 201209;2.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关于“万一”的定性,大多辞书将其看成连词,对其副词和名词的用法提及较少。①将“万一”归入连词的参见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38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351页;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年,第424 页。归入副词兼连词的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第546-547页;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64-565页。前者还提到“万一”的名词用法。本文探讨的并不是“万一”的归类问题,而是双音词“万一”与互动语气词“呢”②关于互动语气词“呢”的用法参见方梅、乐耀《规约化与立场表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64-80页。连用并固化成一个立场标记的演变过程。汉语学界对“万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上,张雪平和邓瑶探讨了“万一”与语义相近词语的区别以及“万一”的语篇功能。③参见张雪平《“一旦”与“万一”》,《世界汉语教学》,2014 年第2 期,第212-221 页;邓瑶《“万一”的功能差异及其演变动因》,《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90-93页。从历时角度考察“万一”形成的文章较少,集中在罗荣华的研究上。④参见罗荣华《“万一”的语法化》,《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74-78页。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文章讨论“万一呢”立场表达功能的浮现。本文拟从立场表达的角度考察“万一呢”的生成轨迹、动因和机制、语义特征以及互动功能,将共时与历时结合起来,并从一个侧面来验证汉语立场标记理论。

一、立场标记“万一呢”生成轨迹

根据 Schiffrin、Traugott&Dasher 和董秀芳等研究,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是指序列上划分言语单位的依附成分。⑤关于“话语标记”概念参见Schiffrin D.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p.13;Traugott E.C,Dasher R.B.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154;董秀芳《词汇化与立场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50-61页。话语标记具备程序义,去掉后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位置上较为灵活,主要体现了交际主体在交际过程中的元语用意识。话语标记“万一呢”还表明说话人对话语信息的评价、立场等,可看成一个立场标记。⑥关于“立场标记”概念参见Shoichi Iwasaki,Foong Ha Yap.Stance-marking and Stance-taking in Asian Languages.Journal of Pragmatics,2015(83),pp.1-9.文中指出,当交际双方在对话中通过“招请推理”进行协商时,语言符号同时具备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表达说话人的立场,立场标记就随之产生。

立场标记“万一呢”是双音词“万一”和互动语气词“呢”共现连用而形成的。据柳士镇考察,“万一”来源于“万分之一”,是简缩后的词组形式,东汉时期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⑦参见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261,369页。“万一”的演变轨迹是由表数短语凝固为表示抽象性极小量的名词,再进一步演变为连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例如:

(1)夫欲治之主不世出,而可与兴治之臣不万一,以万一求不世出,此所以千岁不一会也。(《淮南子·泰族训》)

(2)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3)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名昭。(《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例(1)中“万一”是一个简缩短语。例(2)中“万一”已是一个名词,充当宾语。魏晋南北朝时期,“万一”又发展成一个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连词,如例(3)。

“万一”的副词用法,罗荣华也进行过考察。他认为“万一”的副词用法整体用例不多,且副词用法的成熟时间比连词要迟得多,大概在明代,副词“万一”蕴含着推测或预测的语气。①参见罗荣华《“万一”的语法化》,《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74-78页。我们认为,不管是连词还是副词用法,“万一”其实都蕴含了说话人主观上认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同时也表达了说话人的一种推测和提醒。从上述分析得出,“万一”语法化的整个过程是从表“万分之一”的数量范畴发展到表“未然”的时间范畴再到表“推测”的主观范畴。

成词后的“万一”主要出现在句首位置,所接成分往往在前文不远处出现,属于已知信息。例如:

(4)又说:“三哥,你是个聪明人,你想想这是何许人物?据我看着,他不像个贼。”徐良说:“不是个贼!万一是个贼呢?可惜我没遇见。老兄弟,你既给他会了酒帐,怎么不问问他的姓名呢?”(《小五义·第八十七回》)

(5)爵兴道:“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此刻他人已去了,我们在这里纵使派人去赶他,赶得上,自不必说;万一赶不上呢,又要回来报信,这里再设法,再打发人去赶。”(《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例(4)围绕“他是不是贼”这个话题展开,说话人“我”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不像贼”,“徐良”却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但他没有直接否定对方的想法,而是使用了一个可能性极小的词语“万一”表示疑问,这个问句的重点并不是说明“他是个贼”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而是表达了“徐良”的一种主观推测,同时它还带有一种提醒的语气,提醒对方也能关注自己的看法,具有交互主观性。“万一”后面的成分是说话双方正在讨论的话题,作为已知信息,根据语言经济性原则,“万一”其后成分可以省略形成“万一呢”的格式。例(5)亦如此,作为已知信息,“万一”后面的成分省略后并不影响大家对句子真值条件的理解。

一旦“万一”后接的已知成分脱落,“万一”与互动语气词“呢”就实现了共现连用。语气词“呢”除了起到稳定音节的作用,更多表达了说话人一种提醒语气,体现了互动功能。这种固化在民国时期最终得以完成。例如:

(6)老客说:“这回成了。”

“您先等一等。”

“干什么?”

“我要打了您哪?”

“不会的,做不到哇。”

“可万一呢?”“哈哈,不成,您也给我立一张字据。怎么样?”(《雍正剑侠图·第五回》)

此例中,当“老客”发表“不会的,做不到哇”想法后,听话人首先用“万一呢”提醒对方注意,实际上是隐含了听话人的一种“否定、不赞成”的态度,同时也引出他的真正想法:您也给我立一张字据。这里的“万一呢”已发展为一个立场标记,表达说话人不赞成的评价立场,体现了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二、立场标记“万一呢”生成动因和生成机制

(一)立场标记“万一呢”生成动因

“所谓一个语言结构的演变动因,是指促动一个语言单位发生演变的原因、引起变化的因素,它决定了一个语言单位为什么要发生变化,动因一般来自于语言系统之外。”[1]立场标记“万一呢”的形成动因主要是言语表达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立场标记“万一呢”由表“极小量”进一步发展为表“推测”和“提醒”,在话语中实际上隐含了说话人“否定、不赞成”的主观态度。同时,为了达到交际互动的目的,说话人会使用一些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话人“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的“面子”或“形象需要”。②参见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第18-24页。交互主观性更加聚焦于听话人的感受,说话人如果直接否定听话人的观点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面子,为了达到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可采用一些比较委婉的表达式,本文研究的“万一呢”正是其中之一。例如:

(7)挑菜人看了看货郎说:“你那么高的个子,货不会沾到了水的。我这些蔬果若沾到了水,毕竟不好吃,还是你让吧。”“不行!万一呢?还是你让。”(邓顺天成《曾国藩的大智慧》)

例(7),“货郎”先使用否定词“不行”直接否定“挑菜人”的观点后,可能觉得语气过于坚决,紧接着使用立场标记“万一呢”,使得整个语气缓和下来,照顾到了听话人的“面子”,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立场标记“万一呢”生成机制

我们认为,立场标记“万一呢”形成的主要机制是隐喻和语境吸收。“万一”是由两个极性对立的数词构成,表示极小量“万分之一”,属于数量范畴。这种极小量在使用之初,多用于表示未然时态的句子中,逐渐吸收了[未然]的语境义,由原来的数量范畴发展为时间范畴。当“万一”表示在未然的可能性极小的情况提出假设时,“万一”的主观性色彩就更为浓烈,由时间范畴进一步过渡到表“推测”的主观范畴。这时“万一”更容易与互动语气词“呢”凝合后共同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立场。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再到主观范畴的发展过程正是隐喻“投射”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是语义范畴动态观的具体体现。“万一”语义范畴发展轨迹可参看下表1:

表1 “万一”的语义范畴演变轨迹(从左至右)

“万一”表示“极小量”义,此语义本身具有强调意味。石毓智指出,“极小可能性的事情,也容易与否定范畴相匹配”[2]。“万一呢”经常出现在否定性的语境中,逐渐吸收了“否定”义,并使其规约化。这种“否定”义实际上隐含了说话人“不赞成”的评价立场,进一步促动“万一呢”立场表达功能的形成。例如:

(8)刘刚:我们认为它一定会让步,因为我们对它要拿到这个订单的心情是了如指掌。

主持人:但万一呢,他们的总统说,算了,放弃这个十几个亿,我们还有二十几个亿在后面等着其他订单呢,那你怎么办?(《对话·当达沃斯走进中国》)

(9)“老李把我找来,我先也断定错了。”刘会元说,“可她坚持说是你姐姐,我也给说蒙了,心想敢许你真有个姐姐失散多年你自己都不知道——万一呢?”“你不耗认我?”女人哀恸地望着我。“不不,”我说,“不是这么回事,这是个误会。他们搞错了,你不是我姐姐。”(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以上例句中,立场标记“万一呢”具有否定义,但更多隐含了说话人“不赞成”的态度,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三、立场标记“万一呢”的语义特征

立场标记“万一呢”的口语色彩比较浓,从表义特征上看“万一呢”表示“一种可能性极小的情况”,这种极小的可能性一般是说话人主观认为不利或不期望发生的。另外,“万一呢”所表达的事件是非现实的,具有未然性,且蕴含了对之前内容的否定和不赞同。因此,“万一呢”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主观性、未然性和否定性。我们认为,“万一呢”语义特征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其演变轨迹和语义基础。

(一)主观性

表“极小量”的“万一呢”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它一般用在对话或独白的语体中,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推测和主观意愿。例如:

(10)王瘦溜说,经常半夜憋尿醒了就去厕所拿试纸测一下,出来盹儿也醒了,躺那儿光剩惆怅了,但早晨雷打不动,还要再测一下,万一呢!为了增加心理暗示,王瘦溜管老公称呼“先生”意思是赶紧生。王瘦溜一家被怀孕的强大气场包围了。(王小柔《越二越单纯》)

例(10),说话人使用“万一呢”表达了自己的个人看法和推测,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二)未然性

立场标记“万一呢”在语义上表示对某种未然的可能性极小的情况提出假设,其目的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因此,立场标记“万一呢”具有[未然]因子和[假设]因子。例如:

(11)全力监视手机,也明白如果对方成心防她,她成功的几率几乎没有,联系完了把记录一删,就是一片纯洁的空白。但是,万一呢?百密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例(11),“万一呢”表达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推测,具有未然性,“万一呢”后面省略的情况一般是说话人主观上难以控制的,表现出强烈的非意志性特点。

(三)否定性

前文提及,“万一”本身表示“极小量”义,语义程度极小的词语更容易和否定范畴产生联系。因此,立场标记“万一呢”除了具有主观义和未然义,其实还隐含了说话人一种否定的立场。例如:

(12)祥子他看了这个娘们两眼,是的,她只是个娘们!假如她愿意呢,祥子没法拒绝。他不敢相信她就能这么下贱,可是,万一呢?她不动,祥子当然不动;她要是先露出点意思,他没主意。她已经露出点意思来了吧?(老舍《骆驼祥子》)

例(12),“祥子”首先觉得“她不会那么下贱”,但紧接着使用立场标记“万一呢”委婉否定了自己之前的观点,且这种否定并没有出现任何显性的否定词。

四、立场标记“万一呢”的语用功能

立场标记“万一呢”一般用在交际互动的对话或者独白体中,处于同一话轮中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回应句的位置。立场标记“万一呢”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立场表达、话语追加、含蓄否定和人际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交际主体对交际进程的连贯性以及交际双方之间关系的关注。

(一)立场表达功能

立场表达指的是“言语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互动背景下,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的使用,来合作构建彼此对言谈中某一事物的看法、态度、情感倾向等”[3]。立场标记“万一呢”具有“否定”义,在语境中表达说话人主观上不赞同的评价立场。在语境中,说话人此种立场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会经历较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例如:

(13)又一想:昨天过晌看看天要变,不是把这些都安置好了么?可是又一转念:“万一呢,万一哪地方没周到,第二天后悔也晚了!冻坏一头心也疼的慌啊!对,一点错也不能出!(《人民日报》1960-01-06)

(14)关二:那么受不了冷,万一以后找到一个东北的怎么办?我:谁说我要找东北的。关二:万一呢,说不定的。我:好,找个大连的,把爸妈带过去。(《微博》来自于BCC语料库)

例(13)是说话人的独白,说话人一开始觉得自己的做法可行,可是却不放心,因此文中使用“一转念”表达了说话人想法的改变,之后便用“万一呢”引出说话人的推测和想法,实际上是表达了说话人不赞同的主观立场,从分析可见,说话人立场态度的产生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例(14)亦如此。

(二)话语追加功能

立场标记“万一呢”在话轮中具有话语追加功能,主要起到开启新话题,引导听话人对后面话语的关注。例如:

(15)“呵呵,柳域主怕是多虑了,我北灵境在这百灵天中居于偏僻之所,其他那些大境怎么看得上我们这里,谁会没事来花费大力气侵犯北灵境?”唐山似是玩笑地说道。

“但万一呢?”柳擎天淡淡的道。

“柳域主若是有话就明说吧,别吊着大家了。”牧锋一笑,道。(天蚕苍穹《斗破巷夸2·大主宰》)

(16)“不够住啊,你要是生三孩子还好办,你要一来劲生九个呢?

“你也太贪了……”

“觉得你行!所以啊,三愿之后,我意犹未尽呐!多许点儿呗,万一呢?”

“那你说出来听听呗……”(石康《奋斗》)

例(15)中“万一呢”这种话语追加功能特别明显,说话人“柳擎天”用“万一呢”成功吸引了听话人的关注,为后面引导出他想表达的重点做好了铺垫。例(16)亦如此,起到了开启新话题的作用。

(三)含蓄否定功能

立场标记“万一呢”在表层形式上没有显性的否定词,它的否定义是在演变过程中通过语境吸收进行推导并最终固化的。孔庆成将这种不具有否定形式却具有否定意义的否定称之为“含蓄否定”①参见孔庆成《否定修辞作用的语用机制》,《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第59-66页。。立场标记“万一呢”在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的同时还蕴含了对前面内容或观点的含蓄否定,即说话人认为“万一呢”之前的话语所表达的内容可能不够妥当,需要进行修正,但是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没有采用显性的否定词而是用了委婉的方式。例如:

(17)“要是没搜到怎么办?”“不可能,一定在他身上。”“马有乱蹄,人有失神,万一呢?”她不知道今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段樵到底去了什么地方?遇见了什么人?但,只要有人胆敢诬陷她的夫婿,她绝不轻饶。(黄蓉《小娘子驯夫》)

(18)天文爱好者:很失望。我估计也拍不着了,再等一等吧。

记者:希望还是能拍到。

天文爱好者:当然了,我觉得天现在好像比刚才要亮一点,万一呢?再等等吧。(《东方时空·全民争睹日食奇观》)

例(17)中的说话人没有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使用含蓄否定“万一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例(18)亦如此。

(四)人际互动功能

刘丽艳指出,“立场标记的人际互动功能体现在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间的相互关注,即交际主体间相互配合、相互提示,共同作用于交际”[4]。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时会更加聚焦于听话人的感受,关心听话人是否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会采取某些语用策略,如使用立场标记来避免突兀、缓和气氛,调动听话人的参与意识,以便交际的顺利进行。立场标记“万一呢”的使用正是体现了这种人际互动功能。例如:

(19)父亲说:“我都是汉菩萨了,能出什么事儿?”白主任说:“万一呢?你已经参与了部落矛盾,谁能保证没有人仇恨你?”(杨志军《藏獒1》)

(20)可是,我的朋友,你会信么?在我的天平里,我情愿错过整个世界,也不想错过妈妈!假如妈妈真能从空气中走出来呢?万一呢?也许你觉得唯心,可是冥冥中我总相信,爱,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有时真的会产生奇迹!(罗金远、胡巧《想你时,你是一种温暖》)

例(19),说话人“白主任”对“父亲”的话不太赞成,但是为了维护“父亲”的面子,他没有直接否定其想法,而是采取了含蓄否定的方式。例(20)亦如此。使用立场标记“万一呢”不仅委婉表达了说话人“不赞成”的主观态度,更是以一种商量的语气劝告对方也可以接受自己的观点。立场标记“万一呢”的使用正是体现了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互动性关系。

五、结 语

立场标记“万一呢”是双音词“万一”与互动语气词“呢”共现连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固化的结果,表达说话人“否定、不赞成”的评价立场。随着话语功能语言学和互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从立场表达角度探讨话语标记的产生及其功能浮现的句法语义条件和互动模式是汉语学界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的研究恰恰是将具体的话语标记纳入到立场互动研究视角中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主观性范畴立场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