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问题研究
——基于全国61 位专家和管理者的访谈调查

2022-07-12 06:37唐卫民彭万英
关键词:全日制培养目标硕士

唐卫民,彭万英

(1.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于2009年正式实施,截至2021 年11 月,全国共有教育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院校185 所,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如图1),招生人数累计112 029 人[1]。

图1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

随着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培养质量也愈加成为全国教指委和各培养院校关注的重心。本研究选取教学过程的维度,基于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家及管理者61 人的访谈,运用博易数据挖掘平台DiVoMiner®进行内容编码,分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选取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访谈调查法,主要围绕培养过程中六个核心要素(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访谈调查。访谈提纲是在全国教指委组织的专家集体讨论基础上确定的。访谈调查启动于2017 年5月,分别抽取全国教指委委员20 人和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的各级管理者41 人,总计61 人。61 位访谈对象涉及22 个省、直辖市(湖北、河南、北京、黑龙江、辽宁、上海、吉林、山东、河北、天津、安徽、广东、江苏、江西、浙江、甘肃、福建、陕西、云南、新疆、贵州、重庆);涉及培养院校43 所,按照这些学校所在城市、院校类型、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审批机构进行分类,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

按照61 位访谈对象的职称、职务、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教育硕士研究生工作经历,以及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了解程度进行分类,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访谈对象个人情况

(二)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在对传播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以一种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方式测量变量的研究方法,将文本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进行编码、分类、语义判断及形成可供统计分析之用的研究方法[2]721-724。本研究借鉴内容分析法,运用博易数据挖掘平台DiVoMiner®,对61 位专家和管理者的访谈内容进行处理分析。具体研究流程如下:一是建立访谈文本数据库;二是设置培养过程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的类目并制作编码簿;三是编码员内在信度测试;四是正式编码;五是质量监控;六是统计结果呈现。该平台提供保障访谈数据分析结果质量的多种机制,如编码员间信度的前测方法、可在线随时监管编码员效率和编码准确度的绩效监督机制,透过一体化的舆情监测和分析流程,力图达到高效、准确、广度和深度并重[3]。通过这些多重监控机制,可最大限度减少由于操作人员研究中的个体主观性带来的误差。

按照访谈提纲设计的维度,结合访谈内容及相关研究文献,设置本研究的具体类目(见表3)。

表3 访谈文本类目设置

本研究根据霍尔斯蒂指数[4]137-141所得出的最终两位编码员之间信度结果为0.91,显示信度优异。同时,把人工编码与机器编码进行比对,计算出编码员与机器编码之间的复合度为0.84,显示信度已经达到了可信水平。

二、结果分析

(一)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总体分析

本研究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六个核心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访谈调查中发现,认为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的人数最多,占比24.6%;认为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的人数居第二位,占比20.4%;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人数居第三位,占比18.9%;认为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的人数居第四位,占比16.2%;认为培养方案缺乏院校特色的人数居第五位,占比11.5%;认为人才培养体系陈旧的人数居第六,占比8.4%(见图2)。具体问题归纳分析如下。

图2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质量总体不高

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质量不高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受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统一、明确的考核标准与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部分高校无法保证充足的实践时间,缺乏基础教育专家的指导。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基础教育学校给教育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少;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学校安排教育硕士研究生顶岗上课,课堂教学时间较多,但是缺乏名师指导。

2.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脱离且过于理论化问题也是培养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仍偏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度不够,多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不能有效地做到两者的相互结合,且课程设置偏本科化,难度较低等;课程内容陈旧,评价制度不健全;教学没有形成以实践为导向,与实践基地的联系渠道不畅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程度较低,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方式运用较少。

3.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体系学术化

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体系学术化问题也是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不具体,没有突出应用型特征,没有面向基础教育。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而导致培养模式并未真正成型,多数导师还是用学术型方式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基于教学实践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没有建立。

4.案例教学推进难度较大

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案例教学资源建设严重不足,案例教学使用不够广泛。尽管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的课程和课时较少。任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熟悉度不高,对案例教学的目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没有真正理解,对教学案例和事例的区别与联系等没有形成系统认识。从事教学案例开发的师资较少,征集和编写原创性教学案例较难,尤其是缺乏反映教学矛盾与冲突的高水平案例。

5.培养方案的院校特色彰显不足

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发现,经过教指委组织专家修订,新版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更加趋于合理,基本符合培养目标定位。但是各学校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个性化的内容较少,很多都是按照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环节进行培养,进而造成培养方案过于刚性、雷同,缺乏院校和专业的特色。

(二)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1.根据访谈对象所在学校不同情况的分析

根据访谈对象所在学校的不同情况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省会城市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次之,排在第三位的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非省会城市的访谈对象认为,首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和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并列排在第二位。直辖市的访谈对象认为,首要问题是实践教学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和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见表4)。

(2)地方院校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部委院校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和培养方案缺乏特色并列排在第二位(见表4)。

(3)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而实践基地校的访谈对象认为,在培养过程中除人才培养体系陈旧外,其余五个方面均存在相同问题(见表4)。

表4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与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单位:%)

(4)全国教指委审批院校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自审或省审院校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其他院校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和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见表4)。

2.根据访谈对象个人不同情况的分析

根据访谈对象个人不同情况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具有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访谈对象都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而中级职称的访谈对象认为,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问题排在首位,并列排在第二位的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见表5)。

(2)身为全国教指委委员和学校管理者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见表5)。

(3)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5 年及以下的访谈对象和6~10 年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和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并列排在第二位。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11年及以上的访谈对象认为,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见表5)。

(4)参与全国教指委工作和身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而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和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并列排在第二位。此外,参与全国教指委工作的访谈对象还认为,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也是并列排在第二位。而身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访谈对象认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并列排在第二位的问题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及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见表5)。

表5 培养过程存在问题与访谈对象个人情况(单位:%)

(5)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访谈对象认为,培养过程存在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和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同时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比较了解的访谈对象还认为,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与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并列排在第三位。而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的访谈对象认为,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是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见表5)。

(三)研究结论分析

1.在对实践教学与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问题最严重的是非省会城市院校、地方院校、非师范类院校、自审或省审院校的访谈对象。在对实践教学与访谈对象个人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问题最严重的是具有副高级职称、身为学校管理者、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6~10 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及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比较了解的访谈对象。

2.在对课程教学与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问题最严重的是省会城市院校、地方院校、实践基地校、自审或省审院校的访谈对象。在对课程教学与访谈对象个人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问题最严重的是具有中级职称、身为学校管理者、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11 年及以上、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及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的访谈对象。

3.在对培养目标定位与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问题最严重的是直辖市院校、部委院校、师范类院校、自审或省审院校的访谈对象。在培养目标定位与访谈对象个人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问题最严重的是具有副高级职称、身为学校管理者、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6~10 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的访谈对象。

4.在对案例教学与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问题最严重的是非省会城市院校、地方院校、实践基地校、自审或省审院校的访谈对象。在对案例教学与访谈对象个人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案例教学推进难度大且问题最严重的是具有正高级职称、身为学校管理者、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5 年及以下、参与教指委工作及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比较了解的访谈对象。

5.在对培养方案与访谈对象所在学校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培养方案缺乏院校特色问题最严重的是直辖市院校、部委院校、实践基地校、其他审批机构院校的访谈对象。在对培养方案与访谈对象个人情况的交叉关系分析中发现,认为培养方案缺乏院校特色问题最严重的是具有正高级职称、身为全国教指委委员、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年限为5年及以下、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的访谈对象。

三、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改进建议

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归因的词云图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认为制度缺失是造成培养过程问题的首要原因,占比24.5%;学术化倾向次之,占比12.9%;排在第三位的是对教育硕士研究培养工作不重视,占比12.5%;其后依次为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不完善(占比10.8%)、教师经验不足(占比9.5%)、与教育硕士培养优秀典型院校的交流少和对教师的相关培训不足并列(占比8.3%)、缺乏教师教育培养的文化氛围(占比7.1%)、教师观念陈旧(占比6.2%),等等(见图3)。

图3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归因词云图

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词云图进行分析发现,排在第一位的策略是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占比12.6%;排在第二位的是落实实践教学,占比9.4%;排在第三位的是进一步推进案例教学的实施,占比7.5%;排在第四位的是明确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占比7.3%;排在第五位的是转变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观念,占比6.8%;其后依次是制订特色化培养方案(占比6.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占比6.2%)、制订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标准(占比5.8%)、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改革课程教学(占比5.5%)并列、搭建经验分享平台(占比5.1%),等等(见图4)。

图4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词云图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结合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工作现状,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政府及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

1.政府层面

(1)加大支持力度。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其培养过程需要建立大量实践基地,因而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的投入,尤其应重点加大对实践基地、案例库和实训平台建设的投入,建议可以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进行补贴。例如,教育部已经设立了案例库,但对收录入库的案例只奖励个人,且奖励费用不高,建议对已有入库案例的院校给予奖励或者免费开放,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受益。省级政府部门可以对入选国家级案例库、获得全国教指委评选的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优秀教学成果奖等院校增加经费拨付,激励地方院校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方面提升质量。

(2)建立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动机制。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高校与基础教育的联动机制。在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导师选拔与考核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把实践基地和实践导师参与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和个人评职晋级的范围内,充分调动基础教育一线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实践基地和高校联动的相关考核标准,保障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3)积极开展省级各类评选。建议各省积极开展适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类评审,或者以国家举办的各类评选为基准,进行优秀案例、基地、导师、课程、教材等多方面评选,举办各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以活动和评选引领各院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的提升。

2.全国教指委层面

全国教指委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培养方案、案例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均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但各院校执行落实的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全国教指委继续加以指导与引领。

(1)研制规范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标准。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统一规定,尤其是新增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由于前期没有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甚至师范生的经历,因此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该进行的“三习”(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实践教学内容不了解,不清楚应该进行哪些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只是凭着感觉开展工作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缺乏统一的指导。因此,建议教指委统一研制规范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标准,或者委托优秀样本院校进行统一培训,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加强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是提高培养质量的一种手段。教指委近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先后举办过两次全国规模的案例教学培训和大赛,同时每年都评选优秀案例并推荐入选国家级案例库。然而,调查发现,尽管教师对案例教学都比较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频率却比较低。因此,建议教指委采取有效措施,如可以分学科举办案例教学培训,以加强对案例教学的推广应用。

(3)加强对培养方案的个性化研制。当前各院校使用的培养方案是以教指委颁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为模板制订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比较好,但各院校和各专业的特色体现不足。因此,建议教指委以各专业为基准,结合不同类型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新增院校)的特点,允许增加一定的灵活性,使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能够更加凸显各自的特色。

(二)高校应完善内部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1.制订相关制度、条例并监督实施

各培养院校的管理部门要负责起草制订有关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项规则、制度、条件等,如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遴选与考核标准、实践教学方案、学生管理规定、教学考核标准、学位论文标准与规范、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等,使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遵循的依据与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监督和检查。

2.强化对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的管理

培养院校应该做好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应建设一批稳固并有一定承载力的优秀实践基地,保证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也要注重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和实践基地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院校应将实践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构建“体验—提升实践—反思”全程贯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的制度性保障措施,对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严格评价,使其更加重视实践环节。

3.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培养方案的针对性

培养院校应该明确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其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区别,使其更具有专业学位的独有特性。同时,以教指委修订的新版培养方案为模板,适当加入体现各培养院校特点的课程,使其更有针对性,更加多元化,避免出现培养院校间的大范围雷同情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

4.加强案例库建设,推进案例教学的实施

各培养院校要大力推进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应该以项目的形式加大案例库的建设,以政策的形式支持案例教学的实施,鼓励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授课教师积极使用案例教学。

(三)教师应主动适应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需求

1.导师应转变观念,明确职责

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因此,为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院校应努力建设符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求的导师队伍。高校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实现从学术型导师向专业型导师的转型。同时,高校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动与实践导师沟通,定期到基础教育一线去了解教育教学现状及师生状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育硕士。

2.任课教师应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规范性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不要仅采用讲授式,应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内容要进一步增强实践性,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同时,任课教师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研制,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规范,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猜你喜欢
全日制培养目标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