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伟:幸福的“守花人”

2022-07-13 18:45余麗柃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春蕾花儿学校

余麗柃

GOOD TEACHER

陶志伟

浙江省杭州市春蕾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讲习教授。曾获得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学员、浙江省践行陶行知思想先进个人、浙江省导读先进工作者、杭州市第九届教坛新秀、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省、市级课题若干项,多篇教研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阳光、雨露、空气、四季轮回……花儿的绽放离不开每一个必要的自然因素。在春蕾中学这座生机勃勃的“花园”里,校长陶志伟就希望当一个这样的“守花人”: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像花儿一样,在校园里自由、舒展地绽放,拥有各自的色彩、形状和芬芳,收获属于自己的四季成长。

成长有必需的养分。于学生、于老师甚至于家长,陶志伟都有配制的独家“秘方”:学生有安全感、幸福感,老师是学校的第一宝贝,校园管理垂范在先……春蕾校園里,花儿朵朵开,朵朵都精彩。而陶志伟,就是那个最幸福的“守花人”。

让每一个生命像花儿一样

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陶志伟自小就明白读书对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命运的重要意义。当他通过努力,考上县重点高中的时候,就坚定信念:大学报考师范,当一名老师。

如愿走上教师岗位,陶志伟一直在思考:作为老师,我能带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古人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一大快乐。那么,除了“英才”,普通的孩子怎么办呢?他希望,自己能让最普通的孩子也有出息,起码让他们能够安身立命。

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掌舵者,一路走来陶志伟越发坚定当初的信念。2015年被任命为春蕾中学校长,他以此为基础,对老师们提出“为学生安身立命打基础、为国家兴旺发达育栋梁、为社会文明进步添动力、为自身价值实现谱华章”的建设目标,为学校树立了“让每一个生命像花儿一样”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每一个生命既包含学生,也包括老师和家长。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种类不一样、花期不一样、形状不一样,芬芳也不一样。只要精心呵护,待到时间到了、条件成熟,它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绽放。”把学生比作花儿,陶志伟明白学生也像花儿一样有自己的花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无论是过去做老师还是现在当校长,他从不苛求孩子们在同一时间“绽放”,也欣然接受他们不同的“美”。

为了每朵“花儿”在学校自由、舒展地绽放,陶志伟从四个层次出发。第一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安全感,身心健康和谐;第二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幸福感,把学校当乐园;第三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成长,实现五育并举;第四层次,让每一位学生有美好未来,实现多元发展。

学生在学校应该是有幸福感的、有归属感的。为此,陶志伟从细节入手,给学生制造了很多“惊喜”。在春蕾中学,每个孩子都能在特定时间收到自己的专属礼物,如印有专属祝福的可乐瓶,写上自己名字的钥匙扣、印章等,学生生日的时候,学校电子屏上还会有学校送上的祝福。看似不起眼的小“惊喜”,其实很能让学生兴奋。有学生就对陶志伟说:“要一辈子珍藏学校送的这份特别的礼物。”说这话时,学生脸上洋溢的幸福让陶志伟至今记忆犹新,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理念,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每一朵“花儿”更多的养分。

人人“小先生”,个个“大学问”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陶志伟正在一步步实现当初的理想,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春蕾中学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里面,有陶志伟对教育的执着、认真,也有他对这份事业、对孩子们深深的爱。

刚到春蕾中学,由于学校当时面临教师紧缺的困境,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陶志伟还挑起了一个班班主任的担子。“当时那届学生,至今都有很多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那时建立的联系群都还没有解散。”陶志伟笑着说,逢年过节,他收到的祝福里面,有一半都是来自这届学生和学生家长。虽然辛苦,但他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初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总能让他感受到美好。即便现在这届学生早已毕业,他也不再担任班主任,却还兼着《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两门学科的课程,早上六点半,必定会出现在学校,每天在校至少有12个小时。

这些在他看来都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校长应该做的。为着学校发展,为着学生成长,他提出,春蕾的学生要“生生有特点,人人得发展”,培养“行有涵养,学有潜力,志存高远”的春蕾学子。为此,学校组织校团委、校级学生会及各班,进行了“春蕾好学子”的大讨论,最后统一认识:每一个春蕾学子,都要尽力发现自己的特点,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各个方面做到全面发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浙江省践行陶行知思想先进个人,陶志伟拒绝让孩子们读死书、死读书,在校园中践行“行知合一”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小先生大讲堂”活动就是一大特色。活动以“科学、文化、思想”为主题,以“小小先生、大大学问”为口号,旨在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在老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汲取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然后用讲座或活动等形式传播。“该活动的持续开展,培养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质疑的精神去探讨的习惯,既增长知识,又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乐学、慎思的新时代春蕾人。”

发展到今天,大讲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同学们观点鲜明,兴趣浓厚。小先生们面对台下众多师生,落落大方,侃侃而谈,颇有大家风范。著名作家曹文轩也竖起大拇指,欣然为活动题词:春蕾初绽,虽小犹大,先声夺人,勃勃生机。

老师是学校第一“宝贝”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根本在于老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陶志伟深深明白这样的道理,他提出学校“把教师当做第一宝贝”。作为校长,他发自内心尊重老师,深信老师内在具足的慈爱、用心、奉献,只能靠感召而迸发,绝非靠外部压制而产生。“只有自己拥有,才能给予他人。”这是陶志伟一直以来秉承的观点。他时常在公开场合表示:“老师有水才能给学生倒水;老师心中有爱,才能给学生爱;老师心中充满阳光,才能给学生阳光。学校只有真正地把老师当做第一宝贝,让老师充分感受爱、充满爱、流淌爱,老师才能发自内心地把学生当做第一宝贝。”

学校把老师当做第一宝贝,可以让老师感受到职业的荣耀和自豪。陶志伟在实践中,并不是通过口号来体现,而是以实际作为给老师带来好处和便利,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职业的自豪和荣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发自内心地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出力。”

他经常对老师们说:“老师个人的困难就是学校的困难,学校会力所能及地帮老师们解决生活上、工作中的困难”。比如,老师上下班停车问题,小孩入学问题等。他深知,帮助老师解决了实际问题,等于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工作就会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得到落实。

在学校,他倡导老师首先要确保自身的身体健康,他非常反对老师们带病上课,并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老师的健康指标,即每年学校老师得重病或恶病的人数要没有。听上去似乎这是由不得校长控制的事情,但陶志伟认为,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其息息相关。“比如说,现在人们普遍感到焦虑,老师也不能避免,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实实在在地去帮老师们解决。”他介绍,学校有请校外的专业团队结合校内心理辅导老师,对全校老师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很多来自工作上的压力,我们也尽量为老师们淡化。我们强调,每个人能力有限,工作上尽心尽力就可以。”

减少老师的压力和焦虑,陶志伟从自身出发。他很少出于监督目的去听老师们的课,他有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课堂情况。“我会在教学楼过道巡视,会从教室门窗观察最后几排同学听课的状态,看他们有没有趴下,有没有在认真听,从中就能判断这堂课究竟上得怎么样,学校里所有班级上课的情况也能把控住。”

陶志伟发自内心把老师当做第一宝贝,但时常也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那老师犯错误了怎么办呢?”每当这时,他总是不急不徐地解释:“犯错误跟宝贝不矛盾。试想,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宝贝,但孩子都会生病,照样要打针、吃药,也依然不影响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他一直认为,做老师一定要有信念和情怀,信念和情怀是能树立、能培养的,但校长要能发现契机并抓住契机,比如学生的进步、家长对老师的感激等等,并用这样的契机激发老师向上、向善,“这样做一方面能让老师少犯错、不犯错;另一方面,唤醒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认同,走上一条自我驱动的成长之路。”

学校管理“三字诀”

为了学校的正向发展,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陶志伟尽量在校园里淡化教师工作上“卷”的氛围。但是,老师不能停止成长,要努力进取。他对师生提出三点要求:有积极的人生追求,有正确的道德判断,有充盈的精神生活。

“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不利因素出现,很多事情也是有利有弊。比如智能手机,在方便大家沟通联系、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沉溺其中,老是捧着手机,对其高度依赖,甚至影响了学习、工作和生活。再比如,现在流行一个词叫‘躺平’,这其实是与积极的人生追求反向而行的。”

要怎样才能判断所追求的是不是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是不是积极向上的呢?“很简单,就看是否符合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如果符合就积极去追求,如果不符合就要谨慎,思考后再确定方向。”在陶志伟看来,充盈的精神生活,指的就是通过行孝、助人、学习、运动、兴趣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而绝非只沉溺手机等。

结合这些标准和要求,陶志伟在学校实施了“垂范+规范+防范=典范”的管理模式。在春蕾中学,每个中层都是1.5个人乃至2个人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中层率先垂范的作用,尤其是在没人做或不会做的情况下,更是得到充分体现。

对待不同年龄层的老师,陶志伟有个管理三字诀——“敬、悠、追”,他对此解释:

“敬”,是指对年长教师要敬着点。这一群体的教师年龄较大,资格较老,临近退休,大多看淡了世俗的名利,要调动其积极性,就要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充分尊重他们,促使他们在自身道德、价值实现的激励下继续探索和体现自身的能力,消除暮气,发挥更大的作用。

“悠”,是指对中年老师要悠着点。他们基本上是学校的骨干、家庭的顶梁柱。面对单位、家庭,要操很多心、做很多事,所承受的生活、工作压力非常重。因此,对他们要悠着点,可以压担子,但是不能过分,免得他们过度透支,身心疲惫。

“追”,是指对年轻教师要追着点,促其成长。年轻的教师刚从高校出来,踌躇满志,都想在工作岗位上有一番作为,可缺乏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去实现;另外,他们大都缺乏韧性,容易被挫折击垮,所以对他们就要多关注、多督促,让他们多历练,促其成长。陶志伟高度重视年轻教师成长,因为他们是学校的未来,也是区域教育的未来。

从事学校管理多年来,陶志伟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也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成人成才。这些年,学校每年都会争创1-2个省市荣誉,教师、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等级奖项的人数不断攀升,2022年也成了春蕾办学历史上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些无不在释放一个强劲的信号:春蕾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如花儿一般灿烂、多姿,自由、舒展地绽放着。于陶志伟而言,最幸福的,莫过于静静地欣赏着每一朵绽放的花儿,守护着每一朵待放的花儿。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在学校的教师管理上,您秉承“敬、悠、追”的三字诀,其总体的理念是什么呢?

陶志伟:对教师管理的理念我们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是服务加指导。努力消解管理的意识和痕迹,管理更加强调的是管心:既要合理使用,更要大力培养;既要严格要求,更要温馨帮助;既要提倡奉献,更要合理回报;不用过分强调严格管理,要有感情特色的引领。

第二是严管与厚爱。对老师既要大力实施严管,又要充分体现情感,两者缺一不可。严管是对事不对人;情感是对人不对事。既要有规章制度,又要有人性关怀,两者合二为一,就是为了老师健康成长。老师在工作上,必须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能差不多就行。但同时通过压力分担法、过滤法布置工作等方法,减轻多余的工作负担,实现工作质量提升。

第三是约束加激励。精心组织 “《师德师风十项戒律》入我心,戒我行”师德培训,做到人人心中有准绳,做合格的人民教师,争做优秀教师。积极为老师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营造相对自由的氛围,派老师外出培训。尽可能给老师减负,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活动等,组织老师进行春、秋游,加强团队建设,困难时更要激励。在2017年最困难的时候,自筹资金给老师发奖金,鼓励士气,振奋人心。

第四是期许加愿景。这正如在漆黑不见五指的夜里,与其拿鞭子驱赶着一群人盲目前行,还不如在不远处点亮一盏灯,让他们自觉趋光前行。

本刊记者:您提出了“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长”这“新三好”。其中“好老师”是重中之重,在您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呢?

陶志伟:学校自下而上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春蕾好教师”标准大讨论活动。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各个层面的多次讨论,全校教工一起制定了《春蕾好教师形象标准》和《细则》。其中,《春蕾好教师形象标准》有十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对人生:怀揣梦想,积极向上;对生活:热爱生活,懂得珍惜;对工作:敬业奉献,勇于担当;对学校:以校为荣,呵护声誉;对同事:乐于分享,团结协作;对学生:平等爱生,激励成长;对家长:真诚沟通,形成合力;对德育:温暖人心,点亮人生;对教学:授人以渔,适负优质;对专业:善于学习,且思且行。

同时,学校结合《春蕾好老师形象标准》《细则》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了“春蕾好老师”评选活动,包括教师的自评、全校范围内的好老师推荐、开展教师满意度调查,开展学生座谈会,向学生了解班主任、任课老师在课堂规范、作业批改、教育方法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情况。

由于老师们非常用心,平凡的教職员工,常常令人感动,小小学校,处处有爱的影踪。老师们的用心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德育》也对此予以刊登。

猜你喜欢
春蕾花儿学校
严冬过尽绽春蕾——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齐心协力战疫情
女排名将曾春蕾:顽强拼搏中开出幸福之花
学校推介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My sister’s fingers我妹妹的手指头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