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哟乃

2022-07-13 20:43柏琳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舞蹈

柏琳

一、编写思路

背景分析: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鲜明的价值导向。在目前上海市的基础型课程设置中,虽没有单设《舞蹈》课程,但舞蹈美育却不断在《唱游》(1-2年级)、《音乐》(3-7年级)、《艺术》(8-9年级)基础型课程中濡染、渗透、浸润。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 和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音樂学科的核心素养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构成;音乐学科的学习内容分为“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内容领域。在2021新版的《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音乐课堂上,提出主要关注以下三类核心活动:体验性活动、表现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

作品分析:

作品《乃哟乃》选自上海市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来跳舞”。单元主要作品有:欣赏《马车夫之歌》(维族)、学唱《乃哟乃》(土家族)、欣赏《快乐的诺苏》(彝族)、学唱《小白船》(朝鲜族)。

《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原名也叫“咚咚喹”,歌曲短小精炼,速度稍快,朗朗上口,富有激情。全曲只有d、m、s三个音组成,5个乐句虽长短不同,但最后一小节都以相同的旋律s、m、d结束,配以“乃哟嗬”的衬词,体现了民歌一领众和的特点;全曲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构成;歌曲中的衬词“乃哟乃、乃哟嗬”是土家方言,理解为“愉快、高兴”的情感表达,形象地表现了土家族儿童在节目里载歌载舞、歌唱美好幸福生活的质朴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土家族音乐的风格和韵味,促进其对土家族相关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设计了主题为《乃哟乃——学跳摆手舞》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第一课时演唱歌曲、小乐器伴奏的基础上,通过学跳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来丰富歌曲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协作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学跳“摆手舞”基本舞蹈动作,建立听觉与动觉联动,丰富歌曲表现形式。

2.通过伴随音乐速度和节拍韵律进行歌表演,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土家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自制《土家风情》多媒体课件、歌曲《乃哟乃》音频及《摆手舞》舞蹈示范、分解动作等视频文件。

四、教学内容分析

舞蹈作为造型艺术是活的雕塑和动的绘画,需要用元素造型手段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感。土家族舞蹈元素的美学造型主要是三类:首先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寄善宣意的造型;其次是寓意生灵的造型,再次是美观实用的造型。这些美学造型特点,体现着历经多重文化洗礼的丰厚的艺术精神积淀。

土家族舞蹈的形式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跳马舞、跳丧舞等。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影响力的舞蹈。2006年,它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曾这样来形容土家摆手舞的恢宏场面“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其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在长期发展变化,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特点却是一致的,即摆手、屈膝、颤动、下沉等。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且大多数学生毫无舞蹈基础,音乐教室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基于对《乃哟乃》歌曲音高走向、节奏韵律、一领众和等特征分析,教师结合摆手舞基本舞姿和动律特点,捕捉了以下三个基本舞蹈语汇,与歌曲演唱要求形成关联,即:划圈的手臂——连贯的气息、弹性的颤膝——轻快的声音、摇摆的身体——欢快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将舞蹈教学和歌唱教学融为一体,以舞促唱,以声传情。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审美感知)

1.播放《乃哟乃》歌曲视频,学生随教师边听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播放《土家风情》的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师介绍土家族相关音乐人文,揭示课题《学跳摆手舞》

【设计意图】

①边听音乐边拍手进教室,感受音乐欢快、爽朗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②出示自制《土家风情》多媒体课件,教师介绍相关音乐人文,让学生视听结合,联想音乐所再现的土家族儿童在节目里载歌载舞、欢快热烈的情境。

(二)学习第一部分:舞蹈基本动作(体验表现)

1.颤膝小摆手

要求:面对1点、小八字位、颤膝、身体直立、旁按手位、双臂由后向前划圆、上下点头、目视1点。

2.三步一靠大摆手

要求:面对1点、小八字位、双腿微弯、胯部放松、左腿向7点方向起步三步一靠、肩膀下垂、旁按手位、双臂上下弧线摆动、左右倾头、目视1点。

【设计意图】

①通过颤膝小摆手、三步一靠大摆手等动作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摆手舞》基本舞姿、舞步的动作要领和规格。

②学习动作时,遵循先局部再整体、先慢速后快速的原则,在学生充分掌握基本舞姿、舞步后,再加快速度,最终跟上歌曲速度。

(三)学习第二部分:舞蹈编创(创意实践)

1.可以模仿视频中的学生,亦或自编自创,设计舞蹈结束定位造型动作

2.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表演时的舞蹈队形调度

3.小组展示并点评

【设计意图】

①通过模仿视频、自编自创、小组讨论等方式,为舞蹈设计结束造型和队形调度,帮助学生理解协作表演的规则和要求。

②通过小组展示,生生、师生互评,改进调整小组歌表演方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协作表演的能力。

(四)表演及课后小结(综合评价)

1.能用连贯的气息、轻快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2.能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歌舞表演,结束造型优美、队形调度合理

3.能加上小乐器边唱边奏

4.课后小结并布置作业:《邀歌星级挑战》

【任务和要求】

一颗星: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两颗星: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加上小乐器伴奏或舞蹈动作

三颗星:第一种方式:歌曲第一段边唱边奏,第二段边唱边舞

第二种方式:邀请小伙伴一起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

①设计《学跳摆手舞》这一课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舞蹈来理解并再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以舞促唱,所以,歌表演时不能忽视歌唱的要求。

②遵循三年级孩子爱表现、好动等心理特点的,在作业布置环节,以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又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和小组合作的兴趣。

六、动作讲解与示范

沪音版三年级《音乐》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乃哟乃》课例  音乐节拍2/4

分解动作:

准备(4拍)

面对1点,小八字位,双手旁按手,头眼对1点。

[1]

1—7 面对1点,小八字位,颤膝,身体直立,旁按手位,双臂由后向前划圆,上下点头,目视1点。

8—  面对1点,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脚,右摆胯,旁按手位,右倾头,目视1点。

[2]

1—4 面对1点,小八字位,双腿微弯,左腿向7点方向起步三步一靠,左右摆胯,肩膀下垂,旁按手位,双臂上下弧线摆动,左右倾头,目视1点。

5—  面对1点,小八字位,颤膝,身体直立,旁按手位,双臂由后向前划圆,上下点头,目视1点。

6—  做[1]8—拍反面动作。

[3]

1—4 做[2]1-4拍反面动作。

5—  重复[2]5—拍动作。

6—  重复[1]8—拍动作。

[4]

1—4 重复[2]1-4拍动作。

5—6 重复[2]5—拍动作。

结束。

重难点:1.[1]同[2][3][4]不规则节拍规律

2.三步一靠大摆手前一拍的舞姿准备

七、教学建议

1.在歌曲每个乐句的结束部分“乃哟嗬”上,可以加上串铃伴奏或拍手律动,即可增加表现形式,领会“一领众和”的民歌特点,又更能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緒。

2.如果条件允许,师生可以身着土家族服饰载歌载舞,这样能促进学生产生“色—听”联觉反应,从而激发歌唱美好幸福生活的情感。

备注:本节课入选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空课课堂》

本教学案例设计入选中国舞蹈家协会《义务教育舞蹈教师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舞蹈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舞蹈课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风情风光都醉人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