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情绪的“毛团”, 从感受中开出幸福的花儿

2022-07-14 12:13卢路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感受情绪

卢路路

摘要:感受作为人的内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核心界面,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好的感受能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不好的感受会降低个体的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帮助来访学生走进自己内心深处,去碰触那些模糊的或被压抑的感受,挖掘这些感受中的積极能量,进而帮助来访学生疗愈自我、发展自我,重获发现幸福的能力和幸福的体验至关重要。在学校心理辅导的不同阶段有效运用感受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拨开情绪的谜团谈感受,挖掘感受的能量找方向,感受理想的状态促行动。

关键词:感受;情绪;积极能量;心理辅导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1-0039-03

感受是对情绪的主观感知,在个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认识和经验的累积,都是基于特定的感受,而特定的感受又会引起特定的行为。感受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大的影响,好的感受能够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不良的感受会降低个体的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

在以和为贵、谦恭有礼等社会规范的引领下,很多难以被社会接受的情绪都被压抑着,如愤怒(不要生气)、悲伤(不要难过)、痛苦(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要哭)等。长久的压抑不仅让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大大减少,还会让个体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内心变得麻木灰暗,甚至失去发现幸福的能力。比较典型的就是有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低龄化的抑郁症患者,他们被困在情绪的毛团中,饱受痛苦的煎熬却又无力挣脱。

我在学校心理辅导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来访学生,他们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明明内心已经积压了很多强烈的情绪,但是无法清晰地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感受。尤其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对于情绪和感受的认知、表达能力尚不完善,这对咨访关系的建立、心理教师的共情、信息的收集以及推进辅导的进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情绪、表达感受成为建立关系和推进辅导进程的关键点。

综上所述,看到、理解并能够有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心理教师如何帮助来访学生走进自己内心深处,去碰触那些不被接受的、带有“威胁性”的、被压抑良久的感受,挖掘这些感受中的积极能量,进而帮助来访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疗愈,促进成长和发展,重获发现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呢?本文聚焦于此,结合学校心理辅导中的案例,来展示几种可能行之有效的、运用感受促进来访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疗愈、自我成长的方法。

个案简介:张某,男生,12岁,就读于某国际学校六年级,成绩中等。独生子,家庭经济条件优渥,母亲性情温和,父亲专制严厉。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他即将面临小升初,在初中择校问题上与父母有冲突。一个多月来,他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不足、入睡困难、做事情提不起劲等情况,PHQ-9得分为16分。

以下是对在不同的辅导阶段,合理运用感受来帮助张某的详细阐释。下文我与张某的对话部分,分别用“心理教师”和“来访学生”进行身份标注。

一、拨开情绪的谜团谈感受

张某最初有着非常强烈的内心冲突和抑郁情绪,自称要“自闭”了,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但是又描述不清具体有哪些影响自己的事件,内心到底有怎样的感受。我在辅导中聚焦情绪的谜团,引导张某把内心的感受可视化,逐步帮助张某理清自己的感受。下面是辅导片段。

来访学生:老师,我感觉我有心理问题,我感觉我快要自闭了,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心理教师:看来你正在面对一些困惑,你愿意多说一些吗?(“面对”一词暗示来访学生是有力量且主动的,“困惑”一词暗示来访学生现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来访学生: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就是不开心,感觉心里一团糟,每天都过得很压抑,没劲头儿。

心理教师:你刚刚说你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一团糟的状态,你愿意把它画出来吗?这里有纸,你可以在这盒彩铅里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颜色,凭感觉把它画出来。(引导可视化)

来访学生:(毫不犹豫地拿起一只灰黑色的笔在面前的白纸上画了一个乱糟糟的毛线团,画好之后盯着看了许久,无奈地抬起头)可以了。

心理教师:嗯,看起来好像有很多条线交织在一起。

来访学生:对啊,我现在心里就和这个毛线团一样,乱作一团,说也说不清。

心理教师:现在,请想象你正在拉这个线团中的每一根线头,你需要给每一根线头取一个“感受”的名字。可能有些困难,如有任何想法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感受脸谱”(展示“感受脸谱”,包括35种常见感受)也可以帮你的忙,你可以从中挑选最贴切的那张。你愿意挑战一下吗?

来访学生:我试一试吧。(拿起“感受脸谱”认真思考了良久,之后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担心吧,还有害怕、无助,还有点儿绝望。(一边说一边从毛线团中“牵引”出几条线,并将提到的情绪一一写在了线头的旁边)

心理教师:嗯,你找到了这么多的感受,你愿意针对这些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吗?

来访学生:“担心”主要是因为成绩,老师说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小升初考试了,我担心自己考不上本校好的班级;“害怕”主要是因为,爸妈说考不上本校好的班级就要把我转到其他学校去,但是我不想转学,我长这么大,所有的好朋友都在这里,老师对我也很好;“无助”主要是因为这几次考试,我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退步。

心理教师:担心、害怕、无助,听起来这些感受和目前的学习状态及升学有关系。

来访学生:是的,现在想来,从期中考试考砸之后我才这样的。

画出情绪毛团、理出线头并命名,是在帮助来访学生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来访学生接受这个挑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我探索开始了。不管来访学生能否探索出内心的各种感受,也不管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一探索都是有意义的。伴随着整理线头和诉说的过程,来访学生内心的情绪和感受会慢慢清晰起来。此案例中,我成功帮助张某理清了自己的感受,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也找到了辅导的突破口。

二、挖掘感受的能量找方向

感受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无论是何种感受,其中都蕴含着诸多的信息和能量,能指引个体做出反应、采取行动。善于挖掘自身积极能量的个体,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和行为;相反,感受可能会让个体离自己真正想要的越来越远。因此,在輔导过程中,心理教师要善于帮助来访学生挖掘感受传达的积极能量。接下来,依然借助上文提到的案例,介绍一个我在帮助来访学生挖掘积极能量的过程中屡试不爽的方法。

心理教师:刚刚你第一个说到的感受是“担心”,和“担心”比起来,你最想要的感受是什么?

来访学生:(思考良久)自信吧!

心理教师:之前当你出现“担心”的感受时,你通常会怎么做?

来访学生:憋在心里,之后就不管它,也没有做什么。

心理教师: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你获得自信的感受吗?

来访学生:不可以,只会越来越担心。

心理教师:看来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你能想出其他方法来帮助你获得自信的感受吗?

来访学生:用心学习吧。我之前遇到难题时总是特别担心,我其实可以去问同学或老师,如果在他们的帮助下会做了,我可能就会自信一些。

心理教师:恭喜你找到了答案,只要用心学习就能帮助你减轻担心,而遇到难题及时去解决就是改变的一小步。

“和现在的感受对比,你想要的感受是什么?”“现在的做法能帮你获得想要的感受吗?”能即保留,不能就一起探索新的行为和方法。用这样的模式,我帮助张某找到了纠正目前应对感受的不合理行为,并引导他探索有效的、积极的行为模式来代替现有的不合理行为。

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模式处理“害怕”的感受。张某想要的感受是“确定的”,目前他的应对行为是生父母的气(考不好就转学)、生自己的气(几次考试都没考好),这一做法并不能帮他获得“确定的”感受,我引导张某找到了可替换的行动项: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愿望,考试再细心一点儿,努力学习,等等。

到这里为止,张某自我改变的方向和目标就很明确了。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帮助张某在目标的指引下,带着勇气在生活和学习中迈出每一个“一小步”,不断实践,不断做功课。

三、感受理想的状态促行动

在看到、了解自己的感受,通过挖掘感受的积极能量并找到方向之后,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促使来访学生付诸行动。在这个环节中,仍然有许多感受是可利用的资源。

心理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把这些有效的做法罗列出来并补充了一些,假如这些你都做到了,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哪些改变?

来访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能考上理想的班级,也不用转学了,可以和好朋友一直在一起。

心理教师:那个时候的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来访学生:应该会很开心,也很轻松。(沉默了一小会儿后会心一笑)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很多很多事情。

心理教师:看来你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真替你感到开心。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建议你在这些计划中先挑一两条做起来,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实现目标。

来访学生:(频频点头)可以!

心理教师:我很好奇,你会先从哪里开始呢?

来访学生:先从不会就问、向父母倾诉开始,这周放假回家我就和爸妈说我对转学的想法。

心理教师:我觉得这会是个很好的开始,期待你下周的反馈。

用“看到未来,并体验达到理想状态后的感受”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来访学生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建立希望;另一方面,有助于来访学生坚定改变的决心和勇气,做出改变的行为。当然,心理辅导中不能奢求快速解决问题,哪怕是进步一小步,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也都会给来访学生带来好的感受,进而促使其做出更多的积极行动。

拨开情绪的谜团谈感受,能帮助来访学生看到、理解自己的感受;挖掘感受的能量找方向,能帮助来访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及努力的方向;感受理想的状态促行动,能激发来访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及努力追寻未来的勇气,产生改变的意愿并付诸行动。

我通过上述方法帮助张某走出了抑郁的谜团,并掌握了应对感受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张某变得越来越有力量,重新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提升了发现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

当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理辅导方法,对具体的个案还需要具体分析。我期待自己在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更多有效运用感受帮助学生重获幸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孟昭兰.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探讨[J]. 应用心理学, 2001(5):31-34.

[2]琳·洛特,玛丽琳·M. 肯特,德鲁·韦斯特. 懂我就是爱我[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3]琳·洛特,芭芭拉·满登霍尔.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4]Major B C,Le Nguyen K D,Lundberg K B,et al. Well-being correlates of perceived positivity resonance: evidence from trait and episode-level assessment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8,44(12):1631-1647.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感受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谈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几点感受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