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2022-07-14 09:43巩力溪
中国军转民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摘 要: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复兴和自由幸福的斗争中产生的。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需要,是实现自身育人功能、创新传承的需要,是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探索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发展环环互动、共融共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川东北;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CSZ18034)“基于文化自信理念下川东北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山东临沂、安徽六安、浙江嘉兴、甘肃张掖、河南信阳等革命老区考察,对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了重要指示。川东北作为具有丰富红色资源,优良红色文化传统,先进红色革命历史的地区,对于革命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内涵丰富且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以达到传承革命精神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统一。

一、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东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形成的先进文化和伟大精神。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的川东北—川陕革命根据地,以达州、巴中、广元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的核心聚集区域,还有以南充、广安、遂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散区域,其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主要分为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川东北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遗迹、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文物、石刻文献等能够真实见到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其实就是非物质形态的资源,如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革命口号、故事歌谣等反映政治立场、价值追求、道德品质、人生追求的精神形态。

(二)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性、典型的时代性、鲜明的人民性、广泛的传承性、深刻的正向性等共性特征,还兼具特有的地域性和明显的生动性特征,是特殊时期川东北儿女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是革命精神真实的写照,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二、川东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不断侵蚀,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文化自信意识不断受到冲击,特别是一些具有偏激政治倾向和消极观念的思想元素,使得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在当前形势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切实做到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齐奏民族主旋律、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至关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时代新要求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不断受到冲击,思想逐步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兴盛,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时代的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需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灌输走向渗透,从说教走向对话,从客体走向主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抵制不良思想很有必要。同时将红色文化资源中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革命精神、朴素的爱国主义等精神教育和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广泛的实践教育基地相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文化导向作用,拓展校园文化载体,强化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三)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的需要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教育目的,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补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地域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特征和优势对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助力作用和实践意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征显著。它可以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内容,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改变教育形式的单一性;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时代教育价值,让学生真切感受时代精神与红色时代的魅力。

对于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而言,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载体,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弘扬川东北红色文化,还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论坛,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艺创作等方式来创新川东北红色文化,加深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理论高度,通过这些载体,有利于川东北红色文化“走出去”,更有利于川东北紅色文化资源实现育人功能。

总之,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川东北红色文化得到充分有效的传承,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热点。各高校结合红色文化这一时政热点积极探索,不断拓展,进一步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教学来看,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学术活动、红色课外活动项目、红色主题团日活动、丰富社团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雄模范进校园等活动。同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将“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教育、党史教育、党组织生活与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激励高校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矢志奋斗,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就从课堂向校园文化建设发生转移,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从教材向实践基地转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转移再作用于受教育者。总之,有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进一步拓宽,渠道进一步增多,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虚无走向实际。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习惯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教育是促进素质养成的重要方式。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川东北红色文化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川东北人民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而产生的革命事迹和斗争精神,有真实而又鲜活的革命故事,朴实而又强烈的石刻口号,庄严而又震撼的陵园遗迹,如全国最大、最早的通江王坪烈士陵园,还有众多伟人名家的馆堂故居,如开国元帅朱德,新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民主革命家张澜,军事革命家罗瑞卿等故居等都分布在川东北,这些都是红色峥嵘岁月的最好印记,为高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將这些独特而又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感人”,引发共鸣,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与人生观、价值观,将实现个人价值与祖国和民族的利益结为一体,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奋斗,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受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冲击,一些大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西化,对本国文化欠缺自信,盲目地 “崇洋媚外”,扭曲自身文化信念,甚至还出现具有偏激政治倾向和消极观念的思想元素。鉴于此,让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红色文化从某种角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 。文化内涵是川东北红色文化的灵魂,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生动性,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富有时代特色,表现出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等,将这些内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便于学生产生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既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历史、铭记历史、了解革命胜利和幸福来之不易,也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培育的有效统一。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唤醒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认知,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逐步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其他课堂教学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某类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过程,是学校为了实现其教育目的普遍使用的手段,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师照本宣科、教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如讲述邓小平、朱德、张爱萍等伟人英雄们的先进革命事迹;讲述木门会议、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剿”等英勇斗争事迹;讲述王坪烈士陵园革命先烈们的英雄壮举等,让学生真实地感知革命历史、革命进程和革命精神。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川东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从而“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感官冲击,获得精神共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塑造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课程育人。

(二)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实践教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强调知行合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讲到“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不能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实践,而要与课堂教学同向同行,是课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究,需同时涵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非常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价值,可以通过开展对以川东北红色文化为素材的艺术、影视、舞剧、音乐等作品进行赏析、创作。如川东北某大学音乐学院原创舞蹈《丰碑》,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其中包含川东北红色文化元素。也可以通过开展以川东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学术研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调研、基地实践、场馆体验等课外实践,如某文理学院《魂铸巴山》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还可以依托“青马工程”“两学一做”“党史教育”等活动平台进行学习实践,深化理论实践,加强实践育人。

(三)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网络教学

思政课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指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联网资源和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弥补思政课书本资料的有限性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将川东北文化资源融入网络教学主要是互联网的交互性、实效性、活泼性和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深刻的正向性相结合,健立健全网络思政平台,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川东北高校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本校校史校情,探索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凝练红色文化精神,以微信、微博、QQ、公众号、抖音、易班、今日校园等软件和应用程序为平台定时推送红色相关资讯,让其在他们自己的主阵地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互动讨论和资源共享;以打造红色专题网站为契机,将红色照片、红色歌曲、红色视频、红色纪录片等红色资源整合,净化网络环境,熏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意识;以网络媒体技术为手段,如用VR技术云游伟人邓小平故居、朱德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延伸思政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伟人的先进革命理念和革命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激发奋斗动力。

参考文献

[1] 向国华, 何其鑫. 论红色文化与“四个自信”之关系辩证[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04): 18-20.

[2]孙和平,等.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3] 何源.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作者简介:巩力溪,西华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