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研究

2022-07-14 03:25刘广荣
教育界·A 2022年14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小学教育教学方法

刘广荣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小学是学生正式步入课堂的初始阶段,对学生教育生涯起到奠基作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其动脑能力,将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结合起来,这也是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呼应,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与技术;探究性能力;教学方法

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如何学”“如何思考”,也就是培养其探究性能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小学作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其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在这一关键阶段教好学生,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使学生在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探究性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帮助人们探索、发现自然客观规律与社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探究性能力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进行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的能力。如今,对学生探究性能力进行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1]。

一、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意义

劳动与技术课程操作性强,应用能力需求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劳动与技术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围绕劳动本身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开发,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来促进其脑力发展,再通过脑力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其自主实践和探索能力。不仅如此,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小型实验活动的喜好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与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思考并且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其探究性能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探究性能力,就彷如一个没有核心精神的空壳,自己的思想、行为都依赖于他人,任他人指挥。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是极为重

要的。

第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动手中动脑”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下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心之一,它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开发其大脑。此外,“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三项学习方式,教师应当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劳动与技术課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用该方法,大力开发学生的探究性能力[2]。

第二,探究性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学习深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人的一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而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换句话说,面对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众多细微的知识,只有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才能发现其潜在的价值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抱着应付的心态进行教学,要坚决杜绝表面学习,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探究,从而逐步开发学生的探究性能力,使其能力随着对知识的深入挖掘而不断

增强。

第三,探究性能力的开发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良好品格,使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传统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笔记标注即可,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成了实践和思考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心理,形成独立自主的品格[3]。

二、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的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创新,而创新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目标展开,以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自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积极进行相关思考和实践。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耐心,从而影响其成绩和发展[4]。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为目标,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本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科学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和感兴趣的事物、话题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给学生营造一种熟悉又新颖、有趣又充满奥妙的学习氛围,进而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

为了实现创新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灵活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事物与课本内容、教学目标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怎样制作植物标本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前收集各式各样形状不一的叶子,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这些不同的叶子,并且向学生抛出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漂亮的叶子永久保存下去而不会腐烂呢?”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赞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时给予相关指引,不断延伸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思考和行动中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二)改变评价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实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采用积极的方式,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其表现,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和动力,促使其在鼓励中不断获得进步,助力其探究性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校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有着必然联系,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因此,教师要杜绝对学生进行片面、主观和情绪化的评价,应当对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后再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在评价时重点强调优点,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促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将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能片面地就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要让学生知道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是同等重要的,推动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步[5]。

(三)丰富教学设计

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育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在教授学生如何制作风筝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比如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拥有悠久的历史,自我国古代以来就大受人们的欢迎,等等。风筝制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指导学生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完成,制作出有自己的特色的风筝,激发其发散思维与发挥其探究性

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

对学生探究性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和对知识的探究中。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思考、探索、研究,运用其现有的知识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长此以往,学生才能积累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探究性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小组合作都是发展探究性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合作探究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发展带来更大的进步,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小组中的每個成员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思考方式、动手能力等,因此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其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从更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并且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对于小组中出现的错误能够及时纠正,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探究性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6]。当具备合作探究能力之后,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够多方位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转变思维来看待问题,从而大大提升探究性能力。

(五)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劳动与技术课程也不例外。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而且该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探究性能力不是老师赋予学生的,老师只能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主要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摸索和领悟,日积月累,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逐渐形成探究性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存在怠惰畏难心理,对劳动实践存在逃避抵触情绪。因此,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舒适、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中进行问题探讨、分析和

解决。

教师要打消学生的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讲授,学生按照教师所说的做,学生的参与度低。因此教师需要适时做出教学方式调整,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索空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提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友爱、自由的关系,不把自己放在至高位,也不忽视任何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教师都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奖,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7]。此外,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不充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抽象和陌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等,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逼真的场景,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综上所述,探究性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将劳动与技术课程同探究性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发展。教育包括“教”与“学”,教师和学生在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发挥好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要合理设计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此外,学生也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赖老师。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新智慧,2021(29):117-119.

[2]沈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

2021(09):42.

[3]汪群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J].考试与评价,

2021(02):8.

[4]王敏丽.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措施[J].考试周刊,2020(38):9-10.

[5]候珊珊.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6]吴卫丽.探讨小学与技术劳动课程教学中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5):182.

[7]陈兴焰.浅析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04-205.

猜你喜欢
劳动与技术小学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