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供销社融资路径探索

2022-07-15 01:47万慧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万慧敏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的供销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媒介。供销社是具备官、商、农特色的集体经济组织,城市供销社中的供销企业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龙头作用。文章梳理了城市供销企业不均衡、规模有限、期限错配的融资现状,分析现有融资路径,并据此从增强内生动力机制、完善信息制度、做好金融产品搭配,探索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提出融资渠道和效率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市供销;融资路径

一、供销社融资现状

市场经济初期,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方式没有改变,农受市场冲击,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在中央的政策指引下,不断深化改革,改进经营方式,2009~2018年,供销社整体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销售收入总额年平均增速达到17.09%,远大于同期GDP不足10%的增速。

随着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农服务市场做大做强,运营机制探索创新,近十年供销社发展势头向好。截至2020年年末,供销系统拥有省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376个,建立社有企业超2万家;城市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凭借网络优势涉足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形成了农资流通、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金融投资等产业板块,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但农业项目的弱质性、市场对农业融资项目融资规模与渠道的保守偏好和供销产业化发展的资金短缺矛盾也在市场化发展中逐步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如下。

(一)产业融资不均衡,融资偏向债项

常见融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二者差异为是否存在金融中介,直接融资是直接吸收投资者投入资金形成股本,比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引入基金投资等;间接融资多为银行信贷和非金融机构信贷等。

目前我国直融占比约14%,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供销产业化发展,城市供销骨干企业在农资供应、产品流通、冷链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版块实力加强,先后有安徽辉隆股份,中再资环板块上市,打通股权融资渠道。截至2021年年底,4000余家上市公司中,供销社概念上市公司仅16家,发行债券融资650亿元。而仅一家中国供销集团的银行授信额度就达到2320亿,由此可见,银行信贷是城市供销社企业金融资源配置供销产业最普遍的渠道。

(二)农业天生弱质性,融资规模有限

一般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上市融资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大,其次债券融资,最后银行贷款。城市供销社企业主要依赖银行信贷融资。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典型的政策扶持农业的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龙头和大型的涉农企业,处于发展期中无业务经营主体较难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尽管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也是支持区域经济涉农产业企业的主力军,但自从改制上市转变为商业金融机构后,逐步以企业利润最大化导向,更倾向于支持规上涉农企业,对于初创期、缺乏担保和抵押小微和创新型涉农产业,金融支持不足,提供信贷服务和金融资源规模有限。

(三)涉农项目周期长,融资期限错配

相对于直接融资,目前城市供销涉农产业融资路径更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资金配置在供销涉农领域出现了明显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农业周期长和信贷产品时间短的错位,实际中存在借新还旧,短贷长用现象。农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客观上产品生长周期较长,培育期和成熟期大多不止一年,存货周转较慢,难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而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又有严格把控,为实现流动性、盈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信贷产品品种设计更偏向于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甚至要求同时提供担保或者抵押,造成了城市供销涉农产业融资期限错配,结构失衡,削弱了金融资源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现有融资路径分析

(一)信贷融资路径

根据2018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7年涉农贷款余额为6.1万亿元,经过11年快速增长,2018年规模已达到32.7万亿元,平均年增速高达16.5%。2013~2018年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见表1。

然而对比银保监会公布数据,2021年年底,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资金资产仅占银行业金融资金资产总额的13.6%,城市供销社涉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涉农贷款供给量在金融资源供需配置总量占比较少,配置不足的现象。尽管农商行、农发行是服务区域经济重要金融机构,但实力相对不足,基于控制不良率的要求,也对涉农企业的贷款持谨慎态度;商业银行会因为信用水平、还款能力、缺少合乎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品,涉农贷款业务边际成本高、潜在风险大,也会抑制涉农贷款规模,支农性不足。

(二)直接融资路径

由于农业天生弱质性,人员专业素养和专利技术严重欠缺,公开市场上融资路径则更为艰难。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股权和债权比例约为14%,市场主要购买城市供销社企业发行的中短期的债券品种,涵盖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融、超短融等产品。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债券融资总规模25.40万亿,共计发行债券27.58万支。其中,城市供销社企业发行债券融资650亿元,不足直接融资总规模的1%。全国供销企业中成功发行债券融资仅8家,累计发行99支,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等是发行最多的品种,实现融资650亿元(近年供销企业发行债券情况见表2)。不足全国融资总规模的3‰。已实现融资650亿元中463亿都属于北京供销企業,占比71%,集中度高。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4134家,农业企业仅47家,城市供销社控股和参股上市公司数据更是跌至16家。这更凸显了金融市场对供销概念企业的支持仍不足。

(三)融资路径选择优化

由于企业经营规模、所处行业不同,导致融资方式各不相同;同一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也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

1. 强化经营主体实力,提升融资层次

供销农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围绕发展战略的主营的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传统业务,效率较低,实力比较弱,经营收益不确定性较高,对社会资本吸引力较弱。因此,优化融资的根本路径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以龙头企业为抓手,科学编制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发展多元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加快农村电商和冷链物流布局,加快吸引、债券、股市、基金、信托等社会资本的投资,提升融资层次。

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优化信用等级

首先,企业内部须规范企业管理和会计报告系统,并提供真实的信息,充分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对金融机构公布真实及时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公司的运营、财务和发展战略;其次,企业需提升信用等级,积极配合信用机构调查,基于客观数据对农业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客观性与精准性,降低资对农业企业提供贷款的顾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 做好金融产品搭配,降低错配风险

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时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做好产品的大组合设计,降低错配风险。以债券发行为例:一是债券种类的选择。常见种类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MTN、短期融资票据CP,超短融等SCP等。不同债券种类的发行成本大相径庭。中短期票据发行的流程相对简单,可在注册额度内滚动发行,流动性高,利率低,颇受企业偏爱。二是要选择合适的期限结构。相对而言,发行期为3~5年的发行利率相对稳定,中期融资发行在五年期限内成本较为节省。

权益融资可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功能,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挂牌上市、探索区域性场外市场(“简称四板市场”)、大宗商品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运用,破解资金期限错配和结构错配制约发展的瓶颈。

4. 探索产业投资基金,实现多方共赢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倡导要求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逐步成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2017年才发起设立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促进自我“造血”,与银行、证券、资产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多加中介机构联合,战略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和产品,探索公募REITs,创新冷链物流、再生板块传统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扭转重资产困境,实现轻资产化的转型模式。引入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城市供销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马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0):21-22.

[2]陳培彬,林家俊,朱朝枝.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供销社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 农业经济,2020(12):118-120.

[3]徐旭初,李艳艳,金建东.供销社“去内卷化”路径探析——浙江“三位一体”改革之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68-75.

[4]徐旭初.谈谈供销社的合作经济发展之路[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07):49+56.

[5]沈妍彦.供销社创新扶贫模式研究——以中药材产业扶贫为例[J].科技资讯,2021,19(36):156-158.

(作者单位:武汉供销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