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园林理水对我国现代水景营造方法的启示

2022-07-15 01:46曾雁芳
工业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营造方法

曾雁芳

关键词:中西传统园林;园林理水;现代水景;营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2)06-0128-03

1中西传统园林理水的发展历程

1.1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发展

1.1.1生成期的园林理水

园林生成期的园林理水历经商、周、秦、汉四个朝代,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囿、台、园圃[1]。其中囿和园圃用于生产,为了方便灌溉及养殖,开凿了沟渠和水池,这就是最早的理水形式。后来殷周时期,水池与台相结合,开挖水池的土方用于建造台,比如周文王所建的灵沼、灵台等。春秋战国时期的理水也延续了这种挖池筑台的形式,例如章华台与姑苏台。

到了秦汉时期,园林理水从挖池筑台发展成“一池三山”的模式。秦始皇建兰池宫,引渭水进兰池,并在池中堆叠蓬莱仙岛,这是园林筑山理水记入史册最早的实例,也是“一池三山”的雏形。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汉时期的上林苑,汉武帝效仿秦始皇在苑中开凿太液池,池中筑三岛模拟东海三仙山(图1)。东汉时期在水景的象征性基础上增加了技巧性表达。因此,理水形式发展到汉代,园林水系较为完整,“一池三山”的模式也较为成熟。

1.1.2转折期的园林理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园林转折期,这一时期思想解放,文化艺术和美学意识开始兴盛,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转折期的园林理水,知识分子阶层更多的是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进行再认识,园林理水更是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园林的理水形式从简单模仿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开始向写意山水方向发展。由于自然水体的多元类型,园林水体的形态也开始多样化,例如华林园中的水体就出现了湖泊、蜿蜒的水渠等多种形态类型(图2)。

1.1.3全盛期的园林理水

隋唐时期是园林理水的全盛期,这时期的水体在整个园林中的面积占比较大。在供水方面,水景营造不仅引用地下水,还开辟了沟渠向外引水,以皇家园林居多。所以,这个时期园林的水系与城市的水系共同形成完整的水系统。随后文人园林兴起,理水形式较转折时期更加写意,理水意境的含蕴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例如白居易就将山泉作为自己的情感寄托。水体形态也愈加丰富,例如,庐山草堂中就有方形水池、石涧、飞泉等类型。

1.1.4成熟期的园林理水

园林理水的成熟期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趋于定型,并形成独特的风格,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这一时期的水景在园林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部分园林将水体作为主体进行造景。比如在皇家園林中,圆明园被视为人工创造的大型水景园林(图3),拥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水面,既有宽度达600米的福海及宽度约200米的后海,也有宽度在40—100米的小水面,细长的水道将这些水面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水系,且水景处理上更加精致,并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不同的空间氛围[2]。

1.2西方古典园林水景的发展

1.2.1古代的园林理水

古埃及时期,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水是不可缺少且极为珍贵的造园元素。最初以简单的方形水池或用于划分园林空间的水渠等规则几何形式出现。

古希腊园林以实用为主,引溪水入园灌溉植物,并出现了喷泉这一新的理水形式。由于水资源宝贵,水的利用是有统一规划的。例如,在《荷马史诗》奥德赛部分就首次记载了喷泉的案例,在阿尔喀诺俄斯王的宫殿庭园中有两个喷泉,一个喷泉用于庭园的日常浇灌,另一个则流向宫殿作为日常饮用水[3]。

古罗马园林中的理水除了延续古希腊园林的喷泉形式,还有浴池及水池等类型。这时期的水体擅长运用水的声景活化空间。例如,在哈德良山庄的餐园中里有一个矩形水池,地面有浅水槽通向餐厅内,借助复杂的循环系统,可在水池中营造瀑布、流水、水帘等形式,提升就餐者的使用环境。

1.2.2中世纪园林理水

中世纪园林的理水形式主要有水池和喷泉,喷泉的样式随着建筑的发展逐渐丰富,主要有罗马式、哥特式,以及文艺复兴式等。水体在这一时期常作为园林视觉中心,通常的做法是在园林中心设置水池、水井或喷泉。

1.2.3意大利园林理水

意大利园林由于地形高差较大,通常建设成三层或多层台地园的形式,动水也成为主要形态。顶层作为水源,理水形式通常是蓄水池或洞府。然后沿着斜坡向下可形成水阶梯,在斜坡高差较大的地方可形成瀑布。在下层台地利用水位差形成喷泉,喷泉形式丰富多样,可与雕塑结合形成雕塑喷泉或水花坛,也可与壁龛结合形成壁泉。此外,意大利园林水景与声音等元素结合形成水剧场、水风琴、鹰泉、龙泉等水景设施[4],丰富园林的感官体验。

1.2.4法国园林理水

法国园林在意大利园林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风格,在理水方面引入湖泊、运河等静水形式,再以喷泉等动水形式作为点缀,总体营造平静辽阔的氛围。若受地形高差限制,就顺应地形在地势最低处设置大运河,每个有高差的台地上设置小运河,再通过水渠将大运河和小运河相连形成整体。

2中西传统园林理水思想的对比分析

2.1中国明清园林的理水思想

明清时期的理水思想可分为自然化、含蓄化、意境化三种。

第一,自然化。园林水景的形态大都模拟江、河、湖、海等自然形式,重在表达所模拟对象的形态特征。而且在水景营造时尊重场地特征及条件,地势高的地方就顺势形成瀑布,地势低的地方就顺势形成水池。水的布局、空间组织、水体状态到水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组合都追求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

第二,含蓄化。明清时期的园林无论尺度大小,在理水方面都讲究含蓄。在尺度较大的园林里,水面有分有合,或大或小,意犹未尽。在私家园林有限的空间里,会巧用建筑植物山石等要素通过尺度或明暗对比,以此营造无限的意境。

第三,意境化。水景不仅要表现物质空间的形态,还要表达精神空间的意境。因此,造园家往往寄情山水以表达自身情感,情景交融,使人触景生情,形成中国园林诗情画意的典型特征。

2.2西方文艺复兴园林的理水思想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水思想相对应的也可分为科学化、直接化、神式化。

第一,科学化。西方造园家更热衷于通过推敲科学数理,再将得到的比例关系应用到园林的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无论是园林的整体构造,还是要素之间的组合,甚至要素本身都存在秩序关系。

第二,直接化。西方文艺复兴园林的水景表现形式以水池和喷泉为主,通常是一览无遗,毫无保留。此外,造园师还善用精湛的声光技术将水在物质空间的表现达到极致,给人们以视觉及听觉冲击。

第三,神式化。西方园林最初就是以实用功能起源的,而慢慢向装饰功能发展,因此重于表现水在物质空间的形态,但水在西方的精神空间中也具有神的特性。因此,在许多喷泉或洞府中会出现神的雕像。

3中西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对比分析

3.1整体布局

水体在整体布局中可分为集中式布局与分散式布局。若采用集中式布局,水体面积较大且完整,但在局部会通过桥、汀步、植物等将水面再细分以求变化。而分散式布局可在园林中各自形成独立的空间,然后相互连接形成迂回的水系。

与中国不同的是,建筑在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中占主要地位。从建筑出发,形成整个园林的结构。水景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通常出现在中轴线上,将园林中的各元素整合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且各水景之间呈阶梯递进的关系,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序列。

3.2空间组织

水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空间组织。在中国明清园林中可通过变化水面的聚合开放,蜿蜒曲折,再配合山石建筑营造出不同属性的空间,但同时又通过水系将各个点连成整体,保证空间的连续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水面丰富空间层次,提升空间的纵深感。而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中水体的空间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轴线上,在轴线上布置各种各样的水景,彼此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较小的场地空间或是园路交叉口,还通常会设置水景作为空间的焦点。

3.3水体状态

中国明清园林以静态水为主,静水的理水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山石、建筑、植物等掩映水的源头及边界等部分,只露出水面的主体部分;另一种是引入动的要素去衬托水面的幽静。而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以动态的水景为主,一是利用地形高差和重力作用,使之自然形成;另一种是利用特定的设施制造压力差形成水流,并设置各式喷口,与之互动,创造出奇妙的水景体验。

3.4形态类型

中国明清园林中的水体主要是模拟大自然中水的形态,有大海、湖泊、河流、溪涧、瀑布等;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主要是将大自然中的水抽象化与人工化,主要有水池、运河、水渠、喷泉、瀑布等[5]。

瀑布是两者皆有的类型,但却有所不同。中国明清园林大多是小型瀑布,利用山石高差形成,底下有水潭或水池,仿造自然中的瀑布,营造飞流直下的意境。西方文艺复兴则比较人工化。比较常见的是阶式瀑布,让水呈阶梯状落下。瀑布体量大小不一,有在喷泉底部层级分布的小型瀑布,也有从上层台地到下层台地顺应台阶布置的大型瀑布。

3.5水与其他元素的组合关系

3.5.1建筑

在中国明清园林中,建筑通常临水而建,临水而建的建筑可增强其观赏性和亲水性。如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竹外一枝轩、射鸭廊、月到风来亭等建筑沿着中心水池排列。而在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中,建筑是整个园林的中心,水体服务于建筑,水体或布置在建筑周围形成水域较大的静水面来映衬建筑。

3.5.2山石和雕塑

在中国明清园林中,水体与山石是最常见的组合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惠荫园的小林屋水假山,此假山建于水上,假山内设置板桥和石阶供人们通行,极富趣味性[6]。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环秀山庄、狮子林等。

在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中,水通常与雕塑结合。雕塑主要是以圣经经典或希腊神话为素材,比较精致写实。通常布置在水池中心或四周作为点缀,或者与喷泉结合排列在林荫大道两侧。

3.5.3水生动植物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软化生硬的水岸线,还可以丰富水体的景观视觉效果。在中国明清园林中,植物通常采用自然式种植,以睡莲、荷花为主,增强水景的景深感,丰富空间层次。在西方文艺复兴园林中,植物以规则式种植为主,植物通常修剪整齐,讲究秩序。除了植物,动物也可以为水体带来生机,中西方园林中都设置了观赏水生动物的水池或建筑。

4我国现代水景的营造方法思考

4.1强化水在物理空间的状态

若要强化水在物质空间的状态,就要充分利用水自身的特性及与其他元素的组合关系。第一,水是无形的且具有流动性,可用蜿蜒曲折的驳岸或高低错落的高差去塑造水形,组织水在场地中的整体布局;第二,动静结合,静面水配以建筑花木可使空间呈现静谧安详的氛围,利用高差或技术设施制造动水,动水可触发声景,不仅可以活化空间,还可以增强感官体验,丰富场地的空间层次;第三,将声光电等科学技术融入水景,利用光技术还可以制造水的夜景效果,符合现代化气息的同时还为现代园林理水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现代园林更多地成为人们休憩和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可利用水景调动人在场地中的参与性,在铺地或是景观小品中设置触发水景的开关,人们通过触碰、踩踏、骑行等行为来实现与水的环境交互,提升体验感和趣味性。

4.2传承水在精神空间的意境

意境一词最初源于王昌龄的《诗格》,要想产生意境,其根本在于空间要素的物理状态和人的心理感受[7]。因此,如何把意境延续到现代园林中,还是要从物理空间入手,人对物理空间的心理感受越强,空间所要传达的意境就越到位。水的意境表达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真水,二是表达水的意向。真水的意境表达需要注重自身要素的状态及与建筑、山石、植物、桥等其他空间要素的组合关系状态,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尺度。水的意象表达则需要对水及其他空间组合要素进行概括提炼加工,可在铺装上用材质、色彩等方式抽象表达,或用植物、沙地等要素代替水的狀态,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4.3适当合理借鉴西方理水方法

我国现代景观经过了开始、模仿、发展、多样化四个发展阶段[8]。如今处于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在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共同影响下,空间要素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在多元融合下保持良性发展,一方面需要将水的物质空间状态和精神空间的意境表达到位;另一方面需要适当合理借鉴西方理水形式,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西方园林理水崇尚科学,要素的处理都遵循严格的比例关系,而我国传统的园林理水正缺乏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科学研究。

5总结

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中国明清时期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水景营造,找出两者的差异性,以期为今后中国现代水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首先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传统园林在理水方面一脉相承,比较中规中矩。而西方传统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均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其次,两者在理水思想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明清园林理水自然化、含蓄化、意境化;西方文艺复兴园林理水科学化、直接化、神式化。同时从理水手法上作比较,在整体布局、空间组织、水体状态、形态类型,以及水和其他元素的组合关系这五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后在现代园林理水如何良性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强化水在物理空间的状态;第二,传承水在精神空间的意境;第三,适当合理借鉴西方理水方法。总之,我国现代园林水景营造,一方面要挖掘、保护和继承传统园林理水的灵魂;另一方面要用科学手段补足传统,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水景。

猜你喜欢
营造方法
论大学城周边乡土景观的营造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思考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包装设计中符号意象传达的情与意研究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低年级教学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新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有效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