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2-07-15 11:15鸦新颖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景观

陈 叙,刘 露,鸦新颖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研究

陈 叙1,刘 露2,鸦新颖3

1.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210014;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3.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412007。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作为城市体育的一种新形式,对丰富城市体育赛事文化内涵和推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城市景观体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释,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层面揭示了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践困境。困境突破: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广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合理降低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成本;减少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重视对城市景观体育赛事运动员的保护;维持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城市;景观体育;体育赛事;生态体育;可持续发展

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的本体产业,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载体[1]。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作为体育竞赛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在逐步满足人们参与体育赛事和观赏体育赛事的生活需求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事业的进步。国内学者对城市景观体育的研究包含两个层面,(1)具有竞赛表演性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2)以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为主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本研究只对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做相关阐述,对第2层含义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不做探讨。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作为城市景观体育的主体[2],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因此国内关于城市景观体育和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寥若晨星。就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体育开展的现状来看,系统性理论指导的缺乏致使赛事组织方在举办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时较易忽视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元素[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发展面临的困境,为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内涵和特征

1.1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内涵

“景观”一词最初在视觉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后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学、地理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体育学等诸多学科[4]。人们在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运用主体思维与灵感创造自然价值,以此来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但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其二者都能展现出自然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上的美。这就与景观体育赛事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感和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相一致。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中,景观不仅是审美的表象,更是城市多功能的载体[5],发挥着城市生态、社会、经济、服务、创新等多种城市功能。城市与景观往往相伴而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空间内诸多景观的映衬,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也正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景观载体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景观体育”这一概念是在2006年“苏州太湖体育论坛”上首次被提出的,由于提出时间较短且缺少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因此业界学者对其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其中周细琴认为,城市景观体育是指有计划开展的,以具有象征意义和标志性价值的城市景观为背景或场地,以展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推广体育项目为主要目的的城市体育活动[6]。时至今日,学术界对“景观体育”的概念仍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学术界对景观体育包含景观和体育两个基本元素的理解是恒定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景观体育并不是城市景观和体育活动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体育运动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两者互利互补并相互衬托,从而达到体育运动与城市景观浑然天成的效果[7]。“景观”与“体育”,这一“静”一“动”融合形成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是展示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展水平、生态文明理念和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要窗口。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区别于在室内举办的传统竞技体育赛事,它以崭新的方式和面貌为人们的日常体育生活注入城市景观美学元素,让体育释放的激情之美与城市展现的景观之美相交融。它在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趣美性发展的同时,也在助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的全民、全业和全域行动。

1.2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特征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具备与一般体育赛事相同的属性外,还有以新颖性、观赏性、公共性和地域性为主的独特的自身特征[8]。

1.2.1 新颖性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时尚新颖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因体育项目在某地的开展时间较短而带来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迎合人类求新求异的生活心理,从而让人产生对新生事物的青睐。2004年金茂大厦低空跳伞表演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低空跳伞表演,此次表演吸引了超过20万的现场观众驻足观赏,电视观众超过了4亿人,其时尚新颖性不言而喻[1]。(2)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突破了传统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在专业性场馆或特定场地进行比赛的限制,在比赛形式和城市情境性场景上给受众群体带来新鲜的体验感。

1.2.2 观赏性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具有比在特定场馆举行的体育比赛更强的观赏性。体育赛事与城市景观的巧妙结合赋予了体育赛事丰富的内涵,一场大型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驻足观看[9]。2001年2月,上海梅龙镇广场举行了全国击剑冠军赛,这场别具一格的赛事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2017年以后,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呈现井喷式发展,作为开展次数最多且规模最大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其路线规划在城市景观宣传推广中发挥了卓殊的作用。以“景中赛、赛呈景”为办赛理念打造城市特色马拉松,足以吸引数以千计的当地游客和居民驻足观看并为马拉松运动员呐喊助威。例如,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赛事,因其比赛路线覆盖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都市现代建筑等一系列城市景观,所以每年都会吸引数万名观众前往比赛现场观赛。再如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其在全球超过120家电视台全程播出,每站赛事全球受众约为10亿人次,全年受众近100亿人次[10]。

1.2.3 公共性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公共性本原来自于城市景观的公共性。城市景观受众对象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为在城市公共空间内外进行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提供了一定的观众基础。由于城市公共空间是对所有公民免费开放的,因此人们可以不用购买门票而免费驻足在城市公共空间观看体育比赛,例如城市广场、街道、建筑物、公园、河湖周边等,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并驻足在现场观看比赛。这种观赛空间上的便利性,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观看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兴趣和积极性。

1.2.4 地域性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地域性是由文化的地域性决定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地域性表现在项目选择和活动场景的特色上。其含义包含两个层面:(1)特定的地域形态造就地域性人的体育项目偏好,因此城市景观体育赛事项目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城市的景观地域特色,例如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开展漂流、蹦极、山地自行车等山地和户外景观体育赛事,水域分布较广的地区适宜发展帆船、水上摩托等水上景观体育赛事,沙漠和戈壁地带开展沙漠越野、滑沙等沙漠景观体育赛事;(2)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又展现了不同城市的独特的地域景观,例如北京马拉松展现天安门的雄伟壮丽,上海马拉松展现外滩的熠熠生辉,西安马拉松展现古城墙的高大雄浑,钱塘江冲浪对抗赛展现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展现青海湖的诗情画意……景观体育赛事的地域特色让参赛者对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一目了然。

2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及实践困境

2.1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进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域差异(见表1)。依据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从景观体育赛事开展的数量上看,东部地区开展的景观体育赛事明显比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开展的景观体育赛事数量多。从景观体育赛事项目的类别上看,东部地区开展的景观体育赛事项目类别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目前已开展过在广场举办的击剑赛、沙滩排球赛、壁球精英赛;在大厦举行的低空跳伞表演;在公路举办的自由式轮滑;在江河开展的帆船和帆板等具有时新性的项目。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景观体育赛事因受经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局限性,所以开展的景观体育赛事主要以公路自行车、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项目为主,但基于国家政策引导、市场创新驱动,该区域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潜在价值。

表1 我国部分省、市开展的主要景观体育项目

表注:部分资料来自雍明、刘昌亚:《中外景观体育赛事发展探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25期;陈叙、郑美艳:《我国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探究的文献综述——以2006—2018年CNKI中文文献为样本》,《四川体育科学》2019年第1期。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城市依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举办了场景化的体育赛事,例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详见表2)。这些赛事作为“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雏形,在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上海是我国最早提出“城市景观体育”概念的城市,它自觉、积极地把城市景观体育纳入城市发展的行列,并在“发展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塑造全新城市未来”方面扮演者“领路人”的角色。近十多年来,上海举办了击剑、沙滩排球、低空跳伞、攀岩、轮滑、马拉松、F1摩托艇、壁球等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海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整体水平,丰富了上海体育赛事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刺激了上海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以一种新的城市体育形态改变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新面貌,提升城市积极良好的对外形象与服务能级,激发城市绿色健康的内在活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体育竞赛表演业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上海的创新引领下,“景观体育”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接受并逐渐运用到体育赛事的实践中去。近年来,北京、天津、广州、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陆续开展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例如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它是将冲浪运动和钱塘江观潮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据2009年的数据统计,仅杭州地区观看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的直接观众为50万,间接影响的观赛人数超过150万[11],其影响力之广,可见非凡。

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举办的部分城市景观体育赛事

表注:以上内容检索自网络公开资料,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

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举办的景观体育赛事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甚至没有延续下来。刘景堂(2011)基于SWOT分析模型对山东省城市景观体育市场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做了阐述,认为山东省具备独特的城市景观资源、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经验、国家政策支持等优质条件,拥有巨大潜力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市场[12]。杨建军(2012)认为,与东、中部地区的城市相比,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沙漠景观旅游资源,可以依靠宁夏的沙漠、草地等资源举办骑马、沙滩排球、滑沙、摩托车赛等独具一格的景观体育赛事[12]。程刚等(2008)、赵世伟(2013)、张予鹏(2016)、赵婷玉等(2016)分析了诸如马拉松赛事等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价值研究,研究认为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和推动了城市居民生活化进程。

2.2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困境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分析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发展的实践困境。

(1)经济层面:由于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我国起步晚,有关资源的最优配置研究尚处于“滞后”状态,所以赛事在组织、管理等方面困难重重,尤其表现为赛事的资金筹措与使用效率低下,致使赛事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以国内举办的A1级(3万人规模)马拉松赛事为例,该赛事在市场宣传及招募、赛事物料、现场搭建、选手服务、竞赛管理和招商运营等方面的花费的成本总计约1200万元[13]。以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为例,2019北京马拉松的总支出约为4318万元,播出费用约为160万元,报名费收入约为600万元,冠名费收入为3500万元,合计亏损约为378万元;在2018年获批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的第九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实际运营成本共计2582万元,总体运营收入为2229万元,现金收支差额约为353万元。由此可见,超大规模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办赛成本显著增加,赛事的运营收入难以弥补赛事的运营成本,这给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举办带来困难,这种收支不平衡的局面正在制约城市景观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层面:一方面,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举办所带来的封路、封江、安保等举措容易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从而引发负面舆情。在现阶段,为保证景观体育赛事能够安全顺利且有效地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打造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时尚新名片,需要依托政府各类各级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体育赛事企业的全面配合和城市居民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景观体育赛事虽然在安全保卫上采取强有力的举措,但缺乏对参赛运动员生命安全的重视。诸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蹦极、低空跳伞、100km越野跑等景观体育赛事项目,在这类赛事项目中,运动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容易出现坠亡、昏厥和猝死等意外情况,使得赛事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3)环境层面: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一方面展示了城市形象,弘扬了城市“尚体”精神,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举办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常见一次性纸杯、塑料水瓶、果皮、食品包装袋等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在比赛现场而污染环境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马拉松赛事,马拉松参赛者在运动过程中把纸杯、果皮和其他废弃物随意扔在赛道中间和赛道旁的绿化带中,造成了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形象的双重毁坏。以我国一场大型马拉松比赛中3万名参赛者的数量计算,如果每人在一场比赛中消耗5个一次性纸杯,那么消耗纸杯的总计数量可以达到15万个。一些规模较大的马拉松甚至会消耗超过100万个纸杯。据纽约卫生部估计,一场有4.5万名参赛者参加的纽约马拉松比赛将产生114.29T垃圾[14]。诸如马拉松及路跑赛事之类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办赛过程中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违背了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绿色办赛的初衷,不利于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突破

新时代我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展要从可持续办赛的战略理念出发。本文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3个层面提出新时代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发展的路径。

3.1 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广景观体育赛事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展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景观、城市人口和城市文化基础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项目开发应遵循健康、科学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广适合本地居民参与、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能够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赛事开发与市场推广前期应充分做好可行性分析,考虑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情况,从产业关联效应理论的角度出发,将景观体育赛事与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达到合理开发的目的[15]。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要切实符合城市居民运动休闲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确保赛事符合国家政策、国家经济计划、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的要求,将文化内涵和城市理念融入体育赛事当中,促进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降低赛事成本,提高赛事经济收益

在举办景观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办赛成本的增加使主办方不得不考虑“开源节流”。以马拉松赛事为例,在市政建设、卫生保障、警察执勤、交通管制、医疗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在场馆举办的传统体育赛事相比,景观体育赛事的举办明显增加了体育赛事运作的成本。以马拉松赛事为例,一场需要调动众多城市资源和消耗巨大成本的马拉松赛事一方面拉动赛事举办地经济的增长、提升举办地城市形象、丰富居民休闲娱乐生活,另一方面也给政府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负担。因此,体育赛事的组委会要提前做好景观体育赛事的成本预算,增强城市对景观体育赛事的承载能力。

3.3 减少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体育赛事要尽可能在不干扰城市居民生活的情况下有序开展。在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项目选择上,要考虑赛事对举办地周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发展要依靠城市的外部条件和内部保障,这不仅需要城市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休闲体育空间、群众体育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等外在基础,还要有景观体育的开展路径,相配套的制度法规、管理条例以及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和较强组织能力、较高专业素养的相关团队等内在保障[16]。因此,政府非体育行政部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以及体育赛事企业做到协调联动,互相配合,可以逐渐减少赛事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3.4 重视对赛事运动员的生命保护

重视对景观体育赛事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保护,尤其是对参加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比赛运动员。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赛事相关部门要加强运动员比赛现状的监察力度,保护参赛运动员的人身安全,防止运动员晕倒、猝死以及恐怖事件等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马拉松比赛中每10万名选手就有0.8人心源性猝死。层出不穷的运动员损伤事件正透支着赛事的品牌文化和声誉形象。要想在景观体育赛事中减少甚至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赛事组织者要具体到赛事组织和管理的各环节、充分评估赛事风险,详实地做好各级各类预案。

3.5 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体育

树立“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景观体育赛事的全部参与者需要践行“两山”理念和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创建“生态平衡、环境友好型”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科学制定政策和计划,从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外部环境到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内部驱动力,鼓励、支持和引导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举办景观体育赛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要重视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二者纳入法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保护范畴,并本着绿色、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办好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维持景观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做到赛事与城市和谐共处[17]。

3.6 源头治理与妥善处理,减少赛事污染

学习国外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有益经验,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2019年厦门马拉松采用由玉米秸秆制成的可降解水杯,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对赛事本身而言,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举办要积极遵循“顺应自然”的法则,慎重采选赛事场地,精心规划赛事路径,严格挑选赛事器材。要在不破坏生态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优势发展体育赛事,让体育赛事的“动态美”与城市景观的“静态美”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妥善处理垃圾,顺应环保趋势。对于诸如毛巾、衣物等生活物品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对于瓜果皮等厨余垃圾,可以将其集中收集起来实现高效资源转化,例如制成肥料等,而对于赛事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从而大大降低对体育生态系统的破坏,使体育赛事实现生态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在体育赛事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对改变城市体育发展面貌、推动城市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性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运行,促进生态体育在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内在延伸。作为体育赛事演变中的创造性成果,城市景观体育赛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当之无愧的大众体育活动,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 陈 叙,郑美艳.我国景观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探究的文献综述——以2006—2018年CNKI中文文献为样本[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1):18~22.

[2] 张美江,熊 文,李厚芝.景观体育之解读——以上海市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5):4~5.

[3] 陈锡尧,刘 芳.上海市城市景观体育赛事运作的初步探析[J].体育科研,2006,27(05):22~24.

[4] 张小溪.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5] 翟 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J].建筑学报,2010(11):6~11.

[6] 周细琴,李建国.城市景观体育融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19~22.

[7] 陆小聪.现代体育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151.

[8] 李秋艳.东西方观念差异下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与城市品牌[D].辽宁师范大学,2012.

[9] 刘景堂.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城市景观体育市场开发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15~19.

[10] 央视网.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简介[EB/OL]. http://travel.cntv.cn/2013/09/24/ARTI1380015509784147.shtml.

[11] 百度百科.冲浪中国嘉年华[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B2%E6%B5%AA%E4%B8%AD%E5%9B%BD%E5%98%89%E5%B9%B4%E5%8D%8E/4459425?fr=aladdin.

[12] 杨建军.宁夏景观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87):107~108.

[13] 凤凰网.办一场马拉松比赛要花多少钱?[EB/OL].(2020-03-13). http://sports.ifeng.com/c/7unv6etVVgP.

[14] 蒲垚磊.一场马拉松垃圾一百吨,跑赛“污染环境”难题如何解决[EB/OL].(2019-05-0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341718.

[15] 汪 艳,耿元元,陈林华.上海市景观体育赛事项目开发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01):1~4.

[16] 梁 伟,梁柱平.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误区及对策[J].体育科技,2011,32(02):1~5.

[17] 龙佳怀,刘 玉.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体育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8(10):26~29.

Study on 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in China

CHEN Xu1, LIU Lu2, YA Xinying3

1.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2.Sport Science Dept.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Hun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As a new form of urban sports,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play an important innovative leading role in enrich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urban sports events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landscape sport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reveals the practical dilemmas faced b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y.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develop and promote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Reasonably reduce the cost of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Reduce the disturbance of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to residents' daily lif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athletes in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Maintain the balance between urban landscape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y; Landscape sports; Sports event; Ecological s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07―6891(2022)04―0011―05

10.13932/j.cnki.sctykx.2022.04.03

2020-12-01

2021-01-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体育赛事监管体系研究(19BTY018);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马拉松赛事政府监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KYCX21_1955)。

G811.6

A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景观
本月赛事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