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探索

2022-07-16 11:51高攀刘顺周立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研究生培养双一流

高攀 刘顺 周立

摘 要:高校“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S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为对象,以多元化发展为培养目标,从多元化分类体系、多层次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方法、立体化教研团队等方面入手,提出具有学科针对性地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优化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成效,并为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多元化发展;“双一流”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51

0 引言

2017年 1 月 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暂行) 》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正式启航。该办法的具体落实,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保证教育质量。“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即“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显然,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双一流”建设中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提供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两项重要使命。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又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索提出了“本研” 与“科教”双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并从跨学科教育、跨国教育、教育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考虑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分析了学术文化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多元化发展视角,构建了研究生智慧教育的发展模式;然后从党建思政、课题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博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实现路径;而由高校、行业、政府组成的“三位一体”培养主体,是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重要载体。

1 S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分析

S大学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并进入“211”计划高校行列;现为水利部与湖北省共建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1978年开设的水电施工管理专业,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办工程造价管理、区域经济与规划和安全工程等专业,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本学科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2 存在问题剖析

S大学已形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博分类培养模式,通过制定硕博培养方案对该学科研究生实施定向培养,但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课程体系单一。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往往在课程设置上,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多元化知识的拓展,难以保证研究生能接触到更深层次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第二,教学与实践脱轨。尚缺少大型的管理实践教学基地,限制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快速发展,使得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第三,教学方式落后。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无法激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满足该学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第四,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稳定的教学团队和可持续的科研团队,难以实现科教融合。

因此,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围绕该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生的兴趣点开展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研究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导向,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为对象,通过分析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生多元發展特征,制定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分类标准,设置多层次的课程结构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立体化的教研团队。最终,形成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

2 多元化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社会对拔尖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该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制定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分类体系,并从课程结构多层次、教学方法多样性、教研团队立体化等方面研究该学科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方案,最终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以及研究生的多方向、多层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2.1 设置多元化培养分类标准

本文将充分考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向,深度结合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研究兴趣,提出该学科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分类标准(如图1所示),从而细化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层次。

由图1可知,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与研究方向,依据培养对象、研究方向、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制定合适的分类体系,从而细化研究生培养层次,开拓研究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实现多元化分类培养的目的。

其中,培养对象分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并制定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即硕士入学后,若有继续深造意愿,可以申请硕博贯通,硕士毕业后可免试攻读博士学位。这有助于本学科硕博一体化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多元化发展。

研究方向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设置,前者包括决策分析与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移民管理与区域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后者包括物流与电子商务、移民与水电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且每个研究方向下都有若干研究问题,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同时,两个层次的研究方向既有交叉、又有不同,硕士层次是博士层次的基础,而博士层次是硕士层次的延续与发展。

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证和基础两大板块。在实证板块,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空间计量等;在基础板块,是发现科学问题,向人们展示科学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包括分为运筹优化、系统仿真、博弈论、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的学习是对研究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科研素质的关键环节。

2.2 构建多层次课程结构体系

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人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科研方法等各不相同,如何设置该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生课程结构体系,以满足研究生知识、技能的差异化需求,是该学科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核心任务。因此,将充分考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需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科研方法等方面构建面向差异化需求的多层次课程结构体系,从而丰富该学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图2为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图3为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和研究生培养需要,通过整合和分解相关课程内容,努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并依托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构建多层次课程结构体系,突出课程的前沿性和层次性,同时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学习,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发挥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优势。

在多層次课程体系构建上,首先,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保证课程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避免为了节约教师资源,采取单一的课程体系来完成研究生学分要求。其次,根据不同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内容,灵活设计课程,同时将课程划分为素质拓展模块、实践模块、研究方法模块、管理学(专业)模块以及基础模块等,对研究生进行分模块多层次的培养,促进研究生多元化发展。

针对素质拓展板块,发挥水利水电特色优势,有效提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板块,通过对科研实践以及论文写作的教学,提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议,了解学术前沿动向,开拓研究视野,并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研究方法板块,逐步开展了以运筹优化方法、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博弈论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教学体系,促进研究生对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在管理学(专业课)板块,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管理思维与专业素养;在基础板块,注重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能力。

2.3 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

不同层次的课程所需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与水平,是该学科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多层次课程的教学特点,从基础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图4所示),从而优化该学科研究生的教学手段。

针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开放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学习,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构建翻转课堂教学体系,课前教师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准备学习资源并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研究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索疑难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2.4 打造立体化教研团队

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任何教研活动都离不开研究生授课教师的参与,如何构建立体化的教研团队,以满足多层次教学科研需求,是该学科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强力支撑。本文充分结合分类体系、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法,以研究生多元化培养为行动指南,构建了集“基础素养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拓展教学”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教研团队(如图5所示),并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导师组,发挥各位导师的科研专长,将导师的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该学科研究生“科教融合,教学相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3 结语

本文始终把握“双一流”建设和多元化培养的深刻内涵,以不脱离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准则,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为宗旨,界定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分类边界,明确了多层次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厘清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成效,并揭示了立体化教研团队的协作机制,最终探索提出了“多元化分类标准-多层次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方法-立体化教研团队”的“四位一体”研究生多元化培养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学科针对性地培养体系。研究成果将在S大学管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用实施,培养该学科研究生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化拔尖创新管理人才。同时,研究成果还将为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完善和优化S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Z].20200907.

[2]王战军,张微,于妍,等.实现战略转型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2):16.

[3]许祥云,张茜.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共存度视角下的学科生产力提升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8):7279.

[4]付鸿飞,李明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趋势—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1):7377.

[5]章琳.以优秀的学术文化滋养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8):6467.

[6]杨倩,许峰.简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多元化智慧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5):151156.

[7]杨伊,夏惠贤.博士生多元化培养的构想及实现路径——基于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20年的反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1):1521.

[8]刘志强.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遇、挑战与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2016,(07):7275.

猜你喜欢
多元化发展研究生培养双一流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西安市物流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
中通赴美上市探究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试析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