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研究

2022-07-16 11:51徐梓硕曲巍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时代

徐梓硕 曲巍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思想的确立指引了我国现阶段新的哲学观、经济观、文化观、生态观的建立,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发展导向。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执政地位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思想的指引作用与重大意义进行初步总结。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圖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63

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性,并且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应如何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为发展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相统一的哲学观,强调“实事求是”不可撼动的地位与实现途径,并做出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创新性阐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历史的活动是漫长的,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历史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明确历史的主体就是群众。随着历史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入,人类社会对于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因此必须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社会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历史活动的发展与群众队伍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使全体人民都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带着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为建设祖国美好未来、人民更幸福的生活而奋斗。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统一的哲学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途径。这个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显著体现,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人是历史的主题,尊重人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关于人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就已经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尚书》曰“民为邦本”“政在养民”。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荀子有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旨在强调民生对国家治理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孔子讲仁,他认为仁主要是作为道德概念阐说的,不断地为“人”与“道德”做注释,并用其一生宣扬以民为本的观念。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战略,2021年提出的“民生幸福工程实施意见”,都旨在树立人性至上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经过历史不断的总结与深化得出来的结论,为人民服务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当遵循中华民族“仁爱”的优良传统,切实将理论贯彻到实际。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逐步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第三,习近平提出了统筹协调和重点突破的全局观。辩证主义是我们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自觉地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法律思维、底线思维等指导国家政治基本走向,强调统筹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能片面的思考问题。应做到谋大局,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坚持辩证法的全局观,既要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要杜绝片面理解本质内容。要抓住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矛盾分析法,并做到一切以实践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坚持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就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突破重点、认清发展方向,从而把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实现整合优化,推动事物向着正确的理想化发展。

2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与创新

20世纪初,毛主席就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从毛主席的众多著作中便可明确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随后当时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的党中央潜移默化的筑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对以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继承先前领导人的优秀思想,并与时俱进,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使我们深刻认识和真正承认开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道路与模式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过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中的行为主体,人类社会是依赖于自然界发展的主要形态,人与自然应当实现和平共处、和谐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又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同当代中国的发展联系到一起,做出了立足于全球共同发展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生态发展观,并且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人、自然、人类社会、社会发展的观点阐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依靠我们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创新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正是指引我们依靠大国风范、大国力量走向正确的生态环境建设之路,向世界彰显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力量。

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的观点,深化了党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外部环境的需求。人在自然中生长,应顺应自然发展,保护自然规律,自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决策,是必须遵循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对我国千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民生负责的主要体现。

3 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根据2017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可以提取相关内容:此意见通过建立中华美德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为我们明确了中国精神在优秀文化中的核心作用。中华文化千百年来博采众长,在历史不断的发展中凝聚成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灵魂,能够反映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并推动着社会不断变革与进步。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精神做出了明确概念,总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吸收中國精神的强大力量,以此作为中国道路的推进方式。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中国精神”的内容与实质被重点强调,习近平将“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性的联结在一起。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改善,是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情怀,运用日益高涨的积极性投身改革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为“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景象”而奋斗,明确并总结了当代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此次讲话彰显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于中国精神不断完善的强大力量、切合了时代精神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人民群众对于复兴中国梦的积极性。

习近平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国精神,这是我们坚定坚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是我们国家的灵魂所在,应维护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建设精神力量,坚持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将中华文化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更新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形式。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与完善,使得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保留其特有的逻辑规律与优秀传统的同时,坚定中国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让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展现其不可动摇的时代内涵与历史地位。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建立精神文明与文化作为指引作用,将此思想贯彻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更好地构筑中华文化深远发展的蓝图、强化中国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强有力支撑、推动中国精神进一步走向世界,为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道路指引。

4 结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明确了实践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对人民群众正确价值目标的指引,坚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本国又面向世界,立足于实践又结合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发展,吸收我国千年来的政治理论、文化理论、经济理论、生态理论中的精华,体现了新时代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认识,大力弘扬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体现。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18蓝皮书,2018.

[5]张占斌,戚克维.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J].环境保护,2017,(3):2022.

[6]刘耀彬,郑维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逻辑主线及实践创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876.

[7]颜旭.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1):2633.

[8]肖贵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6):4046.

[9]余双好.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双月刊),2019,(2):151159.

[10]汪信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514.

[11]苗艳青,杨洪伟.健康中国战略下的绿色卫生服务体系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1416.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