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22-07-16 09:10马昕尹亮亮
科学与财富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马昕 尹亮亮

青岛市是大城市带大农村,“三农”发展关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国际大都市建设中,乡村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哪里?应当怎样推进?文章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国内同类城市和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立足全市发展大局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价值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发展规律,但农业人口总量减少和农业生产总值占比降低,并不意味着乡村的必然衰弱。随着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城乡居民需求层次升级,乡村功能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织部分。

(一)乡村永远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乡村保供给的基本功能永远不会改变,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性地位永远不会改变。目前,青岛市常住人口过1000万,市区人口600多万,农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十分旺盛。

(二)乡村是承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创新创造的重要空间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科技进步和城乡居民需求层次升级,乡村体现出日益多元的新经济功能。一方面,农村原有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衍生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综合农事等新兴产业,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空间距离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趋于弱化,养老养生、文艺创作、科技研发、休闲体验等产业,开始由主城区向交通便捷、生态優美的城郊区和乡村社区布局,乡村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空间。

(三)乡村是支撑大都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力量

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作为城市毗邻区的广大乡村,因为分散、自然的生产方式和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当仁不让成为净化环境、涵养生态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目前,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0%,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水产养殖全部退出近海。未来随着国际大都市建设深入推进,市区主城区人口将进一步增加,乡村的生态功能将进一步凸显。

二、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难点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步前进。从青岛市发展阶段和农业农村现状出发,当前应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以规模化经营为重点,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青岛农业“小”而“散”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2018年全市人均耕地1.05亩,承包农户共116万户,户均经营耕地5.3亩。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市、镇街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引导土地流转双方规范交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等新模式,让群众真正从土地规模经营中受益。加大农业“双招双引”力度,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专业化水平。

(二)以集中居住为方向,调整优化村庄布局

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国际大都市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大量离开,村庄空心化是必然趋势,应以集中居住为方向,开展村庄结构布局调整。要坚持科学规划、久久为功,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对城市建成区内的村庄,逐步实施城中村改造,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对远离城市和中心城镇的村庄,通过做大集镇村、做强中心村、抱团发展等形式,科学合理推进村庄结构调整;对部分历史文化村、特色保留村,坚持一村一策建设美丽乡村。

(三)以乡村善治为目标,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乡村治理的好与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治理的整体水平。要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村庄结构布局调整,强化镇、村党组织区域统领的“龙头”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向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合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三、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加乡村振兴制度供给

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依靠制度创新保障乡村振兴。

(一)强化政策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坚持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护,以县为主体,统筹规划建设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坚持改革推动。持续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扩大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范围,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改革农村供地方式,探索实行混合用地模式,支持乡村振兴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三)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示范引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梯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

作者简介:马昕(1990-),女,汉,山东潍坊人,本科,中级会计,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