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性思维导图:构筑学生思维发展新样态

2022-07-17 15:48邹敏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面对培养素养的形势,教师必须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还应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将生长性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生长为核心,注重多元互动和合作,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断层点和发散点,促使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掌握高效的终身学习的方法,以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生长性思维导图;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6B-0036-04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点零碎且关系密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数学教学上广泛运用思维导图,可使知识体系化、思维可视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当前的思维导图缺乏“生长性”,缺少学生的自主探索,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创设了这样一种思维导图:围绕某一核心知识点(重难点)或某个问题,运用变式、拓展、延伸,产生知识、方法、思维、经验的生长链,形成核心知识结构,并以此推动学生思维的生长。笔者将其命名为“生长性思维导图”。生长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支架,利用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往和互动,通过开展多维度对话,提高学生对核心知识的再加工能力、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持续深入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发生、发展、进阶。生长性思维导图实施模型如图1。

一、唤醒思维生长点,化“被动习得”为“主动思考”

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需要依托学习支架的生长。传统的导学案,以“提问”为主导,具有反思性,但学生自由的发散性思维仍受很大程度的局限,毕竟提问是由教师给出,学生依然被“牵着鼻子走”。运用生长性思维导图进行前置性导学案,可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思维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提升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期望。

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前,笔者布置了生长性思维导图的前置性学习,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或查找资料,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这样算的理由,独立地进行研究与记录,鼓励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认识、问题、猜想都展示出来。学生的研究内容涉及:面积公式为什么是“底乘高”,平行四边形怎么转化成长方形,有没有不同的转化方法,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也可以转化吗?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吗?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五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圆形的面积也能转化吗?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适度拓展,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也符合“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此,学习者思维被唤醒,可以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听讲、有趣味地学,从而乐于参与课堂互动,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探索的思路,达到主动思考的目的。另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搞一刀切,有针对性地激发和引导,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获得不同程度的生长。

二、链接思维断层点,由“点状思考”到“网状思维”

李善良博士提出: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联系性,任一数学概念都是由若干数学概念联系而成;只有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透彻理解数学概念[1]。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断层点出发,捕捉学生真实的困惑。利用生长性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立概念间内在的以及不同表象之间的各种联系,对概念的理解形成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在头脑中就建立起这样一张思维之网,将知识链条与思维链条上的“断点”自然连接。

“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容易将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混淆,究其根源,是學生始终孤立地学习某个多边形的面积,忽视了多边形面积推导公式之间的关系。课堂上, 教师可针对此,让学生整理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画出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开展组内合作交流,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研学单上,并做汇报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梯形都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对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则可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为长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推导而来的。长方形的面积又是通过数面积单位的方法计算而来,正方形则是长方形的特殊化处理。学生经历了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对图形面积公式的理解由表入里、由散变整。还有学生发现,求三角形的面积,除了用对拼法,还可以用割补法,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探索出的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异曲同工。经过广泛的研究学习,学生还得知,三角形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得面积,甚至可以把三角形想象成特殊的梯形,当梯形的上底缩短为0时,上底就成为一个顶点,那么此时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学生课后进一步优化完善,最终“生长”出“班级思维导图”(如图2)。

生长性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地逐级表现相互联系的知识,学生通晓了图形之间可以灵活转化。教师还需要在导图上进行反馈和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交流。每个学生听完之后还要进行修改、完善,让思维自然而然地持续生长。

三、撬动思维发散点,从“一图多解”到“一图多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点介绍、习题训练为主,重知识点灌输,轻学生思考启发,不利于思维的生长和发散。郑毓信教授明确指出,要把“思维”视为整个新数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思维正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图形直观[2],妙用生长性思维导图,让学生的知识可见性地拔节生长,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也在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完善又反过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再生长,这样双向生长的动力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一图多解

生长性思维导图不局限于放射状的结构图,还有多种应用样态。“多边形的面积”无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单元,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一知十,以一敌百?除了解题,我们还可以借助课后练习,让学生画出所思所想。

关于组合图形求面积的问题,常规方法就是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分别求面积后相加;要么添补成一个大长方形,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固有的思维有时会限制我们的思考,学生在生长性思维导图的影响下,在“比方法多”的引导下,还想出了这样的方案:分割成两个梯形,求两梯形面积之和;先分割,再对拼成长11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先分割出一个三角形,再拼成一个上底4厘米、下底7厘米、高6厘米的梯形。如此,学生充分感受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意义,不仅掌握了求组合图形的方法,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成功。

(二)一图多变

利用生长性思维导图,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能通过联系和对比,掌握知识的本质,发展数学思维,实现融会贯通。这是一道课后的题组练习(如图3):

教师提问:“(20-2)×7=126(平方米)你能看明白这种方法吗?画一画、写一写小红是怎样思考的。”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学生不仅要自己明白,还要让读者看懂,小红为什么可以直接减掉2?减掉2得到了什么?学生有的用画图说明,有的图文并茂地进行解释。第二小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想象一下,自己来设计。①草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花园的形状可以怎么变?请你画一画、写一写。②草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小路的形状可以怎么变?请你画一画、写一写。发挥你的想象力,看谁的小路最与众不同。”关于花园的形状,有的学生画出了“一种”图形,还有学生画出了“一类”形状,即与原来长方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或底等于高的平行四边形。花园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图形吗?有位学生是这么想的(如图4),按照他的思路,其实只要小路的左右两边能拼成一个“18m×7m”的长方形即可,多么善于思考!

小路的形状可以怎样变?有的学生画出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拐个弯画成折线,还可以变成弯曲的路。通过反复尝试和交流,学生发现,只要小路两边的线條是互相平行的,那么剩余两边的部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5)。

特级教师贲友林在讲座中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将生长性思维导图灵活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促使学生进行多水平的分析或加工,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从而掌握高效的终身学习方法。应用生长性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断层点和发散点,注重知识的建构和生长过程,组织学生把相对独立的数学知识点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为学生思维注入可持续生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善良.论概念联系与概念网络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7):53.

[2]游小云.从实体性思维到生长性思维的转变[J].今日教育,2020(5):55.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支持儿童学会学习的‘学习工具’开发与实践的研究”(L/2018/06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2-03-29

作者简介:邹敏,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