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为钥 启解疑之门 寻表达之妙
——《琥珀》文本解读

2022-07-18 08:20郑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松脂琥珀课文

文|郑燕

《琥珀》一课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而成的。作者围绕琥珀写了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及展开的推测这三方面内容。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再现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语文要素的承接和发展。学生已经学习了提问策略单元,对如何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等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关注推测及推测的依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疑能力。

一、紧扣文本,巩固提问训练

四年级上册学生接触提问策略单元时,主要通过“积极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分类问题清单—筛选最优问题”这一过程习得了一定的提问方法,即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针对课文写法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本单元其实是提问策略单元的一个延续。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巩固提问训练的同时,也将对提问的质量和提问的角度进行提升性的有效指导,因此可结合课后习题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分类列出问题清单,意在让学生了解提问的角度,并顺着这些角度进行再提问,当然也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提问。

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作者在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趣而陌生的事物,如松脂、松脂球、化石、琥珀等,这些事物与琥珀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课文描写的故事也正是以“松树在高温的作用下分泌松脂,松脂滴落包裹住两只昆虫形成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之下几千年成为化石,于是有了如今的琥珀”这一线索展开。因此,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类似的科普性文章时,关注文中提到的不了解的事物进行提问,为后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以上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全文提问,如“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提纲挈领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思考的方向。

2.针对课文写法提问

作者围绕琥珀写了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及展开的推测这三方面内容,其中详细介绍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其余则相对简单,意在通过一个推测而来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琥珀的形成,化生涩难懂为生动有趣,这样既贴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需求。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去探索作者如此布局谋篇的用意,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安排材料的方法和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学生今后自主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本文在叙述的过程中藏着许多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值得学生思考。如“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一句,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桃树、松树在高温之下会分泌黄色透明的树脂;“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一句,学生会想到地球的地壳运动;“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一句,学生会想到考古学家在地层中发掘数千年前的化石……这些内容无疑提升了整个故事的可信度,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聚焦问题,探究解疑之法

疑则有进,思方启智。本单元的另一重点为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平台中着重指出解疑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请教他人。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尤为重要。

针对“琥珀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观察偏旁进行推测,可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了解,还可以找到文中句子来理解。文中“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一句,我们可提取关于这块琥珀的相关信息:它是一块透明的松脂球化石,内有蜘蛛和苍蝇,它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勾勒出琥珀的大致形象。由此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观察构词方法,借助工具书,甚至是仔细研读课文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针对“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则可以借助鱼骨图提炼故事六要素设计作业单,具体如图1。

图1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高效地达成训练目标是教学的关键。一张图表既可将长故事读短,又可锻炼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还可训练学生说清琥珀形成的过程,一举三得,高效地落实了课后习题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图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作用。

学生对形成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不妨对照课后“阅读链接”中提到的天然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加深理解。由此,学生便明白解决问题还可以用绘制图表、查找资料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体会表达特色

课文将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自然地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中,把形成琥珀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巧妙地编织在故事中,让合理推测与故事讲述有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生动。

1.逻辑严密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其中“推测”一词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作者在文中对琥珀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内有蜘蛛和苍蝇;小虫腿的四周有黑色圆环;这是一块松脂球化石;在海边被发现。循着这一系列的蛛丝马迹,还原故事的真相,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这块琥珀的特点一一对应,如表1 所示。

表1

作者就是这样由自己看到的作为依据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推测出完整的故事,逻辑十分严谨,每处想象又合情合理,有理有据。

2.语言生动

《琥珀》作为一篇科普性文章,写法独具特色,主要描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作者笔下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藏着自由自在的愉悦;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藏着偷袭猎物的紧张;“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藏着生命陨落的伤感……作者就是这样将琥珀形成的过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与课后的阅读链接在写法上有着天壤之别,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

猜你喜欢
松脂琥珀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地久天长琥珀光 故宫博物院藏琥珀文物述略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背课文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