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技术恐惧的产生、原因与对策

2022-07-19 13:04赵慧臣李皖豫李琳张雨欣
数字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教育信息化教师

赵慧臣 李皖豫 李琳 张雨欣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技术时,由于受多方因素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技术恐惧。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将技术恐惧中人、社会与技术之间的本质关系引申至教育中的教师、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功能分析法分析技术恐惧这一社会现象对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再次,从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特性、学校基础条件、教师个人属性、技术本身的复杂性、社会发展等方面因素分析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原因。最后,针对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原因,从政府、信息化企业、学校、教师、学生角度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技术恐惧;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2)03-0010-09

收稿日期:2021-12-10

基金项目:河南省 2020 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2020-JSJYYB-006);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中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12400410377);2019 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19-CX-008)

作者简介:赵慧臣(1982— ),男,河南永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李皖豫(1996— ),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李琳(1997— ),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张雨欣(1997— ),女,河南永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进程的日益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1]。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影响,教师在打破固有教育观念开展信息化教学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技术恐惧心理。一方面,技术恐惧心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导致教育教学与时代脱节。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技术恐惧心理的激发与催化,将倒逼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为此,反思技术恐惧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等的影响,分析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教师恐惧心理与行为的策略尤为必要。

二、技术恐惧的社会关联与教育体现

技术恐惧源于人对技术使用的排斥与恐惧,所以人、社会与技术就是技术恐惧的本质关联。这种本质关联反映在教育领域内便是教师、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人、社会与技术三者的关系是本研究的起点,也是教师、教学与技术三者关系的本源。因此,本文将在分析人、社会与技术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再分析教师、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一)技术恐惧的概念

技术恐惧即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本身的特征造成人在使用技术时的排斥与恐惧的情绪。《柯林斯英语词典》中对技术恐惧的定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害怕技术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害怕使用技术设备,比如计算机[2]。《英汉大词典》(下卷)则将技术恐惧解释为对技术、社会及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恐惧[3]。赵磊将技术恐惧定义为主体的人和客体的技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由于相互作用关系而引发的人对技术负面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表现了人与技术之间的一种负相关关系 [4]。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当技术恐惧映射在教师身上时,则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排斥信息技术的使用、难以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忽略教学与技术的主次地位。

(二)技术恐惧的社会关联:人、社会与技术的关系

技术恐惧的社会关联体现在人、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中。人与技术的关系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手工技术时代,人与技术之间彼此依赖、和谐共生,人类为了生存,主动学习钻木取火、棉纺种植等基本生存技术。在机器技术时代,人与技术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一方面由于机器技术的复杂性,人们开始产生恐惧、排斥等心理;另一方面又因为身处工业社会,人们不得不去学习新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与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人们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生活品质,不得不学习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伴有一定的技术惶恐的心理与行为。

人对于技术的探索又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手工业社会,技术在初期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生存技能,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效率低,只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随着人对技术的不断探索、创新,生产方式逐渐发展成机械制造、流水线生产等,手工业社会演变为工业社会;此后,人对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计算机逐步兴起,快节奏、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人类正式进入信息技术社会。

总体而言,在任何时代,人与技术之间都是相互促进和提升的。在技术顺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会不断丰富社会发展形势,促进社会进步;在社会发展过渡期,因技术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人们对新技术革新的不适应,技术便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由此造成人的技术恐惧心理与行为反应,便有了人、社会与技术围绕技术恐惧这一现象而产生的本质关系线,如图1所示。

技术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人类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人需要利用技术来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在技术泛滥的情况下,技术会反过来对人、社会產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三)技术恐惧在教育上的体现:教师、教学与技术的关系

技术恐惧在教育上反映为教师、教学与技术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手段的日益更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媒体使用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教师对技术环境的接纳程度也将影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程度。

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在面对信息化教学时,其技术使用积极性、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等均有待提高,在此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技术恐惧。由此,就有了教师、教学与技术围绕技术恐惧这一现象而产生的教育关系线,如图2所示。

由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技术手段,教师此时需要响应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接受并利用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教学变革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多方压力与困扰,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对技术产生排斥,进而引发技术使用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和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更甚者会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对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存在矛盾性,使得教师的技术恐惧成了一把双刃剑。技术恐惧对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提升产生双向影响的同时,也对教育信息化产生双重作用。

(一)技术恐惧对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影响

层出不穷的技术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技术恐惧也将对人、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将不断更迭。这无疑成为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巨大考验。

一方面,技术出现于教育中,教师会在教学与技术融合初期不知所措,难以解决某些实际的技术问题,甚至难以平衡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会选择避开某些涉及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在此情况下,技术恐惧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阻碍教师寻求适应教育的路径,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的技术恐惧一旦爆发,就势必会引起学校、教师、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注意,继而开始反思当前技术所存在的漏洞,探究技术恐惧的根源,以便解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会主动根据产生恐惧的具体原因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从而逐渐成为善于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复合型教师,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

(二)技术恐惧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6]。因此,教师在此进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恐惧在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方面,教师的技术恐惧会减慢教育信息化前进的步伐。教师产生技术恐惧使得教育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棘手的问题,令教师怀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质疑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误认为教育信息化的负面作用超越其正面作用,造成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履维艰。

另一方面,教师的技术恐惧也会促进、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产生了技术恐惧后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发展新路径,教师因自身积极性给予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与动力,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到了较多的社会关注。此时教师的技术恐惧对教育信息化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原因

教师、教学与技术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因此影响教师技术恐惧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走向,学校对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程度、重视程度,教师自身的社会背景与技术应用产生的潜在的矛盾。需要指出的是,影响教师技術恐惧产生的多方面因素是相通的,属于同时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特性影响教师的技术使用程度

教师产生的技术恐惧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技术恐惧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表现与发生频率等也不尽相同。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四个阶段,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不同原因、不同表现如表1所示。

其一,未定义教育信息化时期,教师对未知技术存有恐慌心理。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尚未重视新技术介入,教师很少使用信息技术。当教育领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勇于打破常规跳出舒适圈,学习新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此时教师的技术恐惧基本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教育领域使用技术这一趋势的恐惧。

其二,教育信息化1.0时期,教师的技术恐惧不断加深。发展初期,教师会排斥技术的使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不得不开始接受信息技术,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但又因为教育信息化不够成熟、学校设施条件不足等原因难以充分接受信息化教学,导致教师因技术使用困难而心生怨念,继而产生技术排斥和恐惧情绪。

其三,教育信息化2.0时期,教师的技术恐惧加深甚至达到临界点。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7]。其中,信息技术备受教育领域重视,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提出应用技术、融合教育与技术等硬性要求。教师尚未很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1.0环境,新问题的出现使技术恐惧心理产生,并达到临界点而引起多方重视。相关方面在总结反思之后,开始寻求策略缓解教师的技术恐惧,以此来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

其四,“教育信息化2.0 + ”时期,教师开始产生新的技术恐惧形式。为了构建教育新形态,我国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育,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越发成熟,教师技术运用已经常态化。此时,教师技术恐惧因多方努力、妥善引导得以缓解。但“教育信息化2.0 + ”时代,技术更迭的步伐加快。这对教师的技术认知与使用提出挑战,教师新的技术恐惧形式或将显现。

(二)学校的基础条件限制与理念差异引发教师的技术认知偏差

学校对教师教学与专业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教师资源已经成为学校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要素[8]。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环境支持,学校的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会成为教师技术恐惧产生与否、程度深浅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学校的某些基础领域来分析教师产生技术恐惧的原因,如表2所示。

其一,学校信息化发展理念对教师发展发挥着引导作用。某些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响应缓慢,对教育信息化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把握不准确,这将给教师带来错误的理念引导。而当问题暴露,学校真正理解教育信息化后,教师已经建立起来的信息技术认知便很难被推翻,而教师也难以接受新的、正确的信息化理念。

其二,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对教师的恐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教师产生“学校对信息技术不重视”的想法与观念,而相应产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轻视心理与行为,从而引发技术使用上的排斥情绪。

其三,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严重影响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学校提供可使用的教学工具不足,平台建设不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匮乏,使得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时,因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会下意识地不知所措,从而埋下技术恐惧的种子。

其四,教师培训与实践也尤为重要。一些学校片面追求绩效考核,忽视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不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机会,这就会造成教师对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认识不足,从而排斥信息技术教学。

(三)教师的个人属性与技术使用存在不易调和的矛盾

国家从政策导向、财政投入、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教育信息化重要支持,学校教师也积极响应号召,在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发挥优势,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还是会出现恐惧、逃避的心理。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其产生技术恐惧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如表3所示。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n Witkin)根据飞行员实验将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所谓场,就是外部环境,场依存型属于外部定向者,场独立型属于内部定向者,场定向理论对教师技术恐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场依存型教师相对而言更乐意接受多媒体、技术等新生事物,对于复杂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兴趣。而场独立型教师倾向于指导性和以任务为定向的教学,对事物判断往往以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相较于场依存型教师,他们对于复杂技术使用易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年龄对技术恐惧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时代技术发展程度与形式不同,年长的教师因其所处时代技术不发达,教育界对技术的推崇程度不高,少有技术使用习惯与机会,所以在使用到信息技术时,则片面地认为技术对传统教学产生副作用,进而容易产生技术排斥心理与行为;年轻的教师因身处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社会,故而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技术接受度较高,但也有某些年轻教师因为性格、文科背景等其他原因而排斥信息技术。

教师性别也是教师技术恐惧产生的一大影响因素。部分女教师因技术自我效能感偏弱,缺乏控制感,所以遇到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容易出现怯懦心理,进而试图规避教学中可能要使用的技术手段;大部分男教师因具有较高的技术自我效能感,对于教学中使用技术工具充满热情和自信心,也容易接受信息化教学,但也有一些男教师因为学科背景、信息化教学经验等其他原因而选择不使用信息技术。

教师对职业的认知也对技术恐惧的产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培养有以教育理论方向培养为主的,也有以信息技术方向培养为主的。以教育理论方向长期培养而走向教师岗位的理论型教师,对教育哲学遵从度高,严重者会认为教育中引入技术是对教育的亵渎,此类教师的技术排斥心理较强烈;以信息技术方向长期培养而走向教师工作岗位的技术型教师,对教学与技术的融合持积极的态度,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响应较为强烈,所以恐惧现象很少出现,但也会有部分信息技术培养方向的教师因授课内容差异等其他因素而產生技术恐惧。

教师教学的经验能力是教师技术恐惧程度的又一大影响因素。较少使用或者因条件限制难以长期使用技术教学的教师会因技术教学经验不足而产生恐惧心理;长期使用技术手段展开教学的教师因经验能力相对较强,会积极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但也会有少许技术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性格、职业认知等其他因素而产生技术恐惧。

(四)技术本身的复杂变化致使教师接受度降低

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 为教育行业和教师教学带来了巨大便利。然而,技术在造福当代教育的同时, 也给教育行业和教师发展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人们对新技术风险的研究往往落后于技术自身的创新发展研究[9],即教师对技术的接受度落后于技术的更新速度。其中,技术的四种属性对教师技术恐惧的影响状况如表4所示。

其一,技术易变性表现为稳定与不稳定两种形态,两种形态下教师的技术恐惧也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理论知识会不断改版、更新,技术的操作手段也不断更新换代。在技术更新衔接的时间段里,技术稳定性弱,容易造成教师使用时的排斥情绪与行为;在技术使用的稳定期,教师使用技术的频率会增加,恐惧心理与行为也会相应地减少。但部分稳定性强的技术因与时代不同步等其他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产生排斥心理。

其二,技术发展性表现为与时代的同步发展程度,同步与否对教师技术恐惧影响也不同。当技术发展快于或慢于时代发展进程时,教师就会因为技术与教育难以融合而恐慌;而当技术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时,教师会因技术与时代、与教育的适应性较容易接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部分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技术也会因存在不可控风险等其他因素造成教师的恐慌。

其三,技术的风险性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种形态,不同形态下教师技术恐惧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技术发展的动态变化难以预测,所以当技术的危害性与风险性超出教师可控范围时,教师教务方面的数据可能会被泄露,教师的技术使用不安全感倍增;当技术的危害性与风险性在教师可控范围内时,教师会在学习中慢慢适应教育信息化。但有时技术风险性可控,教师也会因为技术易变等特性而产生不安全感。

其四,技术及其知识体系具有复杂性,其复杂性对教师技术恐惧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技术最初是以单态形式存在的,如果技术一直以单态形式继续向前发展,教师会渐渐适应教学与技术的结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技术使用的恐惧;然而随着技术不断趋于多态发展,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将面临新的挑战。但以单态形式发展的技术也会因其他因素对教师学习能力带来挑战。

(五)其他社会发展元素引发教师的技术使用的身心障碍

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元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它们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在教育中教师产生技术恐惧同样也会受到来自社会管理、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一,技术恐惧是管理层的一大困扰。学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授课任务,同时也要面对一系列教务管理方面的考核任务,如有职务管理工作缠身,教师的教研时间就会大大被压缩,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习新技术。当接受自己不熟悉的技术类型时,教师会因为技术与自身涉及范围的不相适应而产生抵触情绪,即教师的技术恐惧会因为管理与技术的不匹配而顺势产生。

其二,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对教师技术恐惧有不同的影响形态。比如,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意识薄弱,相较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可能会更容易产生技术恐惧;城市教师虽有优越的信息技术设施、较强的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但由于城市生活面临各种压力,难免会分散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精力。

其三,媒体对技术恐惧的传播。媒体在报道教师技术恐惧现象的同时,也会因舆论作用催生更加强烈的技术恐惧。部分媒体会抓住热点,频繁深入地报道教师技术恐惧现象,这激发了教师群体强烈的情感反应,引发严重的技术恐慌。

五、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改善教师技术恐惧的策略

技术与教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技术使用的主体,教师对于教学与技术的融合既排斥又期待,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消除教师的技术恐惧,理论上不可能,现实中也行不通。据此,我们提出相应策略来缓解和改善教师在教学中所产生的劣性技术恐惧。

(一)政府:全方位关注教育信息化,给予学校、教师技术使用支持

首先,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应在政策导向、财政投入和经费保障上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多支持,减轻教师技术使用的压力,多方面联动,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其次,在管理层面,加强教育治理规范,系统整合资源,加快制定与新兴技术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科研制度。政府还要加强技术使用规范的引导与宣传,推动教育与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最后,在法制层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教育中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印发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守则,制定教师技术使用规范和标准。

(二)信息化企业:改进技术研发与设计,创造人性化、教育性强的技术

教育信息化中,教师产生技术使用恐惧与企业、学校、教师等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够密切有关。技术工具有赖于信息技术企业的不断创新与悉心研发,而信息技术企业针对普通大众来改变和设计技术工具与技术使用套路,并不一定适用于教育领域。

为此,信息化企业需充分调研学校信息技术的配置情况、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技术为途径,以育人为目标,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对技术研发与设计的需求,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基础上,挖掘技术的教育功能,探索减轻教师压力的新技术。

(三)学校: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政策,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部分学校会因为消息闭塞、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对教育信息化政策响应不及时,引起了学校教师对技术的排斥。作为技术使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与落实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10]。

为此,学校应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及时有效地跟踪教育信息化发展动向,更新教育信息化理念,不断创新具有校本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模式。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与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技术认知、使用与实践的机会。第三,做好文化和物质环境建设,消除教师的精神与物质担忧,从而减轻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抵触与排斥,给予教师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第四,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为教师提供高效高质的信息化服务,引导教师敢于尝试、创新。

(四)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特征,自我转变技术使用观念

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的线上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技术进行网上教学破除了现实阻碍,但事件发生突然,也有部分教师因为自身的技术恐惧不敢大胆使用信息技术,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

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立足智能时代背景及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教师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勇敢接受挑战。第二,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利用多种渠道了解、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对新型教学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三,组建新兴技术实践共同体、构建双师合作模式,主动地将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在共同体的相互支持和帮助下,与时俱进地促进信息素养提升。

(五)学生:自觉适应教师教学技术使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自觉主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教学。为真正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学生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培养自身的信息技术认知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第二,应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学习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熟悉和认识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成就感。第三,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和社会,为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较好的条件支持。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1-10-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2]HANKS P.Collin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Z].London: William Collions Sons & Co.Ltd:1986,1564.

[3]陸谷孙.英汉大词典(下卷)[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4]赵磊.技术恐惧的哲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5]刘斌,王孟慧,郭雨轩.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研究[J].数字教育,2021,7(5):39-45.

[6]吴砥,邢单霞,蒋龙艳.走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6):32-34.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1-12-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8]黄爱明.培植教师文化,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2):70-71.

[9]王世进.多维视野下技术风险的哲学探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0]赵可云,亓建芸,赵雪梅.教师信息化教学执行力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106-112.

(责任编辑 孙志莉)

The Production,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ers’Technophobia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ZHAO Huichena,b,LI Wanyu a,LI Lin a,ZHANG Yuxin a

(a.Faculty of Education;b.Henan Provinci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China 475004)

Abstract: While using technology in teaching,teachers will generate technophobia to a certain degree due to multiple elements’ influence.At first,this research has utilized literature analysis to extend in meaning from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eople in broad sense,society and technology in technophobia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eachers,teaching and technology in education.The second,this research has utilized function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ocial phenomenon of technophobia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third,this research has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eacher’s producing technophobia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rom the elements like the stage feature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basic conditions in schools,teachers’ personal attributes, complexity of technology itself,and social development,etc.The fourth,this research has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zed enterprises,schools,teachers,students aiming at the causes of teachers’ technophobia.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teacher;technophobia;improve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教育信息化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