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如何践行信息化教学创新

2022-07-19 13:04唐丽张一春
数字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唐丽 张一春

摘 要:当前,高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大趋势。为探究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的经验与策略,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对具备优秀信息化教学创新经验的一线高职教师进行调查,对其访谈资料、观察资料、教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国工匠”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匠技”“匠心”和“匠魂”;“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模块,并在教学模块中嵌入项目,在项目中采用翻转的教学流程;“理”“实”“虚”协调的教学资源,用“理”的资源指导“虚”“实”资源的建设,将“虚”“实”资源内容贴近“理”的资源要求;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来源以及划分评价指标避免评价的主观性,但同时对“匠魂”的评价存在缺口。研究最终构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策略模型,以期为一线高职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2)03-0042-07

收稿日期:2021-12-30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创融教”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课题(HBKC216053)

作者简介:唐丽(1991— ),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创新;张一春(1970— ),男,江苏常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课、信息化教学创新。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兴起,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挑战。近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颁发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其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高职教学的要求。改进与创新高职信息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当前高职课堂教学主要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教学难以适配生源结构的多样与差异;教学资源配置同质化问题突出;教学难以实现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教学团队合力不够强劲等方面[1]。因此,本研究将目光投向具有丰富信息化教学创新经历的优秀高职教师,通过分析其课堂教学、教案以及访谈资料,以期为高职教师如何践行信息化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本研究关注的是一线高职教师如何践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创新体现在教学的哪些方面,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样本选择与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收集资料,根据理论抽样的要求,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在收集到第一份资料后就需要立即进行分析,并且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资料收集,从而丰富之前资料提取出的类属,在不断地抽样与分析中达到理论的饱和。在理论抽样的初级阶段需要包含一个目的性抽样的过程,研究者必须知道从哪里抽样,和这些抽样将会带领他去何处[2]。因此,研究者首先选取可以提供最大信息量的高职教师,选取的标准如下:(1)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曾经获得过省级以上奖项;(2)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变革中的重要作用;(3)教师有持续性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行为;(4)有证据表明教师有信息化教学成果(学生表现、教材创新等);(5)信息化教学创新从根本上源于教学需求,而非技术[3];(6)教师愿意参与研究,且有关于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思考。然后,研究者再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带着丰富类属属性和维度的目的去接近下一个样本收集资料,直至理论饱和。

本研究的教师样本覆盖普通教师与企业引进教师、单职称教师与双职称教师、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职院校教师,且其中有12名教师获得过全国性教学比赛一等奖,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一共收集了21位教师的访谈资料与教学观察资料,136课时的教案资料。

(二)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采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方式,并不预先设定编码的分析框架,而是尽可能使用资料中的本土概念,从原始资料中逐步提取与生成理论,让理论从资料中逐步浮现出来。

本研究采用三级编码方式。首先,进行一级编码,将原始资料分解、比较、概念化、类属化;其次,进行二级编码,将类别和子类别联系起来,目的是重新组装在开放编码期间断裂的数据,形成对现象更精确、更完整的解释;最后,进行三级编码,将频繁出现在数据中,可以统整囊括其他类属形成一个解释性整体的类属确定为核心类属[4]。在编码过程中,研究者充分尊重资料的本来意义,合理利用资料的本土概念辅助编码,例如“理”“实”“虚”的教学资源就来自高职教师的访谈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利用现有文献的理论提升自身编码的理论敏感度,例如“匠技”“匠心”“匠魂”的编码是源于现有文献的启发[5]。最终本研究的三级编码表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由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实践表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1.注重发展高职学生的“匠技”

“匠技”的内涵需要从高职教师通常使用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中把握。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希望培养出精湛且知行统一的“匠技”,“匠技”是作为匠人最基本的能力。这意味着高职教师需要培养高职学生高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水准,让高职学生懂得原理与技术。知识与技能是若干工匠先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高职学生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手段对于发展高职学生的“匠技”有独特的作用。首先,视频、微课、动画等可以生动有趣地展示知识要点,从而将复雜内容简单化、将抽象内容直观化,方便高职学生理解难以直观感受的抽象内容和复杂原理。其次,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操作过程更加清晰直观,使每个高职学生都能看到详细的操作过程。最后,虚拟现实、虚拟仿真的手段不仅给高职学生提供了锻炼技能的真实体验,而且增加了高职学生技能练习的机会,使高职学生即使不在企业中依旧可以不断练习实践操作,即使没有导师在身边依旧可以获得技能练习结果的反馈,从而加速了技能学习的过程,缩短了技能学习时间。

2.注重发展高职学生的“匠心”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定位于高职学生“匠技”的发展,同样也关注高职学生“匠心”的发展。“匠心”包含了三层含义,即反映高职学生个人思维品质的探究质疑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造精神等;反映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素养的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享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反映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严谨意识、科学意识、行业规范意识等。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高职学生“匠心”的发展。從方法使用上来看,这些方法并未超出我们目前所知的教学方法范畴。当然,高职教师在教学时并不是只用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融合使用。例如高职教师使用岗位角色扮演法教学,每个岗位角色中又使用了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的融合使用,培养高职学生的“匠心”。

3.注重发展高职学生的“匠魂”

高职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注重在“匠技”“匠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职学生责任担当、德艺双馨的“匠魂”。“匠魂”的具体内涵表现为责任担当(坚守岗位、职业使命、社会责任感等)、爱国为民(热爱传统文化、服务基层等)。高职教师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匠魂”:(1)创新课程内容,摆脱传统的课程内容,建设符合“匠魂”培养的新型课程内容;(2)创新教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调研活动等),促进高职学生“匠魂”的发展;(3)创新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料中贯穿“匠魂”内核,即使是最传统的文本教学资源,依旧可以在素材上进行创新,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匠魂”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1.翻转的教学流程

高职教师通常将教学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信息传递”,为高职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前学习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以往的教学类型[6]。课前阶段除了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方便高职教师从课前的学习情况中分析出学情,从而调整实际的课堂教学。这也进一步暗示了课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需要依据课前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置与安排。课前阶段的教学任务是课中阶段开展教学的引子,课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是课前阶段教学任务的进一步拓展,课后阶段又是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可以看出,高职教师不仅实施了翻转的教学流程,更在此基础上注重贯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

2.嵌套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比较通用的教学模式,例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等。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层次,这些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嵌套融合使用可以达成培养大国工匠的教学目标。高职教师通常先从内容维度上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建设,依据两种逻辑划分教学模块:(1)依据并列的教学主题划分出模块;(2)依据层次与顺序,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划分出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下又嵌套项目化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组织课堂教学,在项目化教学中嵌入企业任务,通过真实企业项目的引入,实现产教融合。

(三)教学资源

1.“理”的资源

教学资源中的“理”是指高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理”的资源可以指导数字化资源和实物资源的建设,例如与虚拟资源和实物资源配合起来吸引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高职教师进行教材再开发、教学内容定位,例如国家的课程思政政策就对高职教师的教学内容定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帮助高职教师确定与提升教学目标,并且将国家标准与规范、企业行业标准与规范细化融入评价标准当中,从而进一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高职教师在教学中紧跟高职教育改革方向,注重与国家、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接,将国家、社会、行业与企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融入高职教学当中,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7]。

2.“实”的资源

“实”的资源是指高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与建设的不同种类的实物教学资源,即环境实物、媒体实物和资源实物。环境实物包括智慧教室以及可以模拟岗位工作环境,同时包含理论讲授与技能练习两种功能的实训教室。媒体实物是指智慧教室中配备的电子大屏等智能教学设备,可以将高职教师示范操作的细节放大演示,不同屏幕配合可以同时展示学习平台以及教师教学课件,也可以同时将不同小组的作品同屏展示,方便不同小组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等。资源实物是指高职教师提供的沙盘、扎染样品等实物模型,可以方便学生理解与探析抽象的学习内容。

3.“虚”的资源

“虚”的资源包括图片、微课、视频、专业软件、学习平台、数字化资源库、虚拟现实资源、增强现实资源、虚拟仿真平台等。高职教师有生成资源库的意识,能够建设针对自己学科的教学资源库,积累历届学生的学习成果。依托教学资源库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学习案例,方便学生不断练习;帮助教师分析学情,快速解决课堂上生成的教学问题。

(四)教学评价

目前高职教师的教学评价表现出了多个维度的相似性,即时间维度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过程的评价;主体维度上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形式维度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性质维度上机器评、人为评两种性质的评价;内容维度上知识、技能、小组合作等不同内容的评价。从以上多个教学评价维度的划分可以看出,当前高职教师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覆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教学活动中多个主体的参与。

1.教学评价方式

高职教师的教学评价追求体现在避免主观性、走向科学性上。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仅体现在多元主体对高职学生实施的全过程评价上,更体现在教学评价的依据上。高职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形成了科学的评价方式,善于利用学习平台上记录的学习数据,善于将教学评价指标进一步明确细化,善于将专业行业标准融入评价标准中,避免了教学评价的主观性,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2.教学评价内容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回馈,其中教学评价的内容更能体现评价与目标的契合度。针对“匠技”“匠心”“匠魂”三个层次的目标,高职教师的教学评价关注到了“匠技”和“匠心”,但在“匠魂”目标的考核分值上都存在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研究者猜测可能是因为部分高职教师没有意识到评价对高职学生“匠魂”发展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因为“匠魂”隐含在高职学生的内部,不容易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所以一些高职教师不知道如何在评价上细化“匠魂”目标。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策略与建议

基于上述内容,研究者提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策略模型,如图1所示。

(一)高职教师需制定面向“大国工匠”的教学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8],培育“大国工匠”成了高职教育的一大目标。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创新中需要确定培养“大国工匠”的教学目标,注重塑造高职学生的“匠技”“匠心”与“匠魂”。因此,高职教师需要将思政元素引入课程教学当中,从“顶天”“取中”“立地”三个层面制定教学目标,“顶天”是指高职教师需要考虑到中华民族的“大国工匠”应该具备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培养“大国工匠”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取中”是指高职教师培养“大国工匠”着眼于自己的岗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立地”是指高职教师需要培养脚踏实地的“大国工匠”,立足于中国的土地,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关注民生。

(二)高职教师需设计“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

“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上,运用理论教学方法,以理性思维为手段,形成高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引导高职学生“有目的地做事情”,是一种高职学生在高职教师指导下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体验、探索、建构和发展的实践活动,“理”中有“实”,“实”中有“理”[9][10]。高职教师要想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实现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学逻辑,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划分教学模块,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教学,同时在每个模块下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目,具体的项目实践通过翻转课堂实现,让学生在系列化的项目中发展职业素养。

(三)高职教师需建设“理”“实”“虚”相协调的教学资源

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建设多种资源,乃至形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高职教师需要紧跟专业前沿,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对接,收集最新的国家与行业标准、国家政策等资源,将其建设为“理”的教学资源;高职教师需要建设实物模型、实物材料等“实”的资源,并且利用好教室中或者实训室中的环境实物和媒体实物;高职教师还需要建设动画、视频、微课、学习平台、虚拟仿真等“虚”的教学资源,通过“虚”的教学资源实现复杂知识点简单化、抽象内容主观化、技能练习反馈及时化、学习过程课追踪化等教学功能。“理”“实”“虚”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并不是孤立的,“理”的资源可以指导“虚”“实”资源的建设与使用,“虚”“实”资源的建设需要配合“理”的内容。

(四)高职教师需确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

当前,高职教师可以采用的评价方式已经非常丰富,实现了多元主体全过程、全方位、多重性质的评价,即高职教师的教学评价参考了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意见,对高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平台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当前的高职教师来说,教学评价上主要面临两个难题:(1)如何对高职学生内隐的能力进行评价(如高职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2)如何对高职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如高职学生的艺术设计图纸)。本研究建议,对于高职学生的内隐能力,高职教师可以采用写作、绘制板报、反思日记等方式帮助高职学生将内隐能力显现出来,而显现出来的质性作品,高职教师可以根据文件政策、行业规范等细化评价标准,通过规范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1]宣翠仙,邱晓华,王成福.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4):108-112.

[2]费小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08(3):23-43,197.

[3]劉晓琳,张立国.当代基础教育教学创新表征及学段特征:一项关于教学创新本体性知识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6):112-120.

[4]STRAUSS A L,CORBIN J M.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ech-

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8.

[5]祁占勇,任雪园.扎根理论视域下工匠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3):70-76.

[6]曹雅洁.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课前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研究:以《算法与数据结构》为例[J]. 数字教育,2020,6(6):82-86.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2019-06-14)[2020-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6/t20190614_385804.html.

[8]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0-12-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9]張建国.论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48-53.

[10]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63-66.

(责任编辑 孙兴丽)

How Do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actice ICT-enabled Teaching Innovation

—Findings from Qualitative Research

TANG Li1, Zhang Yichun2

(1. Institut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Jiangsu,China  210038;

2.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China  210097)

Abstract: At present,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o undertake ICT-enabled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and strategy of ICT-enabled teaching innovation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this research adopts grounded theory and mainly coding the interview data, teaching plan,teaching video,observation of on-site ICT-enabled teaching training of excellent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It is found that the ICT-enabled teaching innovation practice is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In terms of teaching objectives,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craftsmen,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aftsmanship,ingenuity and spirit.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re combined by the flipped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nested teaching mode. In terms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oretical”, “real” and “virtual” resources are used, “theoretical” resources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 and “virtual” resources, “virtual” and “real” resourc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heoretical”.In teaching eval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ursu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void subjectivity through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sources and divis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gap in the evalu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Finally,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strategy model of ICT-enabled teaching innov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ront-lin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ICT-enabled teaching innovation;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