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甘肃花儿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

2022-07-19 23:11程沛怡黎珍
民族文汇 2022年49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艺术特征

程沛怡 黎珍

摘 要:“甘肃花儿”是一种方言山歌,主要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流传,是经由当地群众口头语言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之一。 “甘肃花儿”因其音乐特点、歌词旋律以及流程的区域不同而被分为了几种不同流派。本文围绕甘肃花儿的起源及分布展开探究,了解花儿的发展历史、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希望在前人探究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甘肃花儿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深入了解甘肃花儿。

关键词:甘肃花儿;艺术特征;传承发展

前言

“甘肃花儿”的独特性源于它是由众多民族共同创作但又主要使用一种语言,也就是汉语来进行演唱的民歌。“甘肃花儿“展现了中国西北部多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特点,花儿同时也承担这促进各族人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媒介作用,呈现了我国民间文化多元一体的明显特征。

一、甘肃花儿的起源及分布

关于花儿起源问题,以前虽然有诸多争议,但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花儿起源于古时候被称作河州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州。所以,宁夏也被中国的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花儿之乡”的称号。。汉、回、藏、蒙东乡、保安、土、撒拉罕等地方各族群众大多聚集活動在了这里。他们每年在自家田间除草耕作、山野上放牧、外出旅游打工回家或在路途中赶车出行时都会哼唱上这么几句婉转悠扬动人的吉祥花儿。并且,在甘肃地区,以及青海乡等少数民族地每年在冬季每年或春季一般都会联合举办几次大型传统的吉花儿会,农牧民们往往会纷纷身着民族节日的盛装专程前往赴会。

花儿主要的流传及分布区域的历史区域范围大致都是以东经南甘肃区域东部,以北的青海区西部,以西的宁夏地区东北部,东至的新疆区等我国四边十省区交界处为其流行分布中心,传播区扩展至长江以南之陕西地区最西部、东经北四川区北部、以东纬西藏区域的东北部地区和南北纬区内蒙古区及山西区域等的东北部分地区。传唱代号是于。花儿主要是在现今新疆当地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八十九个当地主要居住民族人口歌谣中得以普遍广泛传唱,但花儿歌词也一律按照规定只准可使用目前新疆及当地广泛流行着的各种少数民族汉言。

二、甘肃花儿的现状

(一)缺乏关注和重视

“甘肃花儿”在其发源地区拥有着较为牢固的群众基础,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冲击导致原始朴素的“花儿”面临着生存空间不断缩减的现实难题。受校园文化和流行歌曲等新兴娱乐活动及内容也不断弱化了“花儿”对年轻一代的熏陶,真正了解并且热爱“花儿”的年轻人也愈加缺乏,年轻人大多都没有特别对“花儿”感兴趣,缺乏感情,现代社会中,年轻人们已经渐渐脱离了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很多小伙子和姑娘都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寻找打工挣钱的机会,找寻新的生活和梦想,愿意留在家乡为“花儿”的传承与发展付出努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二)缺乏传承人

从田野中练出来的“花儿”是经过多年劳作、放牧时和大人学唱,在掌握了解“花儿”曲调后才自己进行即兴编词对唱或者领唱的。“花儿”歌手是传承“花儿”这一民族和地域优秀基因的载体,花儿的传承要想持续不断。必须更注重传承人这个能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关键因素,因为一个花儿艺人一旦因故离世,其艺人身上曾经存在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许就会因此随之消亡。因此,解决花儿传承人这个首要问题才是保护和传承花儿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三)传播形式单一

“花儿”作为甘青两省河湟地区方言演唱的民歌,其内容连一些当地人都无法听懂,外地人就更难听懂,基本只是简单的听一听曲调,无法深入了解歌词的内容。“花儿”传播的形式十分单一,一年几次的花儿会完全无法将“花儿”的美展现出来,即便有一些呈现花儿的唱片,也无法完全将其准确呈现,这大大阻碍了花儿的普及和传播。

三、甘肃花儿的艺术特征

(一)甘肃花儿的分类

花儿词的历史发展一直深受古代西北地区特有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之影响,因此其也有出了众多不同时期的创作流派类型和各种艺术风格。花儿因以其数量浩繁丰富的民歌唱词体裁和各种曲调特点而先后被划分为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等两大曲类,花儿也具有其较高价值的传统文学艺术价值,人们又称花之词为古西北民族之国魂。

(二)甘肃花儿的押韵句式

花儿民歌本身具有的地域语言特色花儿的方言主要的构成形式几乎一直都是以临夏地区的方言歌词为主,作为一种可以歌唱的诗歌形式,押韵在“花儿”歌词中也体现了花儿的音韵美。“甘肃花儿”歌词押韵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通韵、交韵、间韵和随韵等格式,还有实虚字和多字数的押韵办法,“花儿”中押韵部位多是在韵尾,少部分是押头韵、腰韵,在“甘肃花儿”中,特色最鲜明的是交韵。

因为“花儿”是民间田野农作时的随口歌唱,押韵也是随口押韵,随时转韵,更多是追求顺口、适合演唱的原则。因为“花儿”是以甘肃地州方言进行演唱的,所以“花儿”的押韵形式中也体现出了甘肃地州方言的许多特性。比如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或者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在声调、声母、韵母上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花儿"青石头尕磨左转哩,左转是阿里的面哩;心连肝花的想烂哩,想烂是阿门者见哩。"的这二句方言歌词作品中,其中所用的唱词"阿里"及"阿门"基本都是来自临夏地区方言,用虚词“哩”字韵一韵到底,押韵虚词作为语气助词,发声较轻,使得唱词具有含蓄、秀美的韵味。花儿歌词是属于一种纯口头性创作性唱词式的口头音乐文学,花儿民歌流传地域较之广大的直接原因也许就是正因为它他的较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性。

(三)甘肃花儿的旋律特点

花儿抒发记录着黄土高原各个生活时期人民群众朴实的真情心声,内容以丰富而多样、形式语言生动活泼、歌词内容以形象而具体为主的方式花儿具有陕西北片高原人那浓郁纯朴的乡土生活气息和陕北文化特色。甘肃花儿的基本调式和旋律丰富多变,形式可以分为慢调、快调,慢调分四四、六八拍,歌曲高亢悠长,旋律起伏大,上行时多用四度进行,快调多分为二四、三八拍,歌曲紧凑简练。甘肃花儿大多为五声徽调式,单双字数交错而成,奇偶相间,旋律显得自由畅快。

(四)甘肃花儿的节奏特点

“甘肃花儿”歌词基本结构和常用形式是四句式,其歌词节奏一般有三句式,每句10个字,一句四次停顿,三个字一顿是前三停顿,最后一顿1个字,单字结尾;四句式每句8個字,停顿三次,前两顿每顿三个字,最后一顿2个字,双字结尾 。比如:

大燕麦/出穗着/索罗罗/吊,

穗穗里/钻了个/水了;

小阿哥/说话着/水活活/笑,

心儿里/吃上个/你了。

甘肃花儿歌词节奏的规律可以大致概括为: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

(五)甘肃花儿的演唱风格

花儿”本就源自于田野,花儿被演唱得较好一些的音乐人也应被称为是"花儿把式",花儿本身的音乐演唱的形式相对也是比较的自由,基本是以独唱为主,对唱和联较少。花儿调的民间演唱主要曲调应是曲调悠扬、高亢、奔放。其中比较常见流传的花儿传统曲谱(民间称为"令儿")也至少得有近一百种谱比之较多,广为民间流传之谱一般也就多达不下四十余种。比如"河州令"、"尕马令"、"脚户令"、"大眼睛令"、"仓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和"保安令"等,在流传广的地区家喻户晓。在甘肃花儿的演唱中,其语言采用的是地方性语言,由于是甘肃人员自己创作的,所以地方性的语言反而突出了花儿优美的旋律,而且随着汉文化的冲击,甘肃花儿的演唱来时参杂其他语言汉字,增加了语言交流的机会,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同时也实现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花儿发展的地域音乐的其他各种社会特性和对于花儿其自身艺术特征的逐渐形成亦有相当密切复杂的文化联系。花儿那悠长而独特优美的民间曲调和热烈奔放的民歌演唱音乐风格也都要得益于整个大西北地区独特丰富的历史地域特征,花儿大多都是野外放歌演唱。

(六)甘肃花儿的表演形式

甘肃花儿的行腔发音有着一个比较轻快自然而比较灵活而多变的声音风格特点,加上花儿声音表现的音色层次较广阔饱满且清澈明亮,能够较为直接地给听人造成的一种听觉比较强烈震撼的且音色高亢且响亮的声音感觉,所以我们在花儿装饰音器的设计使用技巧等一些方面时都很需要注意多的注意到一些颤音的表达和方法和注意一些跳颤声音的表达。应该在深呼吸的状态下,发出短促的声音。花儿的演唱过程中,还会使用很多叠音。甘肃的花儿的演唱表达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准确而掌握得好花儿演唱技巧的表现方法,才能最准确的表达歌唱出这甘肃的花儿中蕴含丰富的音乐情感。

四、甘肃花儿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借助旅游业,打造甘肃花儿的民俗风情项目

“花儿”的创新和提高,首先“花儿”自身的音乐元素即歌词、曲调旋律及表现形式方面入手。“花儿”歌词的创新须提高格调,强调突出美感。影响花儿品味高低的另两大基本要素则恰同是格调高低和美感。优秀的“花儿”歌手所演唱的“花儿”受到听众的认可欢迎,就是二度创作的成功。“花儿”的语言艺术需要创新。“花儿”的发展步伐较为缓慢。“花儿”不仅要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现行“花儿”版本语言的重新创作并输入大量“文化艺术”的血液。

“甘肃花儿”要走向大市场,必须先树立品牌,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甘肃花儿”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优势,开展组团活动,打造“甘肃花儿”的民俗风情项目,创造“花儿”歌手走出去的机会,可以用歌手大赛、巡回演出等方式使“花儿”在民众中广为流传。

(二)政府加大投入,线上线下多举措推广

“甘肃花儿”的持续长期健康繁荣进步及稳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花儿流传地区的基层政府更需要拓宽“花儿”宣传推广渠道。可以通过组织召开“花儿”学术研讨会、制作“花儿剧”宣传视频、设立“花儿”专题宣传网站等方式,激发年轻一代中不熟悉“花儿”的年轻人们能够进一步认识“花儿”并对其感兴趣。根据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花儿”的方式,比如线下可以常态化举办“花儿会”,像较为出名的“连山花儿会”“炳灵寺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等都可以促进花儿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花儿会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从文化产业方向做大、做强花儿发展传承产业,让人们自愿加入到花儿传承与发展队伍中。

(三)将花儿融入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

甘肃花儿传承发展不畅的原因之一就是后继乏人,想要让甘肃花儿得到良好地传承、发展,就要紧抓问题根源。中小学校应该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优势,让花儿进入校园,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不仅活跃中小学音乐课堂氛围,还能够充分增进中小学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并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平台拓展“花儿”的普及面积和传播知晓率,从小就培养起花儿演唱的传承人。资料显示,甘肃、宁夏等地区的“花儿”歌手,学唱“花儿”大都是从孩童时期开始,是和大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口传心授的方式慢慢学会的。所以将花儿融入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有其现实意义,要从中小学生着手,遵循教育规律,在最适合学生长知识的年龄阶段将“花儿”种子植根孩子们心底。促进花儿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西北人用“花儿”表达他们的的喜怒哀乐,它是甘肃一带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多元文化迅速全球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甘肃“花儿”和许多传统音乐文化一样,处于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我们每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音乐工作者都应该为甘肃“花儿”的传承和发展出一份力量。“花儿”的传承和发展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中变革,在变革中创新,使甘肃“花儿”这一古老的中华民间艺术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张君仁.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2] 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8.

[3] 罗艺峰.音乐人类学大视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 腾晓天.唱词创新是重要基础——关于花儿演唱的思考[J].中国土族,2009((04):36-38.

[5]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对一个民间歌手的音乐人类学实验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2.

[6] 郝苏民.文化场域与仪式音乐里的“花儿”——从人类学视野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民族文学研究,2005(04):122-126.

[7]张志娟.花儿缘起之民俗学、人类学剖析——以河州花儿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9(03).

[8]曹婧.唱出来的西北精神——浅谈“花儿”的文化功能[J].绥化学院学报,2010(01).

[9]周亮.河湟花儿的文化渊源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05).

[10]赵静.花儿艺术特征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67-39.

[11]罗冠琼.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探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27):1-52.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艺术特征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