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2022-07-19 23:11章银
民族文汇 2022年49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实践研究行为习惯

章银

摘 要:幼儿园的大班是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过渡阶段。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基本的教育之外,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能够为小学生的良好行为打下牢固基础。本文针对幼小衔接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以期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行为习惯;实践研究

引言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揭示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我国著名家的思想陶行知也曾表达过六岁以前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是重要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园要与小学“紧密联系”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的“预防和矫正幼儿小学化”的大环境,坚持《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终身教育观”为主线,中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终身教育观的理念,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育幼儿的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技能,对于其以后更好地融入学校,甚至是终生的学业、工作、人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一部分。《纲要》中规定:“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并遵循最起码的社交规范”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反思,本文对我国幼小衔接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在幼小衔接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途径和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和深远的影响。

二、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

学习习惯:是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的无意识的、无人监管的、自发的行为取向。其基本条件有:倾听习惯,大方大声说话,上学不迟到,爱好读书等。

交际习性:是在伦理自觉的作用下较为稳定、持久的礼貌和交际活动。其基本条件为:与师长相处有礼、与同学交往的习惯、主动与同学交往等。

生活习惯:是在日常活动中逐渐养成的健康、卫生的行为习惯。主要的需求有:自己做自己的事的习惯,保管自己的物品的习惯,做事有计划性、不拖拉、讲卫生、爱干净等。

三、幼小衔接阶段有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

在幼儿阶段,父母和老师都重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幼小衔接的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目标,要明确幼儿与小学之间差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大班的老师们可以从下列方面来进行连接:

(一)将小学要素纳入环境布局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室中,老师可以有意地将课堂中的文化装点填入一些小学的元素,例如:将汉语的汉字当作教室的墙面,用简易的加减法作为儿童的生活行为的展示比拼等。另外,老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座椅逐步调整好,以便让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课堂中。

(二)在教育中应更加合理地引导幼师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直观性、趣味性、多元化,是一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模式。而小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的文化知识与技巧,要求学生努力工作以达到学业目标。为此,幼儿园老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加强对儿童的合理解释,降低儿童的玩耍行为。当然,幼儿园老师也在不断地加强学前教育,让儿童逐渐认识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并根据这个时期的孩子的需要,应加强对儿童生活行为、学习、社交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三)养成儿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小学,孩子要有规律的作息和准时上学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幼儿老师可以与幼儿父母共同努力,对幼儿每天的作息时间进行详细的观察,从而对幼儿每天的起床、吃饭、活动进行跟踪;注意午休、睡觉等一系列的活动,要了解孩子的作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精神状态。幼师要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以饮用水为例,儿童刚上小学时,若无老师提示,往往无法自行饮用,应对此情形,教师可以在大班下学期期末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再比如,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为35-40分钟,上课期间不允许喝水、上厕所,而大班的幼儿则可以逐步地向小学生学习,逐步降低幼儿每次上课喝水和上厕所的次数,最后让其更好地习惯小学的教学。

(四)利用游戏教学方式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可以积极地、积极地思考和专注地进行学习。在幼儿园,老师们更多的是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在进入小学之后,教师的游戏数量则有所下降,而标准化的班级的数量则有所增加。所以,在幼小衔接的阶段,老师要教会幼儿一定的学习方式,使其逐渐从直觉、感觉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此期间,学会用脑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手工操作,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儿童的想像力,激发其自己解决问题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儿童对于幼小衔接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添加阅读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采用物质和心理双重奖励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行为习惯,逐步减少幼儿随意说话和随意走动的问题。

(五)在儿童社交活动中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儿童进入了小学,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做,不能依靠父母和老师。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交行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班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要采取主动的教学方式,逐步地使其逐步成熟。例如,在室外活动方面,老师要通过讲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自我的自我保护和关爱;“每日一班长”、“互助小组”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自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对孩子的责任心的教育。以“幼儿园是我的家”“今天我值日”等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来提高儿童的自觉性,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

结语

幼小衔接期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在幼小衔接阶段,作为教育实施主体的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和谐的家园,共同转变学习教育的理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及早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避免“小学化”的现象,防止拔苗助長,使儿童的阶段平稳过渡,更能使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伟芳.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1(43):80-81.

[2]赵春霞.有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好幼小衔接[J].情感读本,2018(17):8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实践研究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