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

2022-07-21 10:29刘洋臧兆萍李志茹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危重舒适度神经内科

刘洋,臧兆萍,李志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神经内科属于医院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接收患有脑血管、脑部炎症、偏头痛等疾病患者,并给予一定的治疗和干预[1]。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关的风险事件,从而整体降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部分参考文献中[2]曾表示,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干预的应用对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后,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为临床相关疾病的干预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的入选年份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取例数:60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患者均经过明确诊断,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或依从性较差者。常规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女性患者占比11∶30,男性患者占比19∶30;患者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44岁,均值(56.2±5.6)岁;实验组30例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干预,女性患者占比13∶30,男性患者占比17∶30;患者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44岁,均值(56.2±5.0)岁。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可纳入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1.经本院相关辅助检查后符合“神经内科危重”疾病诊断标准,并入住我院危重病房的患者;2.家属依从性较高的患者;3.病史资料齐全,入院后存在相关生命指征的患者。

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有严重精神类疾病以及相关药物禁忌症的患者;3.对于此次研究内容拒绝签字确认或自愿退出研究的患者;4.存在严重语言沟通障碍,或合并相关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二)方法

1.常规护理干预

常规组,入院接受相关指标的检查后,按照医嘱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并由护理人员给予环境护理、指标监测、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内容;同时针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耐心回答,与其进行患者病情的交流等。

2.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干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内容。(1)风险评估:由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组建风险管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态参照以往病情案例将其护理风险分为特殊风险、常见风险两大类;其中常见风险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压疮、跌倒、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指标监测,特殊风险包括高血压危象、卒中倾向等,由护理主管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内容,并监督和指导护理人员实施。(2)针对性预防: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制定的针对性护理内容对患者的常规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波动,对其血压指标进行密切地检测,将其血压水平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110mmHg以内,如果超过标准则表示为危险水平,需要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患者住院期间做好定期翻身、扣背等常规护理干预,以整体降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密切关注其相关临床指标及生命体征,并做好感染的预防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护理,对于相关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3)反馈分析:由护理主管每周定期组织召开一次护理会议,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并针对上一周护理措施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将神经内科重症的危害、病因、预防、自我护理、研究进展等内容传递给患者,整体提高其临床依从性。

3.指标观察

(1)分别采用“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IHSS)”[3]、“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量表”[3]、“护理舒适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护理舒适度进行观察记录,其中护理舒适度主要包括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及生理维度四项,总分100,分值较高的一组患者表示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2)护理风险发生率=(静脉血栓+心血管病变+感染)/总例数*100%

(3)护理满意度:利用本院自制问卷,不记名方式开展,总分100分,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总体满意度。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n)表示,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t值检验,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效果

两组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舒适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护理舒适度评分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效果(±s)

表1 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效果(±s)

组别 n 时间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分)护理舒适度(分)实验组 30护理前 37.70±2.70 9.60±3.70 68.81±2.52护理后 75.60±2.90 6.10±1.80 81.65±3.30 T 52.390 4.659 16.938 P 0.000 0.000 0.000常规组 30护理前 37.80±2.50 9.80±3.60 68.82±2.51护理后 49.50±2.60 7.40±2.50 76.10±3.32 T 17.767 2.999 9.580 P 0.000 0.004 0.000 T两组护理前比较 0.149 0.212 0.015 P两组护理前比较 0.882 0.833 0.988 T两组护理后比较 36.704 2.311 6.494 P两组护理后比较 0.000 0.024 0.000

(二)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实验组中风险发生患者为2例,常规组中风险发生患者为8例;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实验组(6.67%)<常规组(26.6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 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n/%}

(三)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中不满意患者6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24/30);实验组中不满意患者1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且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

表3 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n/%]

三、讨论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存在者病情变化速度快、预防困难等疾病特点,因此临床干预中需要较高的护理要求,由护理人员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来整体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帮助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舒适度,降低医患纠纷[5]。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舒适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护理舒适度评分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80.00%(24/30)和26.67%(8/3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96.67%(29/30)和6.67%(2/3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干预属于我院针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主要通过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由本院内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自愿组建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为患者进行指标监测、血压水平控制、并发症预防、抗感染等干预内容,详细了解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情况,降低其发生静脉血栓、心血管病变、感染等相关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同时还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提高其临床日常生活质量和舒适度,保证了其良好的预后效果[4]。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而言,采取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后的效果更佳;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舒适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相关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我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危重舒适度神经内科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两种舒适度指数在海南岛气候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