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之我见

2022-07-21 01:37李结琼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文/李结琼(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我国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实力更多体现于人才的竞争和培养,怎样吸引、激励、培养和使用人才,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阶段传统人事管理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应当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方向转变,利用科学方法协调事物、人员之间关系,处理人员的矛盾,挖掘人才潜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共同达成组织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图1 人力资源机构数量

人力资源是指人拥有一定体能、技能、经验和知识的劳动集合,或是以人为载体的拥有创造的能力,是人才具备的能力、知识及特殊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管理则是组织为保持、获取及利用经营生产中所需的人力资源,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制定各种组织、计划、控制和领导活动,达成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基本职能包括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等。事业单位作为服务于社会的组织,需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事业单位管理质量,对于党和国家形象具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动力,发挥优秀职工和有志人士的价值,促进组织稳定发展,共同服务于社会[1]。因此,事业单位需采取恰当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能粗放式的、随心所欲的管理,需要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中,保证工作符合单位发展需求与规划,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还要保证协调性,各部门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遵循整体协调、立足实际的原则,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2022年以稳为主,稳中求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立足于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实现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行业潜力较大,前景广阔,加上传统产业升级,助力于培养特新专精新业务,在人才资金、搭建孵化平台方面予以支持,业务转型、控本提效是面对挑战的重点。特别是仅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255585人,全国事业编制约为3100万,人力资源机构数量也不断上升,需采取人力资源管理,顺应发展大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工作。《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孔子曰“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尽管是帝王御人之道,却也是人力管理萌芽。管理核心在于人,人是组织的基本构成,面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人才发展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新趋势。具体如下:

(1)数据驱动。数据自身无价值,通过深度学习的数字孪生、智能决策、人工智能方有价值,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收集企业员工的数据信息,了解其工作态度、业务完成情况、岗位需求等,进而实现智能决策,低成本、高效率数据应用对事业单位是显著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经过数字化重构,也能为事业单位升级提供支持。只有拥抱变化、勇于变革,才能在革新产品与技术同时,实现员工与管理的革新,营造数字工作环境,建立信息平台,助力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新方向。数据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需立足于事业单位业务全联调,连接员工工作生命周期,通过科学分析,为人员管理各环节提供指导决策,释放数据效能。

(2)业务驱动。人事管理初期凝聚人才,专注于发展,中期则建立管理框架,最后则需要将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的一部分,为内部人员管理赋能。可见,事业单位在体量增大、业务扩张下,对于人力资源也提出了新要求,扮演角色从“服务”向战略支持、业务协同发展,是推动单位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人员管理类似于党政机关模式,不适用于自身职能定位,面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根据数据统计可知,人事管理多招聘业务类、技术类人员,其次是职能类与运营类,市场类与其他最后(见图2)。

图2 人事资源人员要求

新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面对新挑战,事业单位应当利用数据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洞察支持,迅速提取、整合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数据,服务于业务发展,不能仅侧重于人事事物和现状总结。具体如下:

(1)重塑人力资源价值。经济新常态发展下,事业单位逐渐接受一系列“不确定”挑战,不确定环境下开展决策,成为常态发展,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需以准确、动态数据为依据,应对不确定性。而传统人力管理,能够计算投入,却无法量化产出,人力资源决策分析依赖主观和经验判断,应当从经验决策转变为数据决策,实现数字化人力资源转型。

(2)数据驱动人力资源。事业单位业务链条管理,需要实现数据驱动,贯穿员工生命周期,以数据进行串联,形成结论分析,为选、育、用、留提供决策支持,落实人才管理战略,从干性判断变成数据理性分析。通过数据驱动,事业单位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员工信息,制定组织变革方案,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数据收集,构建从信息化流程至数据决策的全过程管理,做到动态数据闭环。通过可视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让管理者查看人力资源结构、总量、运行效率报表等,为决策提供支撑,各种数据报表精准溯源、层层落实,释放数据效能。

(3)数据化人力资源误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唯数据论和唯工具论。其中,数据终极价值是能够用于预测、鉴证结果,提高业务水平,仅静态汇总员工数据,即便获得数据,也难以发挥价值;而仅将数据作为工具平台,也无法驱动人力数据管理升级,需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打通各项业务数据,获取海量数据,做好分类、模型分析。数据驱动重点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科学分析机制与数据流转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以数据驱动管理成为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智能平台,能够顺畅流动数据,挖掘数据价值,辅助管理决策,将人力资源管理从无序庞杂数据信息内解放出来,专注于业务创新与战略规划。

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措施

(一)定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能够不断增值,也能够不断贬值,人力资源的管理决定职工工作状态、事业发展速度及生产经营成败。事业单位中,部分管理者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画等号,需转变错误思维,树立“以人为本”及“大数据思维”理念,将人力资源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样化方法调动职工热情,发挥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了解职工想法和诉求,摒弃以往管理等同于“管事”思想,通过理顺各项工作,以人才为重心,方能实现人尽其才[3]。管理者不仅需拥有“以人为本”思想,合理调度人员分配,根据人员控制水平、业务能力的契合性,确定数据建设及培训重点,还要明确人力资源属于资本性资源,投资收益将超过其他资本效益,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在于使用、开发人才,必须合理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职工工作水平,增强岗位价值,根据职工情况调整岗位和工作状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免由于职工问题,降低整体单位经营能力。

(二)加强人员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中,为挖掘人才潜能,提高其实践能力,需构建科学培训体系,利用存量人才,从岗位技能、业务需求、知识更新等实际出发,提高现有人员业务能力,也要注意培训评估和反馈,保证培训实用性。可从以下出发:

(1)分析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是职工和组织为实现发展产生的培训需求,为保证培训效果,事业单位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胜任力模型,确定绩效领域,采取BEI、专家评议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收集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模型验证,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员工素质模型指标进行补充、筛选,确定岗位所需员工的知识技能、人格特质等,以免浪费培训资源,还能加强培训师对职工的了解,为开发培训项目、绩效评估奠定基础。

(2)设计培训内容。合理规划培训时间和内容,构建分级培训体系,借鉴先进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着重提高人员工作技能与综合素质。培训内容方面,领导者需培训语言表达、激励艺术、压力管理等知识,提高中层干部综合素质与领导力;业务人员,需掌握岗位专业知识,包括新政策内容、换岗基础培训、大数据技术等,结合实际设置行政、管理等课程。还要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培养职业理想,提升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实现职工、领导素质和业务的双重提升。设置培训时长,需注意区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短期是指根据具体业务实施的即时业务培训,长期培训则为工作执行必须具备的知识,以远程教育、集体自习为主。

(3)效果评估反馈。完成培训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反馈培训效果,获得各部门反馈,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员工数据库,收集培训员工注册时间、方式、地点、学习动机等信息,经过系统自动筛选、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并且,对于单位聘请的培训师,可建立评分系统,学院培训后可填写评估表,评价培训师授课方法、内容、氛围、进度等满意度,反应培训师授课水平,选择符合要求的培训师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

(三)完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作为重要方式,通过激励行为,能够影响人们的动机或需求,强化、改变、引导人们的行为,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可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保障。具体如下:

(1)物质和精神并重。物质与精神激励作为不同的激励模式,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事业单位薪资主要是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奖金构成,可采取薪资均衡指标等模式,调查人员薪酬满意度,确定物质激励合理性。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生活质量提高下,人们满足了安全和生理需求,进而关注自我实现、被尊重需求,还要予以人员年度嘉奖、荣誉称号等精神激励,满足职工自尊心和荣誉感。

(2)负激励和正激励并存。以鼓励角度而言,职工工作行为满足预期,可予以正激励奖赏方式加以褒奖,将考核结果融入日常工作,将工作成果和业绩挂钩,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保证有前途、有潜力干部能够施展抱负,走上合适岗位。而职工行为违反规定,不符合预期要求,则予以负激励批评加以警戒,采取限期整改、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印象,避免再次发生此类行为。例如,可实施自上而下负激励机制,扣除负责人绩效成绩,尝试末尾调岗制度,调离不适应岗位的职工,使得职工产生危机感,能够主动学习。

(四)健全绩效模式

事业单位发展中,为提高管理水平,落实改革要求,采取绩效模式,改进职工工作作风,优化行政效能。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为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树立前瞻性思维,预见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制定绩效计划,立足于部门使命、战略愿景、核心价值观,制定个人、部门、组织的绩效计划,为人员工作提供行动方向,保证人员和部门绩效目标符合组织目标。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需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确定关键指标后,构建大数据绩效考评系统,结合部门任务要求,将计划目标等参数加入其中,提高工作效率。

个人绩效方面,则需要将管理责任、工作细化至各岗位,保证目标明确,实施全方位管理。绩效考评需准确人员的工作数据、关键事件、民主测评结果,领导者需运用大数据技术、经常性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交流,及时掌握绩效任务推进情况。同时,将绩效结果和职工晋升、考评、奖金等挂钩,予以优秀人员更好的晋升空间,满足其个人发展需求。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发展下,事业单位传统人事管理存在明显不足,制约了事业单位改革,难以将人员潜力挖掘出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通过定位人力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绩效模式的方式,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提高人员工作质量。

相关链接

人事管理,亦称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或某一部门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所属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人事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及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好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