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2-07-21 02:38王廷英吴永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导向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王 琼,王廷英,吴永丽,李 姗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行动导向,即教师与学生在确定共同的行动目标后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学生主动、全面地学习,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学习情境,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适应当前职业岗位需求,还具备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包含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其更加重视案例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旨在提高学生管理能力[2]。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估,在促使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3]。我们选取50 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校2018 级护理专业学生50 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 人,男11 人,女14 人;年龄18~19 岁,平均年龄(18.18±1.33)岁。研究组25 人,男11 人,女14 人;年龄18~19 岁,平均年龄(18.17±1.18)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课本知识,做完实验示范后,学生进行相应实验操作。

研究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课前教师充分了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相关知识及要求,制订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例如,教学项目卡、期末考核评分量表。上课前,向学生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做好自主学习准备。

(2)实施阶段。①布置学习任务。在进行相关内容学习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提前一周分发给每个小组。教师还可以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情景教学的形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观看操作录像。②收集信息。学生按照教学任务认真预习,对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讲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利用课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则指导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新发现记录在学习笔记上,随后在课堂上与同学或教师讨论。③制订计划。小组讨论后,制订相应护理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对操作要点进行罗列,而不是详细记录具体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计划,每组安排一人准备实验物品,其他人在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及讨论。④评价。第一,教师将各组护理计划进行汇总,张贴在练习室。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第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情景模拟,对优秀小组进行录像,作为教学资料供其他小组参考。第三,学生利用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及组内评价,对护理计划进行完善。教师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应对措施。第四,组织学生总结分析,对优秀小组给予表扬与肯定,分析不足之处,找到解决措施。教师可在最后提问部分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工作中出现类似情况应如何解决。⑤检查。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教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告知遇到类似问题时应如何解决。⑥章节总结。章节学习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设计综合性项目或搜集临床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

(3)其他措施。①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将个人目标融入当前学习目标,从而确定团队目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促使学生在工作中相互配合。②培养沟通能力。与学生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患者入院情景,“护患”交流沟通,提高学生沟通能力。③建立微信群。建立班级微信群,学生可以在微信群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每次实验课的重难点发送至微信群,便于学生查漏补缺。针对重要的实验操作细节,或值得探讨的问题制作小视频,通过微信群分享,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更广泛、更全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及时干预。④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护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保障个体能够有效获取信息、做出临床决策的关键。实验课上指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观察能力。⑤提高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排解负面情绪,自我放松,更好地面对压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1)对实验教学的评分;(2)单元操作考核成绩;(3)理论考试成绩;(4)教学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考试成绩属于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s)表示;教学满意度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对实验教学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对实验教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3。

表1 两组对教学模式的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对教学模式的评分比较(±s)

师生互动组别 明确学习目标3.58±0.42 4.70±0.15 12.460<0.001 n 营造课堂氛围对照组研究组25 25 tP 3.27±0.15 4.08±0.39 9.692<0.001集中课堂注意力3.28±0.44 4.13±0.75 4.888<0.001 3.33±0.27 4.32±0.46 9.562<0.001促进知识掌握3.19±0.27 4.58±0.69 9.38<0.001

2.2 两组单元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单元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4。

表4 两组单元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4 两组单元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单元3 84.65±2.13 93.15±2.14 14.076<0.001 n 单元2对照组研究组25 25 tP单元1 85.42±2.16 90.32±1.47 9.337<0.001 80.18±2.27 91.27±2.59 16.101<0.001单元4 85.19±2.08 92.16±2.75 10.107<0.001

2.3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或P<0.001),见表5。

表5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5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 总分35.17±8.79 40.23±10.22 1.877<0.05单选题多选题对照组研究组tP 14.33±1.28 15.26±1.51 2.349<0.05 1.53±0.21 2.14±1.28 2.351<0.05填空题3.29±0.88 4.51±1.03 4.503<0.001名词解释4.28±0.56 5.33±0.72 5.756<0.001简答题3.88±0.25 4.22±0.49 3.090<0.001病例分析题7.63±1.22 8.86±2.41 2.277<0.05

2.4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采取传统授课方式,先利用幻灯片或板书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随后教师根据临床经验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性不高,师生交流形式单一[4]。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满意度,教师注重与学生交流,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还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显著的优势[5]。

3.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从表1 可知,研究组对本组教学模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6]。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对教师没有提到的内容很少进行思考,缺乏学习主动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增强学生使命感及成就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7]。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主动查阅资料,加强师生交流。但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操作步骤和流程的记忆上,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师生交流机会较少[8]。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提问,增进了师生交流,教师以教学任务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也能增进师生交流[9]。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护理人才。面对复杂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传统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注重操作技能学习,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只记住最基本的步骤,导致其面对真正的患者时,护理行为刻板,无法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实验课上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可以获得更多经验[10]。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表示认可,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上课时热情高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

3.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技能水平。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有直接关系。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强调使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教师对教学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并且按照学习计划一一落实,最后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反思、改正,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问题的解答者、课堂的主持者,将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不再将知识传授作为唯一任务,还负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教学情景等。学生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时需要面对不同患者,应变能力也得以提升。例如,学习静脉输液时,教师设置不同临床情景,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如液体外渗、水肿、动脉硬化等,要求学生处理,以提高应变能力及操作能力。

表2 两组对护理技能的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对护理技能的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操作流程3.15±0.44 4.19±0.72 6.163<0.001 n 应变护理对临床情景的认知对照组研究组25 25 tP 3.36±0.19 4.35±0.19 9.764<0.001独立操作3.15±0.48 4.08±0.22 8.807<0.001 3.27±0.28 4.21±0.56 7.507<0.001健康教育3.79±0.58 4.36±0.51 3.690<0.00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视通过真实情景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生置身临床真实情景,在教师引导下实践,掌握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构建自身知识与能力体系,为后期开展护理操作奠定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形式包括情景学习,即学生在教师创造的临床真实情景中对某项知识或操作进行学习;情景决策,即学生结合临床情景做出相应的判断及选择。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学生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能力及护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学生进行护理操作时会不断总结及反思,评价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以提升。

从表3 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各项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更重视操作是否流畅、动作是否规范,面对临床患者时,常常生搬硬套,忽视患者的感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例如,在为入睡患者测量体温时,学生常会生硬地表示“这是医生的要求,请配合”。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后,学生对临床操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白操作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是将课本上的流程生硬地套在患者身上,操作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操作前,应先获得患者的理解,实施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在其出现不适时,立即停止,了解患者出现不适的原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表3 两组对能力培养效果的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对能力培养效果的评分比较(±s)

组别 解决问题3.51±0.22 4.36±0.38 9.679<0.001 n 自学分析问题对照组研究组25 25 tP 3.01±0.15 4.06±0.28 16.528<0.001协作3.26±0.38 4.28±0.75 6.066<0.001 3.72±0.15 4.29±0.47 5.777<0.001沟通与创新3.49±0.36 4.27±0.51 6.247<0.00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掌握实验相关知识。从表5可以看出,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参与度不高。另外,传统实验教学缺少探究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激发。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1)内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欲。学生虽然学习了较多理论知识,但是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仍然不知所措。通过实践,学生不断积累经验,自我完善,操作能力得以提高,也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2)外在方式。教师的鼓励、同学间的配合、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与喜悦,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病例分析为主,将临床上遇到的复杂问题作为重点,在病例中融入较多信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对患者做出合理、科学的护理决策,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3.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知识的流动是单向的,即由教师流向学生,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视案例教学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使学生在快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查找分析有效信息,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独立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人员的基本能力是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一项有效科学的护理操作,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力量。小组讨论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沟通,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地对自己、他人进行评价;在讨论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护理能力。

3.4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及灵活使用知识的机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模拟临床场景、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更贴近临床,有利于缩短护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分析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使其在未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研究发现,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批判性思维都得到提升,且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时间较短、样本数量较少,后期应增加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分析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能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向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偏向”不是好导向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