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铜镜浅析

2022-07-22 07:14张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瑞兽铜镜花枝

张静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1 铜镜的起源

关于铜镜的起源,最为人接受的学术观点是古人由以水为鉴到以铜为鉴。《说文》中记载:“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引以为镜。”据考证,在铜镜未出现之前人们是以水为鉴的。在陶器、青铜器中有一器物名为“鉴”,便是用来盛水观形的。铜镜的发展,近代学者梁上椿先生在《古镜研究总论》中简要概括为:“止水—鉴盆中静水—无水光鉴—光面铜镜—铜片背面加纽—素背镜—素地加绘彩—改绘彩加铸图文—加铸字铭。”

据考古证实,现今发现最早的铜镜是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1),而铜镜的使用直到玻璃镜出现后才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图1 齐家文化尕马台出土的铜镜①

2 隋唐铜镜的概述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三百多年的局面,之后的唐朝更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长达几百年的安定开创了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盛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铜镜迎来了空前的发展,隋唐时期成为中国铜镜史上的鼎盛时期也不是偶然。

由于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手工业相当发达,使这一时期的铜镜工艺也十分发达,不仅有十分高超的磨镜技术,还有金银平脱、鎏金、捶银以及镶嵌螺钿、松石等特种工艺。除了铜镜工艺的发展,隋唐铜镜在造型上也很有创新,造型上除了传统的圆形,还出现了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带柄铜镜等新样式。镜纽上除了圆形,还出现了兽型纽。镜背上的创新更是丰富多彩,突破了两汉以来呆板的布局,出现了散点式、旋转式、满花式等多种布局。隋唐铜镜的创新发展使铜镜在这个时期进入了鼎盛阶段,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本文根据铜镜的特点以及前人研究将隋唐时期的铜镜分为三个阶段:隋至唐高宗时期、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

隋到唐高宗时期是隋唐铜镜的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要承上启下。因此,这一时期的铜镜还保留着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如规范化、样板化、纹饰布局拘束严谨等。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手工业的发展,隋唐铜镜开始创新,如瑞兽纹的流行、花鸟纹的增多等,都是创新的表现。瑞兽纹也是从这时起慢慢成了隋唐重要的铜镜种类,而花鸟纹更是揭开了唐代铜镜以花鸟为主题的序幕。

唐高宗到唐德宗时期是唐镜的鼎盛时期,各项铜镜的新题材、新工艺都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瑞兽纹居多,花鸟镜慢慢流行,形式上也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铜镜的铭文特别是圈带铭文已经消失,这是盛唐铜镜奔放活泼的表现之一。到了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人物故事镜、瑞花镜、盘龙镜以及特种工艺镜。

唐德宗到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开始动荡,直到唐朝灭亡,这也是隋唐铜镜迅速衰退的阶段。主题纹饰除了粗线条的植物纹,还有各种宗教寓意的纹饰特别盛行,如道教的八卦纹、佛教的万字纹等。这一时期是隋唐铜镜的衰落期,也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史的转折期,自此之后,中国铜镜开始呈现另一种艺术风格。

3 隋唐铜镜的分类研究

隋唐铜镜内容十分丰富,种类也非常多,管维良先生将隋唐铜镜分为十八类,笔者根据纹饰风格将隋唐铜镜分为七大类。

3.1 四神十二生肖镜类

此类镜包括十二生肖镜、四神镜、四神十二生肖镜。古人认为四神、十二生肖可以辟邪,因此选用这种题材来祈求驱邪呈祥。

四神即汉镜中常见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镜多为圆形、圆纽,可分为铭文带简单四神镜、方格四神镜、八卦四神镜,流行于武德贞观年间。

十二生肖即传说中代表十二地支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刘伟夫妻合葬墓出土一面铜镜,圆形,圆纽,连珠纹纽座,纽外一圈小铭文,再外曲折盘绕变形的忍冬纹,铭文“光正隋人,长命宜新”。十二生肖铜镜流行于隋与唐初。

四神十二生肖镜(图2)多为圆形、圆纽,连珠纹、柿蒂纹或花瓣纹纽座。座外为四神,再外为十二生肖。此型亦流行于隋与唐初。

图2 四神十二生肖镜④

3.2 瑞兽镜类

此类有瑞兽镜、瑞兽葡萄纹镜、瑞兽鸾鸟纹镜。

瑞兽镜的主纹为瑞兽,但具体是什么兽是很难明确,故有以数目来称呼的,如四兽镜、五兽镜等。瑞兽镜还可分为瑞兽铭带镜、瑞兽花草纹镜。

瑞兽葡萄纹镜的主题纹饰由四五只瑞兽和葡萄藤蔓枝叶组成(图3)。《博古图录》称其为“海马葡萄镜”,《西清古鉴》称其为“海兽葡萄纹镜”,还有“禽兽葡萄纹镜”“鸾兽葡萄纹镜”等称呼。现在统称为“瑞兽葡萄纹镜”。此类镜可分为蔓枝葡萄纹镜(圆形,圆纽,主纹为葡萄纹和藤蔓枝)、瑞兽葡萄纹镜(主纹为瑞兽和葡萄纹,有圆纽和多兽纽两种)和瑞兽鸾鸟葡萄纹镜(圆形,兽纽,主纹为瑞兽葡萄纹加鸾凤或孔雀等纹饰)。

图3 瑞兽葡萄纹镜

瑞兽鸾鸟镜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几种,主题纹饰为双兽双鸾组成。此类镜可分为鸾鸟镜、双鸾鹊鸟镜、鸾鸟瑞兽镜、瑞鹊镜、鸳鸯镜、孔雀镜、雀绕花枝镜等。陕西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墓出土的一面菱花形瑞兽鸾鸟铜镜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出土菱花形铜镜。

3.3 花枝镜类

此类镜包括花枝镜、瑞花镜。

花枝镜主要以花枝纹为主,按数量有二花枝、三花枝等,还有花枝蝴蝶纹等。

瑞花镜主要是指宝相花镜。宝相花一般是指“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主要是莲花)进行艺术处理,变成一朵装饰性的花朵纹样”。宝相花铜镜可分为散点式宝相花铜镜、放射式宝相花铜镜。瑞花镜除了宝相花这一种类出现的时间较早,其他类型的瑞花都晚于盛唐才出现。

3.4 神仙人物故事镜类

这一类型的铜镜主要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民间小说故事、历史轶闻故事以及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等,取材广泛,流传广泛,最常见的有月宫镜(图4)、飞仙镜、真子飞霜镜、三乐镜,还有打马球镜、狩猎纹镜(图5)等。

图4 月宫镜

图5 狩猎纹镜

现存菱花形月宫镜主题较一致,大致中间为大桂树一株,两侧分别是嫦娥起舞、白兔捣药及蟾蜍跳跃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初学记》中记载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因此也就有了嫦娥起舞、蟾蜍跳跃的画面。

飞仙镜主要有仙骑镜(仙人骑兽跨鹤腾空飞翔的画面,有二仙、四仙等)与飞仙镜(主要是仙人飞天纹饰)。陕西西安天宝四年(745)墓出土飞仙镜一面,陕西西安大历七年(772)墓出土一面仙骑镜。

真子飞霜镜一般呈圆形、菱花形、方形、亚方形等器形,龟纽。在镜背画面布局中,纽座上有池塘、假山、荷花,座的左侧有祥云、鸾鸟,右侧有人于曲径通幽处操琴。叶座上或飞翔的仙鹤上或一“田”字方格中写铭文“真子飞霜镜”,至今无法解读其含义,或为古代一民间故事。

三乐镜多为葵花形,圆纽。镜背有两人:一人头戴冠,手持杖;另一人戴冠着裘,左手持琴。镜中有铭文三行写“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九字,纽下一树,素缘。从铭文可知,其取材于《列子·天瑞》“孔子东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从原文描述来看,镜中持杖的应该是孔子,持琴的应该是荣启,纽下一树象征郕之野。三乐镜在唐代广为流行,其中表现的乐天安命的隐士情趣体现了对儒家的无视,也证明了唐代对儒家信奉不笃。

打马球镜,菱花形,圆纽,主纹是骑马打球的场景,国内现存至少有三件,三件纹饰均为四名骑士打马球的场景,但却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面打马球铜镜,江苏扬州也出土过一面。打马球是唐代盛行的体育运动。陕西乾县张怀太子墓壁上就有一幅打马球的壁画,可见当时打马球的活动有多么盛行。

狩猎纹镜有菱花形、圆形、葵花形等,圆纽,主题纹饰是猎手骑马射猎纹饰。狩猎活动一直是古代统治阶级喜爱的活动,尤其在唐朝这种盛世更为盛行。唐太宗李世民把狩猎活动、国家统一、国泰民安列为他的三大乐事,章怀太子墓中亦有相关的壁画,由此可见狩猎在唐代统治阶级的流行。

3.5 盘龙镜

盘龙镜主要为葵花形,主题纹饰基本相同,一龙昂首飞舞在云端,有的向左,有的向右,均张牙舞爪。有的回首向纽,呈口吞纽珠状。缘上刻有“千秋”二字。唐代千秋节有皇帝向群臣赐镜的习俗,唐玄宗本人还为此写过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据考证,这种赏赐的千秋镜可能就是盘龙镜。盘龙镜主要流行于盛唐,特别是玄宗时期。

3.6 宗教文化纹饰镜类

此类镜主要有八卦镜、万字镜。

八卦镜有圆形、方形、葵花形,主题纹饰为八卦纹,配合其他图案,种类较多。八卦镜有简单八卦镜、百炼八卦镜、十二生肖八卦镜、荷叶座八卦镜、干支八卦镜、星象八卦镜、水银铭文八卦镜、双鸾八卦镜等。据考证,八卦镜大致流行于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

万字镜有亚字形、圆形,主题纹饰以纽为中心作双线“卐”形,有的在“卐”形中排列“永寿之镜”四字,有的在“卐”形两侧刻“受岁”二字。“卐”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象”,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钦定此符号读“万”,铜镜上的“卐”与“永寿”“受岁”排列在一起,也是吉祥的意思。

3.7 特种工艺镜类

唐代铜镜不仅以形制创新、纹饰新颖而著称,铜镜的制造手法也是一大特色。此类镜主要有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贴金贴银镜。

金银平脱镜这种技法的镜子纹饰主要靠用漆粘贴金银花片而构成。从目前出土的铜镜来看,铜镜的直径一般在20厘米以上。金银平脱技法史料记载不清,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金银平脱是将金银饰片用胶漆粘贴在镜背上,再上漆数重,然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做成的各种纹饰图案与漆面平行,显露出来。此类镜唐玄宗时期为最流行,在肃、代两朝被禁止。

贴金贴银镜与金银平脱镜不同,这种铜镜技法是将镜背贴上金板银板,然后再进行纹饰雕刻,或者在凸起纹饰上贴金银。由于金银易脱落,出土极少。日本正仓院收藏有一面贴银镀金山水人物镜,河南洛阳曾出土一面贴银壳鸟兽花枝镜,陕西西安出土过一面嵌银鸾兽镜,纹饰精美,十分罕见。关于贴金贴银镜,史书记载不详。《旧唐书·高季辅卷》记载:“太宗曾赐金背镜一面,以表其清鉴鄢。”这里提到的金背镜应该就是贴金贴银镜无疑。

螺钿镜是在镜背用漆贴螺蚌贝壳饰片构成纹饰的镜子,目前考古发现的有螺钿人物镜、螺钿盘龙镜。这种镜子流行于玄宗及其稍后的时期。螺钿技术也是一项传统的镶嵌技术,从考古资料来看,该技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综上,隋唐时期的各种铜镜流行时期分别是:

①四神十二生肖镜、团花镜、瑞兽镜流行于隋至唐初,下限到唐高宗时期。

②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雀绕花枝镜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及开元时期。

③对鸟镜、瑞花镜、人物镜、特种工艺镜流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至德宗时期。

④八卦镜、万字镜等流行于德宗至晚唐时期,下限到五代时期。其中以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前后流行的镜类最为丰富。

4 结语

铜镜作为常见的随葬器物,出土不在少数,在技法、用料、器型、纹饰等方面的差异化,让它成了我国古代墓葬的断代标准器之一,在考古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铜镜背面纹饰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隋唐铜镜的研究,也从中感受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的不断变化。隋朝至唐初,人们在战乱与和平中祈福呈祥,多用四神十二生肖及瑞兽等简单而又有吉祥寓意的铜镜;盛唐时期,国家稳定,经济发达,技法进步,铜镜不管是题材还是技术都极大地展现出盛唐开放、繁华的气象,瑞花瑞兽、人物故事等铜镜成为日常;晚唐社会动荡、统治阶级的腐朽都表现在铜镜上,这一时期多为八卦、万字等宗教题材的铜镜,表示人们对未来的担忧。隋唐时期作为铜镜史上的鼎盛时期,铜镜出土数量与质量都叹为观止。随着隋唐社会的衰落,我国又陷入改朝换代的阵痛中,铜镜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盛世光辉,之后的铜镜将又是一番滋味。

铜镜作为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好好地珍惜爱护,更要好好地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浅显研究可以为铜镜研究做出贡献。

①关双喜.唐代铜镜的装饰艺术[J].文博,1991(4):48-53,101.

②管维良.中国铜镜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③⑤⑥⑦⑧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④王琰.浅谈唐代铜镜[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4):57-59.

猜你喜欢
瑞兽铜镜花枝
花枝俏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花枝俏
生如夏花
浣溪沙·夏日
瑞兽
鎏金瑞兽钟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古代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