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构建

2022-07-22 06:05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530000魏述涛陈素珍韦星旭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圈层学业资助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530000)魏述涛 陈素珍 韦星旭

一、构建的背景

2014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要在学校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当前,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不仅要在经济上帮扶学生,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学校资助工作要结合学校、学生和学生家庭的情况,将资助育人与项目式学习(PBL)、思想政治教育和教研活动等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勤俭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项目式学习(PBL)的概念与内涵

项目式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现实情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某一主题内容为学习任务,以团队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学习过程。项目式学习(PBL)注重学科核心知识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强调主动性、应用性、逻辑性和真实性。其过程包括选择项目或问题、制订方案和计划、探究实践、交流分享、反馈评价等五个环节(如图1)。

图1 项目式学习的五个环节

(二)项目式学习(PBL)的特征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问题探索,并通过建立知识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学会打破学科界限,借助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高阶思维。三是自发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目标,以团队形式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四是学会运用工具。培养学生自主使用工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沟通合作的意识,使学生改变被动等答案的习惯,养成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五是获得有价值的项目成果。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计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等,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项目式学习(PBL)的意义

项目式学习(PBL)是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持续互动中,经过推理、思辨、迁移等综合性思考,解决复杂性问题,真正培养核心素养。其意义是:(1)在选择、确定项目的过程中,培养观察事物、关联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2)在设计、实施和修订方案过程中,培养跨学科思维、科学思维;(3)在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4)在展示汇报成果时,体验和感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5)在反思和改进环节,培养深入分析的能力。

三、构建的内容与启示

(一)学校资助工作的内容及特点

学校资助工作包括经济资助、学业资助和精神资助三个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每年分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两个时段进行,由资助宣传、材料发放、材料回收、审核统计、上报入库、材料校对、资金申请、资金发放等基础工作组成。同时定期对受资助学生开展家访,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这对时间分配、材料整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学校资助工作有三级审核要求,只有按学校、年级、班级成立三级领导小组,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才能保证资助工作不出差错。可见,资助工作具有项目琐碎、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且要求高的特点。

(二)项目式学习(PBL)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启示

将项目式学习(PBL)的内涵、特点与学校资助工作的要求、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学习模式来看,两者都强调理解知识而非拥有知识,强调用知识指导实践而非正确地解析知识,强调跨学科育人而非学科孤立;从学习过程来看,两者都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来进行整体规划,都要考虑是否涵盖核心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从实施过程来看,两者都要评价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和应用知识的情况;从团队合作来看,两者都要进行组内分工、合作研讨,并考虑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从成果来看,两者都要有阶段性收获以及显性成果。因此,把两者相结合,构建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的经济资助“内圈层”,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业资助“中圈层”,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精神资助“外圈层”,即“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在构建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身边事、身边人,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学校资助工作与项目式学习(PBL)的一致性

学校资助工作中的经济资助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只要严格按照学校资助管理制度和资助流程,强调三级评审和最终审核的标准,控制好材料收集、资金发放的流程和时间即可。虽然事情琐碎,工作量大,但仍属于学校资助工作中的基础性操作。学业资助主要是在学科教学中对受资助人开展辅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让学生增强自信,同时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的意识。精神资助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积极参加到学校的资助工作和其他活动中,如参加志愿者团、“诚信卖场”等活动,从而让学生懂得关心身边的事、关爱身边的人,形成诚实守信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可见,学校资助工作与项目式学习(PBL)具有一致性,都是让学生在提出任务、团队合作、设计方案和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用学习成果回报团队,回馈学校和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四、构建的目标

(一)构建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的经济资助育人的“内圈层”

根据经济资助工作时间紧、要求高的特点,结合项目式学习(PBL)的要求,对资助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严格分工,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并利用座谈、访谈等形式收集所需信息,完成项目任务,有效、准确地达到经济资助目标,同时培养学生感恩奉献、爱党爱国的情怀。

(二)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业资助育人的“中圈层”

根据学业资助全面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结合项目式学习(PBL)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将教材内容、学情分析和校本资源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任务并及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和修正,以达到学业资助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自强自立的精神。

(三)构建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精神资助育人的“外圈层”

根据精神资助“自主管理”“以体验为主”的特色,结合项目式学习(PBL)“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发学习”的特点,开展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自主管理资助工作。鼓励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达到自主管理、团队合作的精神资助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精神。

(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主旨的“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

在分析项目式学习(PBL)与学校资助工作所具有的相似之处的基础上,将经济资助、学业资助和精神资助三个维度的育人理念融入项目式学习(PBL)的五个环节中,形成学校资助工作手册,实现“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如图2)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2 “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

五、构建的过程

明确项目式学习(PBL)的理念与特征,梳理学校资助工作的要求,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馈不足中调整圈层内容,实现“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从而更好地完成资助工作。

(一)以常规资助工作为核心,构建经济资助育人的“内圈层”

1.依照资助工作手册进行常规资助管理,培养学生严谨做事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完成资助工作,学校应制作资助手册。南宁三中很早就制作完成了《南宁三中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其中包括相关文件、申报表格及要求、家访记录表等内容,且每年都进行更新。这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资助的政策、要求及操作步骤一目了然,也让学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更方便、有效,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资助工作的严谨,进而培养学生严谨做事、有计划做事的意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为了让学生了解资助的政策和内容,确保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学校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学校可通过板报、“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手册、资助工作手册、主题班会等途径,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了解国家对贫困生的一系列资助政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温暖,进而培育学生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座谈会和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学校可通过开展关于资助工作的学生座谈会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要注意在经济资助工作过程中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同时培育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建立完善的资助制度,及时进行工作总结

学校资助工作细碎繁杂、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且对经费的发放不能出现任何误差。这就需要制订一整套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优化工作流程,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资助工作的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来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

(二)以学科教师为中心,构建学业资助育人的“中圈层”

为跟踪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可成立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的学业资助教师团队,成立以年级组和备课组为主的指导团队,利用项目式学习(PBL)进行学科指导,如成立“筑梦班”、开展课题研究等。学业资助教师团队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有学业需求的受资助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PBL),或者开展个性化辅导,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受资助学生学业的精准指导,让受资助学生感受到学校资助工作带来的温暖,同时形成感恩意识。

(三)以受资助学生为主体,构建精神资助育人的“外圈层”

学校开展资助工作时,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更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能让学生等着享受成果,更应该引导学生一起体验和创造。资助要先助志,为此,学校要开发与资助相关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资助工作的管理,主动完成项目任务,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在开展项目式学习(PBL)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建立自信,培育诚信观念和感恩情怀,从而发挥精神资助的育人功能。

总之,学校应将项目式学习(PBL)与资助工作相结合,形成严谨完整的“三圈层”资助育人模式,并利用该模式更好地开展资助工作,真正完成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圈层学业资助
艰苦的学业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B站冲破圈层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