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2022-07-23 15:03纪肖肖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史思想政治融合

纪肖肖

关键词:“四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融合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 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坚定初心和磅礴力量。具体而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斗争史,也是党自我革命、自我建设的奋斗史。“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长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土壤的成长史。“改革开放史”是新中国锐意改革、全面开放的创新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说,“四史”不仅是回顾过往的重要记录,更是指引未来的重要启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史”学习教育作出重要论述。教育部也发文阐述要在高校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四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至此,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关于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文件接连出台,使得全国上下掀起“四史”学习教育的新热潮。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1],坚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立德树人的动力源泉,筑牢“四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根基,把“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与“十大”育人体系工作的相融相促,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使学生从“四史”中筑牢信仰根基、锤炼意志品质、汲取奋进力量,必将成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与课程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建设之中

思政理论课着重的是历史观教育。因此,要将“四史”中的大历史观与教学贯通融合,系统开展教学质量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做好“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工作,需要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要依托思政课主渠道优势,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围绕“四史”设定课程模块,深入挖掘“四史”的精神内涵,持续组织“课程思政”能力大赛,拓宽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抓住学生兴趣点,打造“四史”教育实践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立实践思政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考察和调研,充分利用基地的教学资源,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增强他们的革命情怀,坚定其理想信念。

做好“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工作,还需要在师资队伍上下功夫。要依托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座谈会、专题培训、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多种措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将“四史”内容传递、示范给学生,由照本宣科向互动式教学转变。教师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不断通过时代背景、课堂教学反馈、学生课程评价等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规划和教学方式,让“四史”教育点亮思政课程新篇章。

二、与科研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之中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内接受了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校期间也能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这成为他们创新创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四史”中关于信念信仰的力量、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等,都对创新创业所需的诚实守信、百折不挠、敢于尝试、开拓创新等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因此,应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实训室、实习基地、双创课程、创新创业大赛及训练营中,用“四史”中真实的记录来指引学生不忘初心,知古鉴今,忠于理想,敢闯会创,用实干创造价值,将之充分点燃并转化为大学生的学史爱国之心、科技强国之志、创新报国之行。

三、与实践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之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青年大学生学习“四史”,不但能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能从历史中读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追忆先烈、珍惜现在、面对未来,真正将信仰扛在肩上,以此定位精神坐标、指引人生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整合“四史”教育资源,为开展相关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创设条件,探索出“四史”学习教育融进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实地深入学习“四史”,是其坚定理想信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安排学生参观了莱芜战役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和章丘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在山东省省会大剧院观看了歌剧《沂蒙山》,鼓励学生参加“学四史,知国情”的研学寻访之旅及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并通过拓展实践平台,依托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丰富实践内容,孕育出实践成果,将之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载体固化呈现,在花式创意中唱响青年学子爱党爱国、向党报国的初心使命。此外,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不断突出育人重点,按年级和专业循序渐进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直播助农”志愿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开展“家电维修进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教育学生正确认知历史、全面了解国情、充分把握时代,使学生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书写在个人与家国同频共振的灿烂篇章里。

四、与文化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学校的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甚至校园建筑、人文景观等,都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其中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元素等均与“四史”一脉相承。因此,学校要深入挖掘“四史”的育人内涵,做好融合文章。具体来说,可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四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递给学生;开设“文化大讲堂”,举办专题讲座,从思想上端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不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作一批以历史事件和革命先驱为原型的歌舞、音乐、戏剧作品,开展“红色剧场”演出;访谈一些院校老前辈,抢救他们记忆中的党史、军史资料;通过“读、讲、绘、听、观、展”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在校园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丰富文化活动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广大青年学生生动、鲜活、深刻地学习“四史”、增强文化向心力,让“四史”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促相融。

五、与网络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新媒体平台之中

“四史”学习教育要想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需要插上新媒体“翅膀”,快速传播到青年学生的眼里、心里、脑里。通过新媒体矩阵建设,不断优化使用微信、微博、易班、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启“四史”学习教育“云课堂”,创新实现读、听、悟、谈四种“云上学习”模式。开设《我来读“四史”》专栏,由学生宣讲团按照原著章节、篇目进行分段录制,让全校师生收听、学习、领悟;开设《新闻速递》专栏,将校内各类“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四史”学习教育微氛围;开设《红色故事》专栏,以短视频的形式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点燃大学生学“四史”的热情。生动、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离不开幕后的运营团队。为此,要组建一支政治素养强、知识素养高、媒介素养好、技术水平扎实、充满热情与干劲的师生队伍,做到内容发布的及时性、实时性和常态性,保证教育频率和效率,把好网络舆情关。同时,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要突出参与性、互动性,图文并茂、影音共振,增强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感召力,以此来营造轻松自主、交互体验的常态化良性学习氛围,打造新媒体工作室。

六、与心理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3]。“四史”中所积淀的坚守信仰、忠于理想的革命精神,披荆斩棘、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心怀天下、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意志品质,勇于开拓、谋求发展的改革意识,坚定道路、追求卓越的自信气质等,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所必需的生命韧性和精神源泉。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中[4]。

具体说来,推动“四史”内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示范教材,知识上要做到“融合覆盖”。推进“四史”内容进“5 · 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情景剧、心理脱口秀,活动上要做到“融合再现”。推进“四史”内容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选聘培养、咨询场地建设和咨询氛围营造,服务上要做到“融合强化”。推进“四史”内容进心理健康测评、预警防控体系,干预上要做到“融合高效”。

通过多重融合,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变化,进而转变认知,改变自身行为。不断学习“四史”并体会感悟其中丰富的历史精神和英雄人物事迹,可以让学生以历史的智慧、榜样的力量积极培育自身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勇敢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七、与管理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校纪校规教育之中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走向辉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与党严明的纪律、高度的自律、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分不开。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一样。若想取得实效,就要在从严治校、依法治校上下功夫,在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上下功夫,让学生领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重要性。因此,学校要将“四史”中的管理性元素、法治性元素、纪律性元素深挖发散,结合学校的管理章程、校纪校规、文明自律公约等的修订完善,发动全校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让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也能成为“四史”教育、思政教育的育人手段。特别是校纪校规教育,学校要将“四史”融进校史、规章制度的编订修订工作中,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学生大一入学到大三实习离校,根据其成长特点,分年级分阶段教育引导,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落实落细,使学生逐步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引导他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懂法律守规矩、懂节制守自律,争做“四有”好青年。

八、与服务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德育与劳育之中

“四史”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与生活作风,这也是学校开展德育与劳育工作的首要源泉。因此,将“四史”教育融进其中,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明确服务育人职能,以德育为教育方针、以劳育为抓手,从以劳润德、以劳促勤、以劳启智三个层面实现“四史”学习教育与德育和劳育的相促相融。为此,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劳模事迹宣讲”,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深入人心;采用岗位体验、勤工助学、知识宣讲、演习演练等浸润式、体验式的育人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通过“劳动”征文、“光盘行动”打卡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文明守纪、实干笃行、敬业奉献的优良品质,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各项学习和生活。

九、与资助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励志励行教育之中

资助育人是国家倡导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产物,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响应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導受助学生树立自强、诚信、感恩、进取、奋斗、担当的良好品质[5],这是“四史”学习教育所要传达的内容之一。因此,可以将“四史”中的英雄人物、典型事件、成功案例、先进精神融合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在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助学贷款审批办理、勤工助学选聘上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审批发放等环节,尝试将“四史”元素精准注入,通过开展“诚信资助”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感恩励志”分享会、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类型、走访贫困户、举办赠书仪式等,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相融合的资助育人体系,以此全面提升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6],增强他们的爱党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知恩图报、发奋图强的意志品质,使之向人生理想勇敢迈进。

十、与组织育人相融,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党团建设之中

红色是“四史”学习教育的底色,也是学校党团建设的底色。二者的融合就是进行红色的双倍调和,用高饱和的“中国红”渲染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红”。将“四史”中共产党人用鲜血、汗水和泪水汇聚而成的革命胜利果实、新中国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创新举措、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基层党总支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大学生党员发展培训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红色精神教育学生,激发干劲,凝心聚力,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强化团组织的育人纽带职责,开展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红歌比赛、师生诵读等主题团日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忘死、奋斗不息的红色精神,从而受到触及心灵的教育。将“四史”学习教育同青马工程、团学干部训练营、团员发展、五四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发新时代共青团员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结语

“四史”内容博大精深,只有深入学习才能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十大育人”体系,是对“十大育人”体系的不断完善,是高职院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抓手,是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生动局面的良好开端[7]。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实现育人实效[8],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引导学生自觉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使之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猜你喜欢
四史思想政治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