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2022-07-24 12:13商兆鑫
唯实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商兆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选择。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期,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上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其目的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列宁强调,只有社會主义能够“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还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必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富裕生活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一百年来,正是在初心使命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前赴后继,代代接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为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确立“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战略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系统谋划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

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又重申这一目标要求。“实质性进展”的表述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也让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期盼。目前,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安排。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持续深入推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需要辩证处理好五大关系。

辩证处理共同和富裕的关系。“富裕”体现的是社会总体的财富水平,代表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共同”体现的是财富的占有方式,代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共同富裕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富裕”是基础,“共同”是关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做大做强社会财富,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而实行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更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作用,不断消除两极分化,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收入差距,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打牢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

辯证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丰盈的多维度富裕。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坚实、先进的物质文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会缺乏昂首于世的物质基础。只有物质财富不断积累,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在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上。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要求实现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辩证统一起来,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辩证处理共建和共享的关系。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而且要聚焦聚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就共建与共享的关系而言,“共建”是基础,“共享”是目标。“共建”就是指把共同富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连接起来,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营造利企便民的营商环境,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释放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潜能,最大激发民智,广泛汇聚民力,让人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就是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要坚持把目标的一贯性与发展的阶段性、主观设定预期与现实条件可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有机统一起来,循序渐进推进共享发展,使居民收入的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大众福利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辩证处理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实现人人共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也就是人人共享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共享和共富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共享发展主要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体现了我国共享发展的基本遵循和实践特点,也体现了共享和共富之间统一性和差别性的辩证关系。渐进共享进一步表明共享本身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从共享到共富更是如此,这也体现了共享和共富之间的差别性。认识共享和共富的差别性,有利于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实际出发,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清先富带动后富的现实性。统筹考虑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的关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既要尽力而为,积极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又要量力而行,避免寅吃卯粮,切实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奋斗实践中走向共同富裕。

辩证处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有效统筹效率与公平,让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同时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虽然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但市场配置资源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市场自身无法有效协调。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辩证把握“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利用好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也要驾驭好市场经济服务于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尤其要通过初次分配推动财富流动,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通过保障公平、防止和克服两极分化,尤其要通过再分配优化财富运行秩序,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共同富裕中“无形的手”作用发挥的关键是要加快推动无障碍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市场经济下的平均利润,防止部分经济部门出现财富过度集中和非正常利润现象;“有形的手”作用发挥的关键是要加大政府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集中更多财力用于兜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止低收入人群的阶层固化。

三、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目标。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定不移将共同富裕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提出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尽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但共同富裕的政策取向一直没有改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奇迹,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同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需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来凝聚共同富裕共识、坚定共同富裕方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保证党和国家共同富裕政策的连续性,进而扎实有效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狭义上的物质财富的富裕,而是广义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因此,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富裕,就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依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从本质上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共同富裕是收入分配问题,但根本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不断做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因此,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进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产出。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让人民群众勤劳创新致富,使绝大多数人步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键是要通过整体性的发展,达到全面性的目的。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新发展理念促进高水平治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注重兼顾城乡间、区域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经济与社会间的平衡,实现各领域各方面联动发展。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安全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从整体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出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和现代化。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手段,也是实现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大多是限制开发区、生态涵养区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工业化水平低,故而碳排放程度低。要坚持绿色发展,就可以通过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碳汇交易市场,促使生态受益区和高碳排放的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财政补偿和购买碳排放权,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增加和实现共同富裕。四是要坚持开放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落后以及人民群众增收缓慢,除了自然条件原因,大多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低,不能充分分享开放红利。因此,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落下”,必须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让更多产业、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向这些地区,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五是要坚持共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而且要聚焦聚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新时代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注重拓展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创新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仅要在共享发展中实现治理现代化,更要在治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发展格局,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瞄准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环节向前推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重点,突出向农业农村、基层一线和相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大力探索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行业协调发展的路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要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加快形成各区域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健全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客观基础有别,坚持协调发展就必须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在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发挥先富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东部地区带动未富的中西部尤其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区域层面来看,就是要发挥都市中心城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都市区组团式发展,着力培育郊区新城,促进区域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梯度转移与集聚,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二是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农业、农村、农民是薄弱环节。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善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三是要强化行业协调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促进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快构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体制机制,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技改贷款的规模,加大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的力度,推动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消除扭曲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基础,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平等对待各类市場主体,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四是要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使中低收入群体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要不断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格局,完善再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税收着重调节过高收入,以转移支付来惠及更多低收入人群,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

夯实制度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需要一整套更加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保障。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社保等调节力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格局。一是要规范调节收入分配秩序。在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过程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适度调节过高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让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二是要优化财政配置结构。财政资源要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盼。转移支付要更加注重向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基层倾斜,为缩小地区差距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协调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发展,整合优化社会保障结构,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安全网”。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办公室)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