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化”融合研究

2022-07-24 23:04李丽
大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丽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价值深远,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协同创新。文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维度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化”深度融合机制,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158-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从党的十八大明确要“建设文化强国”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彰显。“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而是要真正践行,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夯实了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全面提升时代新人培养质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背景

当前的时代背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理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受到高度重视,其重要地位被提升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独特标识” 以及“根和魂”的高度[1]。习近平同志在多个重大场合的讲话中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价值,注重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全社会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为其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时空境遇。

鲜明的政策导向。2014 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2016 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3]。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要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4]。《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5]。2019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这些论述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科学指引。

迫切的现实需要。目前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状况不尽如人意。虽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实际效果仍然不佳。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行动上未落实落细,推进力度不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缺场情况。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自觉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使命,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态度淡漠、传承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仍存在。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纷繁复杂,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兴起,给大学生带来多元文化的同时,也猛烈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易受不良因素影响,随着利己、享乐、拜金等错误价值观的冲击和腐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综合素质与社会期望仍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迫切需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实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我们以独立学院大学生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对象为1300名在校大学生,调研内容涉及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践行等方面。此次調研主要采取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天津市范围内向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9所独立院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性质、政治面貌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293份,同时结合访谈,点面结合地进行调研。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1.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具有理性认识,认同感较高。调查结果显示,89.1%的学生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了解或有一定了解,仅有10.9%的大学生表示了解很少;近100%的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6.31%的学生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将得到国人甚至全世界的发扬”;对“如何看待部分青年学生出现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91.26%的学生认为不能以点概面;99.3%的大学生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大或有一定影响。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较高认同感,能够认识并肯定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

2.大部分学生在符合客观需求的情况下,能够躬身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认可的基础上,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将思想转化为实践的动力。调查结果显示:52.9%的大学生完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46.33%的学生偶尔践行;31.55%的大学生一定会参加学校举办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66.28%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参加。这表明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程度

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二者融合内容和融合形式三方面调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能理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近乎100%的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重大。对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否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58.39%的大学生表示能感受到,41.61%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或没感受到。仅有41.07%的大学生会“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1.55%的大学生“一定会参加传统文化类活动”,表明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在动机不足,主动性不高。

2.融入内容有待丰富。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在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您能感受到哪些优秀传统文化”问题的回答中,文学艺术居于榜首,传统节日、书法绘画、民族风俗等内容各高校均有涉及。大学生对“传统手艺、民族风俗、文物古迹、传统节日、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古典乐器”等方面都比较期待。33.60%的大学生“非常满意”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效果,55.3%的大学生“基本满意”,11.10%的大学生不了解。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期待,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

3.融入形式有待改进。调查结果显示:课堂教授仍是大学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95.7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或开设相关课程,97.83%的大学生表示会选修相关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情况,32.0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开设或不清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效果,74.63%的大学生表示有涉及,但讲授比较零散,居于问题之首;48.4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较为古板,39.91%的学生认为设施陈旧,难以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彩,27.15%的学生表示内容晦涩难懂。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融入力度不足,对传统文化类活动开展情况,仅有20.11%的大学生选择经常举行,10.36%的大学生选择从不举行;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仅占25.83%。以上调查数据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融合力度不足,校园文化环境有待优化。对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渐渐被忽略了。你认为是哪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74.01%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文化氛围和宣传,表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校园文化品位有待提高、设施不完善、底蕴不够、建设缺乏整体性等一系列问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透视

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诸多因素掣肘二者的深度融合。

(一)教育主体队伍薄弱

当前教育主体队伍还远未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标准。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社团指导教师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功底和知识储备,缺乏交叉研究能力,难以达到使二者深度融合的高水准和高要求。二是进行融合教育的主体队伍数量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散于多门学科之中,教育者本身也多是研究其他学科的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不够透彻。即使有从事专门研究、教育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课程安排也很满,还会被社会机构或者企业邀请讲学,教学时间紧张。着力打造一支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二者有效深度融合的关键。

(二)大学生难以把握传统文化精髓,主动性欠缺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实效起着关键性作用。调研显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具有理性认识,认同感较高,但在积累广度、深度方面并不乐观,对传统文化具体精神内核的理解流于表面,欠缺学习主动性。超过10%的大学生要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摇摆不定,要么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还有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只停留在思想层面,实际践行出现偏差,这反映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融合深度不足,并未内化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加之,大学生自身阅历与知识结构有限,易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追求视觉上的娱乐化与感官化,缺乏足够的兴趣与耐心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融入载体运用不充分

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学生期待“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文化氛围”“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完善课程教学,加强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开展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宣传,激发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运用网络媒介开展宣传”。调研显示,二者融合的载体运用教育并不充分。一是课堂教学主渠道有待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修课程,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多或少会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但难以进行系统化讲授。二是校园实践载体运用欠佳。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中,传统文化类活动并无相应的组织规划,多是依靠学生组织或社团以日常随机的状态开展,如汉服展示、书画展示等,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强烈的体验需求,导致参与度低、辐射范围有限。三是新媒体运用不足。各高校虽然创建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但存在各自为战、厚此薄彼的现象,分散了有限的内容和受众资源,导致事倍功半。

(四)融入环境欠佳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能够激励、约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营造“养正”特色校园文化环境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调研显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总体评价不太高,74.01%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文化氛围和宣传,表明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阵地上有一定缺失。部分高校虽然有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但内容过于表面肤浅,难以深植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意义不够深刻。此外,家庭耳濡目染和社会宣传也是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比例均达到50%以上。网络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各环境要素之间的交流,但相对于高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品德养成和素质培养仍处于自发阶段,易受多元文化冲击和负面因素影响,难以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循环的交流圈,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和界限被逐渐模糊,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一体化”融合路径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融合,即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维度,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实现有效融合,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教育主体层面,打造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首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凸显意识形态的同时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色,注重将其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思想精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1]。其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再教育。整合优质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学习内容,例如举办研修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定期邀请有造诣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提供网络学习平台等,通过互动和切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深度挖掘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联系,提升理论水平。

2.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团干部、社团指导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对接,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理论灌输结合实践感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辅导员、班主任、党团干部、社团指导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优势,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时代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组建工作团队,探索集体备课、分专题教育、必修选修相结合等模式,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教育过程不仅要言传,更要注重身教,用师者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师德感召学生,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教育客体层面,加强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自觉性

大学生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是理论的接收者和实践的执行者。他们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要想有效地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就要注重提升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自觉性。高校要以大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博大精深内涵的认识,加强对其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全面把握,增强对其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和突出优势的理解以及了解其对个人成长和民族振兴的深远价值,引导大学生提升理论素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要注重开展传统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加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典型的宣传,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教育介体方面,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新堡垒

1.构建多维立体化的“新媒体+教育”融合模式 。运用新媒体平台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要因势谋动,也要守正创新。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运用新媒体宣传、新媒体文化、新媒体服务、新媒体与线下融合四个载体,构建多维立体化的“新媒体+教育”融合模式。搭建具有学校特色,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加的活动平台,比如在官方微博、微信等设置传统文化专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大道理”化为“小故事”,将“大思想”融入“微活动”,将“大问题”转为“小细节”,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常态化地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维持与延展,使之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要打造综合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延续学习热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递文化正能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有效渗透、传递给学生。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固化模式,辅以新媒体平台,共享名家大师网络公开课、讲座视频等优质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带动人气聚集,线下主题实践同频共振,实现由关注到参与、由学习到提升的转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互补、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建立“知行合一”实践育人机制。高校要建立“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机制,以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为载体,以承载丰盈民俗传统的各类传统节日为依托,以饱含人文情怀的传统人物事迹为支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参与式活动,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打造“第二课堂”实践品牌。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组织开展历史遗迹参观、乡土人情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悠久历史、感悟文化魅力、深植家国情怀。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借助仪式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邀请相关专家,为大学生做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深入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让大学生觉得传统文化晦涩难懂。二是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根据当地的人文资源和文化特色,与优秀传统文化场馆或遗址进行合作,开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校外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底蕴,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其形成文化认同。

(四)在教育环体方面,营造富有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文化氛围,全面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注重环境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载体”等校园文化建设支撑平台,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建设校园文明修身文化,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学业道德、个人品德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实现文化内容创新,努力创建一个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校风美好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人文文化环境,积极搭建平台,举办高层次文化学术讲座、青年文化节、校园艺术节等人文教育活动,活跃校园人文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人文底蕴。突出办学特点,创作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化作品,利用走廊、教室、橱窗等校园建筑布置实物造型,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觉感受,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家庭和社会也要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同高校增进沟通以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大思政环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深远,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协同创新。“四维一体化”深度融合机制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维度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有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强化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帮助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促使其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燕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2]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实施[N].中国教育报,2014-04-02(3).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1-26(6).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