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多诺的文化批判思想

2022-07-24 12:08陈洁
今古文创 2022年26期
关键词:阿多诺理性

陈洁

【摘要】 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启蒙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而思想的启蒙则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看世界的眼光。最初的启蒙与祛除蒙昧,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联系在一起,随着理性持有者权力意志的扩大,启蒙理性变成了权威性的理性神话,围困了人的主体性,造成了启蒙的背离。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深重危机正是文明的启蒙意义不断丧失的表征。阿多诺溯源启蒙的本质,从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具体批判来反思文明危机的因果:主体意志的膨胀在淹没客体的同时也吞噬了自我,同一性原则建构统一秩序的背后是差异性的丧失和主体性的缺位。

【关键词】 阿多诺;主体丧失;理性;文化工业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6-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6.016

一、前言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它在文明的扩张中显现了萌芽,又在社会的新旧矛盾日益激烈之际,伴着民主与解放的呼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工业革命的陆续开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笼罩在西方社会的教会神权被削弱、被瓦解。资本主义者高扬着反封建、反教会、张扬理性、发现人性的大旗,打开了近代文明的大門,然而这种社会形态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却失去了促进文明启蒙的原初意义,变成了新的权威力量挤压着人的生存。面对资本家们为未来社会绘制的虚幻蓝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①资本家在启蒙的遮蔽下一步步建构了资本逻辑的话语体系,使得一切事物都打上了资本的烙印,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也使人日益在生存的手段和本质之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

20世纪的西方国家从自然资本主义时期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当时的西方世界前后经历一战和二战,又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都暴露了出来,社会矛盾尖锐,文明的危机已经赤裸裸地摆在了人们面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并在新的形势下针对西方社会各种异化危机做出了新的阐释,西奥多·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将锐利的眼光投射到现代文明精神危机的起源——启蒙身上,反思启蒙本体中的背反因素如何在启蒙主体的统治下走向极端,将开化的文明重新带入一种新的野蛮状态。启蒙从对神话的拒斥开始,发展到最后却认同并发展了神话逻辑,走入了相反的立场。

在原始社会中,神话是原初民看待世界的眼光,外在自然界对于人来说是神秘而不可知的,人们将自身想象和期待寄托在外在神秘力量上,这就产生了早期的神话和巫术崇拜。封建主义社会形态的确立,使神话被权力意志编入统治话语体系,权威性和神秘性进一步增强,作为主观想象的神话被建构为人类社会统治秩序的一部分,挤压了人的生存空间。启蒙正是以打破权威、解构神秘、捍卫人权为立足点,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启蒙主义者的眼中,知识是开民智的工具,理性是看待外在世界的客观眼光,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知识和理性在社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的过程,但这些范畴却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知识成了权威的变形,技术理性的发展使得人和工具的界限不再明确,启蒙的手段变成了控制人性的工具。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正是站在对启蒙理性反思的角度上展开批判的。阿多诺指出启蒙者运用启蒙理性来统治社会,并没有实现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最初承诺,反而使其变成了压迫人的工具。

二、吞噬客体的主体丧失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通过劳动建立与外界世界的联系,劳动产生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使意识脱离了物质有了自己的独立外观,主体性观念正是在人有意识地对对象世界进行改造时生成的。所谓主体性即人类为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与自然建立的一种对照观念,是一种辩证的主客体认知。原始的神话是较早的人的主体意志的表达,自然的不可控威胁了人还尚且混沌的自我意识,人将自身意志投射到非自然力量的身上以此达到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把握即产生了神话,人的主体性观念即体现在对神话的主观建构上。神权体系瓦解后,知识和理性成了人彰显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人从外在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和真理打破了世界不可知的认知,使外在世界以程式的方式为人所掌握。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把握客观对象而产生的知识,失去了客观性的内在特质,显示出了主体唯一的表征,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在主体意识的膨胀中变成了人对自然的统治,进而变成对人自身的统治。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人成为一种商品,人的价值服从于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于劳动产品与劳动的分离,生产资料的持有者与劳动者相对立,人在劳动中只能获得工具性和功能性的身份,这使得劳动产生的不再是人的主体力量而是异己力量,异化劳动对人进行围困,反过来操纵了人的生存。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中人的异化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劳动者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表现为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个人生存的手段。” ②主体成了空洞的能指,人改造自然本是为了彰显主体性,却一步步在主体意志的被异化中丧失了立场,走向了相反的境地。阿多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将主客体的关系看成是辩证的而非二元对立,他把客体放在优先的地位,指出主体中包含着客体的因素,主体在客体中确认主体性,一旦客体在主体的压抑下失去了客体性,主体性也无法存在。他借用了本雅明的“星丛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共同存在。他溯源现代文明的精神伊始,认为人在加深对外部自然控制的同时也在加深对主体内在自然的控制,而异化是主体吞噬客体成为唯一的必然结果。

三、灵肉分离的理性悖论

灵肉关系的命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们将无法解释的事物都归入神秘不可知的鬼神之中,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观念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古希腊哲学中,灵魂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灵魂不朽,在进入肉体后会受到限制,只有通过对理式的回忆和学习才能触碰到真正的理式世界。早期对灵肉关系的论述就牵涉到一个重要的观点,理论家们认为灵魂应是理性的,而肉体总是和不可控的情欲联系在一起,因而主张灵魂高于肉体,要节制情欲发展理性。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笛卡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我思故我在”,他将人存在的本质和理性联系起来,主张唯理论,打破了灵魂学说的权威地位。康德并不赞同唯理论的片面阐述,他将人的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分隔开,感性世界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概念认知来把握,而理性世界是本体世界,指向人的道德和自由,无法在现象界通达,他认为只有在把握事物的同质性和思想同一性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将绝对理念视为万事万物的核心,在黑格尔的观念体系中,理念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应有归宿,理念和自由相联结,人通过理性改造外在对象世界,克服自身的片面性最终走向最高的理念世界,从而获得自由,在黑格尔这里内在世界将外在世界统摄为一体的同一性观念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是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启蒙主义者们将理性带入了现实世界,使自然科学的技术理性从理性本体中脱离出来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理性本身走入困境。这便是阿多诺反思和批判的起点,阿多诺认为:“理性越是毫无约束地演变成一种凌驾于大自然的绝对力量并因此而忘却自己,那么它就越是倒退到大自然,一如疯狂的自我肯定;只有作为对大自然的沉思,它才是超自然的。” ③阿多诺反对理性的過度扩张导致的对自然空间的挤压,这种对自然的控制发展到最后就会变成人自身的负累。

资本主义的启蒙是主张理智压制情欲,超我战胜本我的启蒙。资本主义者建构了一套对身体和意志的规训体制,在这一体制中,技术理性是至高的世界法则,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机械化的运作和精密的计算而穷尽,这也造成了人在机械化的文明中无法张扬自然本性的后果。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理性的难题在于理性的持有者与理性自身之间实际上是处于对立状态。” ④理性原应与自由联系在一起,然而维护统治秩序的人同样也是理性的发言人,理性自身中存在的矛盾的一面与工业文明合谋,抛弃了理性的自然一面,变成了同一性的确证,即所谓工具理性,通过否定异质性和特殊性来建立普遍的和抽象的一套不容置喙的概念法则,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这个概念法则的运行之下。如果离开权威法则,要么被吞噬,要么被排斥。理性应是辩证的,但理性的持有人却将理性变成了秩序和数字法则的单一代表,这种排他性同质化的发展势必会导致个人身心的分离,使理性下的人无法达到理性的最终旨归:自由。

四、消解个性的工业神话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是在当时尖锐的劳资矛盾下提出的,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时期,消费主义混同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之下,使得马克思主义所提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不再作为尖锐的外在矛盾而出现,更多地变成了一种隐形的意识形态控制。消费主义下一切事物都打上符号化价值的印记,物质生产资料匮乏的现象不再存在,转而变成一种丰盛的境况,以前物品的功能性价值被符号化价值所取代,人拥有物并不是拥有物的实体而是拥有物品的符号价值,甚至于人存在的方式也体现为一种符号化的表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批判了消费异化的种种问题,最早卢卡契提出了“物化”的概念,进一步指出异化使得人的价值变成了物的价值,人和物画上等号,而这种物化存在在人生活的各方面,甚至在精神领域也出现了物化意识;弗洛姆从人的精神角度出发,指出异化消费改变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体验,异化人的本体,使人变成陌生的自己。马尔库塞认为文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消费话语的代名词,一体化的文化生产将人的批判性力量完全剥离,使人沦为单向度的人,而阿多诺则站在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立场上,针对文化工业生产下的现象展开具体分析,他看到了大众文化隐含的意识形态控制功能,认为文化工业的规模化、同质化生产会消磨个体性和差异性,从而消解人的主体性。

阿多诺出生于音乐世家,音乐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对音乐的看法渗透在对文化的批判里,他看到了在大众文化中,内外和谐的严肃音乐无人欣赏,程式化的流行音乐却大行其道的现状,指出在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控制下,人们被动地接受和认同大众文化标定下的工业艺术,丧失了艺术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进一步指出人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思考。资本主义建构了意识形态化为符号编码的工业神话,文化和艺术原本能启迪人的心智,是人的心灵净土,然而在消费社会下文化艺术产品变成工厂流水线下的商品,打上了标准化和程式化的烙印,文化对人的精神的滋养变成了温柔的控制,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变成消费逻辑的赞同者和拥护者,消费变成人找不到自身的虚假栖息地,成为人彰显自我主体性的方式,然而人所谓的追求自我和张扬个性,也不过是追求被建构过的同一的符号身份,个性被同一性收编,人的主体意志普遍缺失,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阿多诺从音乐展开批判,又希望最终的解救之法回归到音乐上,他期待反同一性、具有高度自主性的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来拯救社会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他对艺术的阐释表明了他对消灭差异而单方面追求普遍的思维逻辑的批判,他主张应用一种反同质化的批判逻辑来解决同一性逻辑下人的异化问题。

五、结语

阿多诺以促进现代文明发展的启蒙力量为起始点,探讨了文明产生危机的根源。他认为在文明的启蒙中,人以知识和理性建构自我,却使自我主体在工具理性的不断压迫下走向消解,这一背离原初意义的发展走向实际上是理性主体对事物辩证性的忽视,理性本身就包含了工具性的因素,主体也无法在没有客体对象时确证自我,资本主义的异化危机揭示了消解对照的客体,在二元对立中追求同一压制差异的逻辑是错误的。只有主张非同一性的发展,使人自然生成与客体对照但并不相互阻碍的主体性,才能改变人的异化境遇。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立足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文化工业的全面分析,批判的锋芒直指资本主义和消费话语对人潜移默化地异化,他的批判理论对后世其他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阿多诺认为辩证法的本质就是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辩证法有一定的偏离,他将现实的反叛任务寄托在音乐艺术身上,也不免又走入了一种乌托邦式的陷阱。

注释:

①(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②马克思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同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5页。

③(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7页。

④(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参考文献:

[1](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德)泰奥多尔·W·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M].曹俊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4](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5]马克思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同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6]闫方洁.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7]陈胜云.否定的现代性 理解阿多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8]寇瑶著.文化批判与审美乌托邦: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9]凌海衡.交往自由与现代艺术:重读阿多诺的审美批判理论及其政治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0]欧阳谦.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初探[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11]谭咏莹.阿多诺音乐哲学中的非同一性思想研究[D].深圳大学,2019.

[12]王楠.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20.

[13]李轶璇.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下人的存在——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J].山东工会论坛,2016,22(06):122-124.

[14]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J].中国社會科学,2018,(04):24-41+204-205.

[15]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的演进及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8,(06):137-141.

猜你喜欢
阿多诺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客观理性看待“小麦换房”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浅析阿多诺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
西方美学中关于“丑”的概念研究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无语与言说、个体与社区:西方大屠杀研究的辩证
道德律自明性的根源:早期市民阶层的理性激情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