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业产业遇上数字经济

2022-07-25 02:51陈敏
公民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重庆市数字化数字

陈敏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到,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

受全国人大财经委委托,今年5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围绕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并听取市级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调研中,关于农业农村发展如何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数字技术如何与农业产业融合,备受关注。

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如雨后春笋

重庆市山地丘陵占九成多,大部分是“鸡窝地”“巴掌田”,耕种难度大、产业收益低。

如何发展智慧农业,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开始了先行先试。青龙村在全市率先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以“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决策”为主线,对2000多亩柑橘果园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

在果园内,只需要一个操作员控制,机器就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高效作业。运用“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从“半休眠期”到“果实着色期”,柑橘生长的10个阶段尽在掌握,肥水管护、病虫防治都能实时监控。

如今在青龙村,物联网、大数据引领的“无人化”果园正在逐步替代看天浇水、靠经验施肥的传统耕作模式,基本实现了果园数据“全覆盖”、精准管护“全过程”、农机协同“全自动”,果园管护成本降低50%,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商品果率從30%提高到90%,亩均增收1万余元,被评为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不仅促进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创新供给和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

“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重塑了农业全产业链,精细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形成,农业发展进入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的新阶段。”调研时,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2018年以来,重庆市聚焦智能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关键环节改造提升为重点,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积极探索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比如:围绕粮猪菜保供产业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开展智慧农业技术攻关和智能化先行试点,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销售、安全追溯4个关键环节融合应用。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40个。

AI、5G、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和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等创新技术成果逐步投入数字农业建设,智慧养殖等创新应用模式逐步成熟。如:市农科院建设的鱼菜共生AI工厂,是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数据采集链最长的鱼菜共生研发平台,其15亩土地年产100吨鱼、160吨菜,年产值超800万元,获批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科技赋能让农民得实惠

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还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村里过去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土地分散,二是缺少劳动力。”青龙村党总支书记告诉记者,土地宜机化改造后,统一种植中熟、晚熟柑橘品种,建成丘陵山区现代化水果基地。目前,该村种植晚熟柑橘6万余株,行间套种大豆、荞麦、土豆等特色经济作物1100余亩。同时,青龙村还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全村51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其中303户又以资金入股。在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大会上517户“股东”共领到了101.2万元分红。

柑橘种下后有三年无果期,青龙村组建全市首个农机专业服务队,购入先进的农机具,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管护,此外,还承接社会化服务。

产业的发展,还催生了一大批职业农民。村民罗光全此前种植柑橘,每年毛收入不过1万余元。如今村里统一发展柑橘后,他成了一名管理技术员,年收入提高到4万余元。

在重庆市,电商的飞速发展也让农民受益良多。

新农人曾永良和陈小蓉夫妇,在万州区沙河街道孙家村是出了名的电商达人。

4年前,陈小蓉从外地回到家乡。彼时,微信正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微信朋友圈带货让陈小蓉看到了商机,并试着在朋友圈推广自家血橙。

尝到甜头后,陈小蓉夫妇又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网店。如今,抖音的迅速传播让他们嗅到了更大的商机。空闲时候,他们会拿着直播设备进入田间,让网友看到农产品生长、采摘的全过程。正是这样的视频在短短半年内吸引近3万人关注,多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件水果。

据了解,在培育农产品数字消费新模式方面,重庆市积极实施电商直播带货专项工程,打造产地直播基地和C2M超级工厂,组织开展了100余场线上促销和直播带货活动。同时,大力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探索“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85%。

在打造数字消费新平台方面,重庆市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武隆、开州、万州、巫山等4个区县获评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县(升级版)。2021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达317.72亿元,同比增长30.58%。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服务能力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主要生产资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动能。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数字化转型。

在这方面,重庆市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编制印发了《重庆市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再如:为降低农产品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编制印发了《重庆市“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指导全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

据《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重庆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达到4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为强化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管理和应用,重庆市还构建了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了行(产)业全域数据资源库20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猪、柑橘、脆李等7个区域性单品种大数据管理平台。如:巫山县以“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为主线,对全县1604家20亩以上标准果园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初步打通了产、销、供、服各环节数据壁垒,全县18.9万亩数字化脆李果园,节约成本50%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近80%。

虽然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服务水平。

调研中,市农业农村委就表示,当前,全市农业数字化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经营主体的数字化应用、农民的数字技能等均存在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要求的问题。同时,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应用服务不广、数字技能不强等诸多短板。而各区县和生产基地自行购置开发的农业生产管理软件功能大体雷同、数据格式各异,导致重复建设、数据难以共享,并且部门间分头建设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涉农电商平台,泛平台化、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突出。

“目前,对数字农业在因势利导、经验吸收、阶段特点等方面的精细化规划还不完善。”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前期投入较大,农业生产者无力投资建设,多数数字农业项目以政府补贴形式推动实施,但财政资金对数字农业领域投入规模相对偏小,且鼓励社会资本向数字农业投入的专项政策和措施还未出台,导致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作用不明显。

如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数字农业发展,让“三农”早日享受数字红利?

在此次市人大常委會的调研中,有建议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必须围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以数字精准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打造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的双轮驱动良性发展机制,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装备制造能力,大力开展示范推广应用,探索形成数字农业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也有建议称,可以通过直接补贴或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的形式提高数字农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完善农业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鼓励应用型人才“沉下去”。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专员培训工程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促进传统农民向符合智慧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农人”转型。

此外,在加快数字农业创新和应用转化方面,应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及法律保障,比如: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强化集成创新,重点支持农业传感器、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再如:积极探索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用场景,打造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载体多元的信息服务产品,将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深化农业知识产权改革,加大数字农业的财政支持及贷款、税收等优惠力度,引导农业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数字农业建设。

猜你喜欢
重庆市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