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双高工程”绩效体系设计与实践

2022-07-26 01:15陈利军孙晓洁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高高水平指标体系

陈利军,孙晓洁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发展改革处,河南 郑州 450018)

一、高职院校“双高工程”建设背景

为积极响应国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于2019年3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2]96。2019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双高工程”),提出要按照建设教育强省和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3]。2020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遴选34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4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国家“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是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主要建设内容是“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一加强”指加强党的建设,“四打造”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五提升”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河南省“双高工程”立足国家“双高计划”,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国内一流和特色鲜明,主要建设内容是“一落实、四打造、五提升”[4]29,两者的对应关系如表1。

表1 国家“双高计划”与河南省“双高工程”主要任务对照表

二、省级“双高工程”指标体系设计

笔者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例,探讨省级“双高工程”指标体系设计。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单位,提出“一二三四”的建设思路。“一”:围绕一个目标,即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二”:拉紧两条标线。其一是绝对水平标线,面向全国双高校和专业群建设院校,拉紧同台竞技的横向标线;其二是相对水平标线,立足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拉紧自我设定目标完成度标线。“三”:把握三个维度,即空间维度上抓特色、立稳坐标;时间维度上正本清源、守正创新;速度维度上合理调节、奋力前进。“四”:突出四个融合。其一是融汇国家“双高”校的政策要求、参照国家“双高”校对标校的关键指标和标志性成果;其二是融入国家战略、服务河南省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其三是融合职业教育“技能人才摇篮和技术服务高地”的办学定位;其四是融合学校的治校办学理念。

(一)省级“双高工程”指标体系设计

学校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全方位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中的9类基础指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56项任务、国家“双高”校20项热点标志性成果和国家“双高”多所对标校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内涵提升要求,完成《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双高”建设指标》,包括11项任务、43项二级指标、273项三级指标,其中国家级项目46类(项)、省级项目82项。在此基础上,梳理完成学校“双高工程”指标分解一览表,对三级指标分为量化类和制度标准类指标,同时对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认领的指标也进行了精准匹配。

(二)建设省级“双高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

学校在2020年11月完成“双高”指标体系设计并启动“双高工程”建设以来,自主研发“双高工程”建设管理平台(见图1),通过数字化手段推进“双高工程”建设工作。该平台由“任务管理平台”和“绩效管理平台”组成,其中“任务管理平台”承担着学校各建设单位的任务填报、计划管理、进度管理、预警信息、通知公告和学校声誉等功能,主要模块包括数据监控、任务工程管理、后台管理,其中数据监控模块包括重要指标监控和过程材料监控,任务过程管理包括计划管理、过程管理、检查管理、任务改进,后台管理包括用户管理、人员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角色管理、角色类别管理、权限管理。

图1 “双高工程”建设管理平台

(三)“双高工程”绩效管理体系

“双高工程”绩效管理平台基于任务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双高”建设过程中繁杂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全局优化和管理,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实现过程清晰、数据精准、分析客观。

“双高工程”建设是持续理论研究并深化指标内涵认知的过程,是不断实践探索并丰富建设成果经验的过程。学校以“双高工程”建设管理平台为载体,梳理出11项任务中的154类(项)可量化三级指标,并细化为15子类,明确建设标准、确定数据来源和规范填报要求(见表2)。

表2 可量化三级指标15个子类

学校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作为重点,突出“绩效牵引”、凸显“高质量建设”、体现“特色发展”,立足工作实际,以保障促发展、补短板锻长板,以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衡量可评价、体现项目核心成果为原则设计绩效指标体系,标志性成果指标分为国家级、省级、其他等三个级别,给予相应的积分标准,如国家级成果积10分,如果获得突破性成果或作出突出贡献,提高分值;省级成果积4分,其他级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1—2分不等,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双高工程”绩效积分管理方法》。

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双高学校建设数据采集表”的要求[5],“‘双高计划’学校需要提供5个左右反映十大建设任务的案例,原则上每个案例字数不少于500字”,学校确定了“实时数据采集+学期绩效报告+阶段典型案例”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双高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数据,生成《“双高工程”建设任务统计表》。管理平台分学期自动生成绩效报告,形成《“双高工程”建设任务分年度(分学期)工作报告》,阶段征集各部门省级以上成果的典型经验与工作机制,汇集成册《“双高工程”典型案例》。

经过一年探索,在基础性数据填报工作中形成了以下工作经验:第一,需要达标才能积分的指标,未达标时不积分,由相关部门出具证明后,统一积分。第二,在学校总体“双高”指标体系及各学院指标体系中,个别指标进行了拆分、名称修改及指标新增等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标分配到各学院的任务建设列表。第三,凡联合申报省级以上项目者,主持单位、参与部门分别按省级和厅级积分。个人由于工作调动,取得的成果归属原部门。第四,各二级学院的校内兼课教师的建设成果,由各二级学院汇总、统计上报。

三、省级“双高工程”工作机制

“双高工程”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其指标体系设计逻辑严密、绩效评价强调多元共治。我们在建设中形成了三个工作机制:

第一个机制是规范管理与统一数据标准。“双高工程”建设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治理实践是要在价值的正当性、决策的正确性、方法的适切性中寻求统一[6]10。建设成果的填报规范遵循《高等教育事业统计调查表》和《职业院校质量年报》,从而将多项数据填报工作的标准统一起来。合作申报项目蔚然成风,省级10多个项目均有多部门联合申报,不少建设成效是全新的,需要多部门协同进行标准认定。行业企业捐赠、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等都需要明晰的工作机制与管理办法。

第二个机制是系统推进。“双高工程”指标体系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要相互印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要协同发展,通过“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政行企校’多方共赢”模式(见图2),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相融合,将离散指标达成与系统成效相统一,将平台的建设融入河南和郑州的产业经济发展中,政行企校利益相关方深度互动、多方共赢,同时将指标成果系列化,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建设相得益彰,凸显职教的跨界、融合和重构的特征。

图2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政行企校”多方共赢”

第三个机制是示范引领。“双高工程”的建设必然是平地起高原、高原起高峰的动态发展过程,其中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就尤为必要,如商务学院的社会服务效能最好,外语旅游学院的教材建设奖贡献突出,艺术设计学院的专利(软著)申请量最多;高层次人才的价值凸显,一个学院引进的中原教学名师,参与省级以上标准研制5项、纵向科研经费到账近百万元。

四、问题与展望

学校“双高工程”建设近一年半,形成了绩效评价体系,深化了各部门对“双高工程”的认知,有效地推进了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毋庸讳言,“双高工程”作为一项提升学校组织能力的系统工程,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别是标志性成果的培育,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开放办学意识、学习意识、成果意识、版权意识、社会服务意识等五种意识等。职业教育是跨界融合的职业教育,只有主动打造“政行企校”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规模企业的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地方经济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当地离不开,同行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双高高水平指标体系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