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角度浅谈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工作的发展

2022-07-27 07:58何立刘丹阳
环境与发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持久性公约检索

何立,刘丹阳

(1.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物与土壤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2.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

期刊文献是当前科研进展与成果发表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途径,对主题文献的索引和研究也是目前科研和行业工作者、政府部门获取知识与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自2001 年中国正式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国内社会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持续提升,众多科研工作者将研究成果以文献的形式进行发表,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主题文献数据库。通过对我国POPs 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政府管理部门推进POPs 管控工作的历程,可以对中国POPs 研究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发现当前我国在POPs 研究领域及文献积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分析方法

1.1 国内POPs中文期刊文献发表量分析

在中国知网上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12月底,可检索到相关中文学术期刊文献1257 篇。发表时间最早的文献可以追溯至1993年第一期《环境化学》,来自北京大学的王飞越与武汉大学的陈雁飞共同对POPs在环境中相的划分及相平衡的泛逸度模型建立进行了探索,并以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为例测试了模型[1]。此后,随着联合国呼吁全球加强对POPs 危害的关注,以及公约的签署发布,中国国内有关POPs的期刊文献数量开始增多。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发表量整体趋势见图1。

图1 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发表量(1993-2021年)

由图1可见,文献发表量从2001年起开始快速提升,并于2010 年达到顶峰至92 篇。2007-2016 年发表量保持在平均每年75 篇左右的高位,随后数量有所下降。这种变化与我国POPs 履约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吻合。2001 年5 月,我国正式签署公约,二噁英与其他11 类POPs 被列入首批受管控物质名单[2]。以此为时间节点,中国的POPs 管控正式被列入政府工作内容。2004 年11 月,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需全面履行公约所赋予的各项义务,按时淘汰和削减公约所列出的各种POPs。随着公约内容和POPs危害的关注度在中国持续增加,以及政府对POPs 管控技术支持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得一批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各类POPs在国内生态环境和相关产排行业中的基础性研究,这是发表量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POPs管控政策体系的逐步健全,以及重点涉POPs 行业和产品的相继淘汰,POPs 文献发表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政府印发的重要POPs管控文件及对应发布时间见表1。

表1 中国政府印发的重要POPs管控文件及发布时间

1.2 文献主题分析

随着公约修正案的陆续发布及受控POPs名录的不断扩充,国内POPs的研究主题也在不断丰富。图2 为1993-2021 年期间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主要主题分布情况。从图2 可以看出,近30 年来,除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最主要的主题外,多氯联苯、二噁英、有机氯农药等在我国产排量较突出的特征POPs都是排名靠前的主题。这与受控POPs在公约中的增列次序与国内生效时间是基本对应的(我国加入公约时,设置了保留条款,即公约的修正案需经全国人大批准才能在国内生效)。截至2021年底,共有23类受控POPs已在我国生效,具体情况见表2。

图2 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主要主题分布(前16名,1993-2021年)

表2 公约受控POPs名录更新与在中国通过生效情况

2009 年4 月,原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0个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禁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的公告》(2009年23号),决定自2009 年5 月17 日起,禁止在中国境内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滴滴涕”用于可接受用途除外)[4],这标志着我国按时兑现了于2009年5月停止特定豁免用途、全面淘汰杀虫剂POPs 的履约承诺。以此重大履约成果为时间节点,对比该节点前后POPs中文期刊文献主要主题的分布情况,可以从图3和图4中发现一些变化:1993-2009年,我国POPs研究主题集中于以有机氯污染物为主的污染现状调查。2009年后,有关有机氯污染物的主题数进一步增加,以多氯联苯醚和短链氯化石蜡为代表的新增列POPs 的文献开始出现。同时,对POPs 的研究也开始由前期基础性背景调查向中期环境监测过渡。这些变化与“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内POPs 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入,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以评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为抓手的化学品污染防治思路是密切相关的。

图3 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主要主题分布(前16名,1993-2009年)

图4 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主要主题分布(前16名,2010-2021年)

1.3 文献发文机构分析

图5 为1993-2021 年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发文机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统计时期国内POPs 领域的发文机构几乎全部由国内的科研院所与高校组成,相关POPs 使用与产排行业的企业很少参与,这是由POPs 作为环境污染物在我国的使用、排放等情况综合决定的。一是企业普遍对公约与POPs 危害的认识不足,履约及防控意识偏弱,导致行业整体对POPs 的污染防控重视程度低。二是大部分涉POPs企业规模有限,缺少资金与技术支撑,且考虑投入回报率低等因素,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的意愿并不强。三是涉POPs行业跨度大、产排环节多、企业数量多且位置分布分散等原因,导致实际管控难度大。以二噁英为例,其主要排放行业为炼钢生产、铁矿石烧结、焦炭生产、废弃物焚烧、再生有色金属生产、水泥窑共处置固体废物、遗体火化、制浆造纸、镁生产等9个行业,实现日常监测和产排严格管控仍需时间。

图5 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发文机构分布(前20名,1993-2021年)

2 问题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的POPs 科研工作仍侧重于环境监测、健康风险评价与污染防治等方向的理论性研究。针对淘汰和限制使用类POPs开展的绿色环保替代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期刊文献不足。例如,根据2018年12月由生态环境部等14部委联合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增补版)》要求,六溴环十二烷在建筑物用发泡聚苯乙烯和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生产过程中被允许使用添加的日期截止为2021 年12 月25日[12]。自2021 年12 月26 日,国内将全面禁止六溴环十二烷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2021年10 月至11 月期间,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内蒙古自治区30 家建筑用聚苯乙烯保温板生产企业了解到,甲基八溴醚已被用来替代即将淘汰的六溴环十二烷。二者同属于溴系阻燃剂,所以未来甲基八溴醚被限制使用或淘汰的风险依然存在[15]。因此,广大科研工作者还需加大对POPs 替代品与替代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保障产品生产与使用安全。同时,深化与涉POPs 行业中龙头企业(如全球最大聚苯乙烯珠粒生产商台湾见龙集团)的技术合作,优化生产工艺,创新减排技术,推动行业改革,进而从源头降低POPs的健康与环境风险。

3 结语

当前,国际外交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大国博弈的态势已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在国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正面临着对国内人民负责,并对世界各国负责的双重考验。扎实开展公约履约工作,按时实现履约目标,兑现国家承诺是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升国内公信力,扩大国际正面影响力的关键举措之一。公约的成功履行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调查与研究,而文献对知识的交流、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期待中国的POPs科研工作者能够发表更多、更优质的科技文献,为全球POPs防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持久性公约检索
图书借阅公约
试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