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2022-07-30 08:28陈怡莹许征娣程炳铎李元增马云淑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素丙酮微球

陈怡莹,许征娣,姜 婕,程炳铎,李元增,马云淑,2,3✉

(1. 云南中医院大学 中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 云南省高校药食同用资源养生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3. 云南省高校外用给药系统与制剂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虾青素(Astaxanthin)化学名称为3,3'-二羟基-4,4'-二酮基-b'b-胡萝卜素,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1],是从真菌、植物、鲑鱼、蟹等多种来源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2]。其在体内外均有潜在的生物活性,是目前已知比维生素、胡萝卜素有更强抗氧化能力的天然抗氧化剂[3]。大量研究表明,虾青素在抗炎[4]、抗癌[5]、抗氧化[6]、抗疲劳[7]、增强免疫力[8]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其被用作食品、饲料或水产生产中的色素,也用于化妆品和制药产品[9]。

尽管虾青素因其多种生物学功能备受关注,但由于虾青素水溶性差、疏水性强、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差等特点,很难有效地传递给器官[10],造成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虾青素的应用。因此,关于虾青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目前,虾青素已被制成脂质体、微胶囊、包合物、纳米粒等制剂[11-12],这些剂型都能增强虾青素性能的优势,包括稳定性、抗氧化潜力、生物活性和药物释放。《中国药典》对微球剂定义为活性成分溶解或分散在辅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一般规定其粒径范围1~250 μm)[13],微球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增强稳定性,能够实现靶向给药、缓控释放药物,抵抗紫外线、水分、氧气等环境因素干扰特点。

本实验研究采用明胶、阿拉伯胶为载体,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虾青素微球,制备径粒更小,更易于分散,且稳定性、包封率和载药量较好的虾青素微球,有效克服虾青素易被氧化,性质不稳定,水溶性较差以及气味难闻等问题,并对虾青素微球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同时也为开发各类载药微球药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虾青素油(虾青素含量为5%):昆明医科大学;虾青素分析对照品(纯度≥98%):北京索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丙酮(分析纯):汕滇药业有限公司;戊二醛(分析纯)、液体石蜡: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吐温80(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品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明胶:天津市轩昂科工贸有限公司;阿拉伯胶: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娃哈哈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异丙醇(分析纯):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BT25S分析天平: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SK3300超声仪: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winner2000激光粒度仪:济南微纳有限责任公司;光学显微镜:Nikon Eclipse Eloo;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UV-20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分别称取15%明胶和阿拉伯胶,用10 mL水溶解后将两者混合后混匀,在一定乳化温度下加入虾青素,在一定搅拌速度下,乳化10 min,制得虾青素初乳;将适量含有2%司盘-80的液体石蜡50 mL加热到与初乳相同的温度,将虾青素初乳缓慢倒入液体石蜡中,再乳化10 min,制成复乳;迅速将复乳放到0 ℃冰浴中,在搅拌下胶凝30 min,并加入0.75 mL浓度为50%戊二醛,交联固化30 min,再加入40 mL异丙醇,脱水5 min,抽滤,用异丙醇洗涤,避光干燥[14]。即得红色粉末。

1.3.2 虾青素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称定15.00 mg虾青素分析对照品于25 mL容量瓶中,用丙酮溶解,定容至刻度,超声混匀;分别吸取0.5,1.0,1.5,2.0,2.5 mL虾青素丙酮溶液加到10 mL容量瓶中,用丙酮定容至刻度,摇匀。以丙酮作为空白对照,在476 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虾青素对照品的吸光度A,以吸光度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A=0.148 1C-0.052 9(R2=0.999 4)。

1.3.3 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1.3.3.1 微球载药量计算公式 微球载药量 =W1/W2×100%

式中:W1:微球中虾青素的含量 W2:虾青素微球的总质量

1.3.3.2 微球包封率计算公式 微球包封率 =W3/W4×100%

式中:W3:微球中虾青素总量 W4:虾青素的投药量

1.3.3.3 粒径跨度计算 粒径跨度(μm)=(D90-D10)/D50

式中:D10,D50和D90分别表示在粒径累积分布图中相应于累积频率10%,50%和90%处的粒径[15]。

1.3.4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跨度三个指标对微球制剂的影响,并对三个指标进行评分[16]。

综合评分=[(各组载药量/最大载药量)× 0.5+(各组包封率/最大包封率)×0.2-(各组粒径跨度/最大粒径跨度)×0.3]×100

1.3.5 单因素考察

根据文献查阅,选择明胶/阿拉伯胶浓度、乳化温度、载体与药物的配比和搅拌速度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

1.3.6 因素水平表

根据单因素考察的相关数据,以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粒径跨度作为指标,选择明胶阿拉伯胶浓度、乳化温度、载体与药物的配比和搅拌速度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 level table

1.3.7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表观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

1.3.7.1 微球形态观察 按照制备工艺所得虾青素微球经光学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均为100)和电子显微镜(真空条件下喷金)观察微球形态。

1.3.7.2 微球粒径分布 取0.1 g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用100 mL纯净水分散后,超声30 s使微球分散均匀,用winn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微球的粒径分布。

1.3.8 虾青素微球体外释放

1.3.8.1 建立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15.60 mg虾青素分析对照品于25 mL容量瓶中,用丙酮定容至刻度,超声混匀。分别移取0.1、0.2、0.4、0.6、0.8和1.0 mL浓度62.4 μg/mL的虾青素丙酮溶液加入到1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丙酮至体积为l mL,用pH 7.4的PBS溶液稀释至10 mL,得到浓度为0.312、0.624、2.496、3.744、4.992、6.240 μg/mL虾青素分散介质的对照品溶液。将丙酮和pH 7.4的PBS溶液按照1∶9的体积比制备参比溶液,将对照品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476 nm处测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方程为A=0.055 4C-0.000 6(R2=0.997 4)

1.3.8.2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称取100 mg载虾青素微球加入透析袋中,加入含10%丙酮的PBS溶液(pH 7.4)3 mL,将微球分散,透析袋两头用夹子夹紧,放入转篮内,加入150 mL含10%丙酮的PBS溶液(pH 7.4),搅拌速度为100 r/min,(37±0.5 ℃)恒温水浴保温,分别于0.5、1、2、4、6、8、10和24 h取样5 mL,同时用5 mL新鲜的溶出介质进行补充,持续取样24 h,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计算微球累计释放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取出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并计算虾青素的浓度,得出虾青素的释放率[17]。再称100 mg虾青素油(虾青素含量为5%)作为对照,同上述方法测定虾青素油的体外释放率。累计释放百分率公式为[18]:

式中:Ci为i时间点释放介质中虾青素的浓度,Ct为第n时间点释放介质中虾青素的浓度,Vi为取样体积,V为释放介质的总体积。

1.3.8.3 虾青素微球释药模型 采用零级释放模型、一级释放模型、Higuchi方程的数学模型,对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累计释放率数据进行拟合,求出相应特征指数。

1.4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Origin 2019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单因素实验结果

单因素实验结果见表2~5。

表2 不同明胶/阿拉伯胶与虾青素的比对综合评分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s of gelatin/acacia and Astaxanthin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表3 不同乳化温度对综合评分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mulsification temperatures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表4 不同明胶/阿拉伯胶浓度对综合评分的影响Table 4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elatin/gum arabic concentrations on the composite score

表5 不同搅拌速度对综合评分的影响Table 5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tirring speeds o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2.2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正交实验结果

根据表6数据可知,各因素对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大小顺序是:A>D>C>B,即:明胶-阿拉伯胶浓度>搅拌速度>载体与药之比>乳化温度。确定的最佳处方工艺条件为A2B3C2D2,即明胶-阿拉伯胶溶液浓度为15%,乳化温度为60 ℃,明胶-阿拉伯胶/虾青素为4∶1,速度为600 r/min。

表6 虾青素微球制备工艺的正交实验结果Table 6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process

2.3 方差分析

表7方差分析说明明胶-阿拉伯胶浓度对微球工艺有显著影响,乳化温度、明胶和阿拉伯胶/虾青素油及搅拌速度对微球制备工艺无显著性影响。

表7 虾青素微球方差分析Table 7 Variance analysis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2.4 验证实验

按表8所得最佳制备工艺,进行三组平行,实验结果显示平均载药量为9.91%,平均载药量为93.28%,与正交实验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工艺合理,可行性较好。

表8 虾青素微球制备工艺验证实验结果Table 8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process %

2.5 虾青素微球形貌特征及体外释放结果

2.5.1 虾青素微球形貌特征

根据最佳工艺制备,得到的虾青素微球外观圆整,为红色,分散性良好,较少粘连。经光学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均为10)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虾青素完全包裹在微球中,电镜下的微球有少量孔洞,可能在干燥过程中溶剂挥发所致。

图1 虾青素微球显微图(×100)Fig.1 Microphotograph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100)

2.5.2 微球粒径分析结果

由图3可知虾青素微球粒径分布在0~160 μm之间,平均粒径为39.75 μm,此条件下,微球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

图2 虾青素微球扫描电镜照片(×1 000)Fig.2 SEM photographs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1 000)

图3 虾青素微球粒径分布图Fig.3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2.5.3 微球体外释放率测定结果

在pH=7.4的PBS丙酮溶液中,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溶解度明显高于虾青素油,将虾青素油制成微球,释放时间第1 h时,微球释放率明显增强。累计释放率24 h达到51.94%,而虾青素油的累计释放率仅2.57%;虾青素油存在释药速度过慢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体吸收代谢的需要。因此,虾青素油要满足食用或者药用等需求,制成微球可行。

图4 虾青素微球体外释放实验结果Fig.4 Result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Astaxanthin microspheres

2.5.4 微球体外释药模型

由表9可知一级释放模型的R2值为0.979 1,说明其拟合程度最高,体外释药规律符合一级模型。

表9 虾青素微球释药模型拟合结果Table 9 Fitting results of astaxanthin gelatin-gum arabic microsphere release model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明胶-阿拉伯胶浓度、油水体积比、搅拌速度、乳化温度4个因素,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对较大的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方案——载体与药比为4∶1,明胶阿拉伯胶浓度为15%,乳化温度为60 ℃。在此方案下所制得的虾青素微球圆整,粒径大小较均匀,分散性良好,较少粘连。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的药物含量,计算得平均载药量为9.91%,平均包封率达93.28%。电镜扫描下,微球表面有明显的孔洞,在测定累计释放率时在第2 h出现明显的突释现象,24 h累计释放率达51.94%,说明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明胶-阿拉伯胶作为载体制作微球是可行的,所得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都较高。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作虾青素微球,步骤简单,重现性好,易于操作[19]。以明胶阿拉伯胶作为载体价格低廉,其来源广、无毒、可生物降解,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生产。明胶水溶液中可离解出正离子(-NH3+)和负离子(-COO-);阿拉伯胶水溶液中,分子仅离解出负离子(-COO-),携带负电荷[20],二者结合有利于虾青素包合进入载体中,增加虾青素微球的稳定性。考虑是由于微球之间交联过度,相邻微球之间的一些基团相互交叉,分子与分子相互纠缠,从而导致了微球粘连,使被包封药物容易渗出。同时该方法与其他方法制备的虾青素微球相比,具有设备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产率高等优点,证明了使用此方法制备虾青素微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青素丙酮微球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缓释微球制剂表征中的应用进展
Effects of astaxanthin against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by lipopolysaccharide challenge in vitro
红色的虾青素
聚合物微球调剖剂流变性实验研究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术的聚乙烯醇微球制备
基于聚多巴胺磁性纳米微球的洛美沙星适配体筛选研究
丙酮—甲醇混合物萃取精馏分离过程合成与模拟
揭秘“史上最牛”的鱼
商务部公告丙酮反倾销期终复审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