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1 08:58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脏病急性基础

吴 琼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心内一科,内蒙古 赤峰,024000)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异常突然急性发作或突然加重,使心脏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加重而导致的疾病,其中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患者经常出现患者发病后出现疲乏无力、咳嗽咳痰、心率增快,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低血压等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多器官缺氧。严重急性心力衰竭还会导致休克、猝死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具有心脏病病史,出现感染性疾病,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导致左心功能异常急性发作或加重,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为在心室具有过重的负担的情况下,心肌收缩力降低,进而使心脏无法排出全部回心血量,从而造成组织器官缺乏充足的灌注,肺静脉淤血,动脉系统供血严重不足。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基础护理干预组合综合护理干预组两组,各45例。基础护理干预组45例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45±10.25)岁;男性24例,女性21例;病程0.5~8 d,平均病程(4.63±1.12)d;在基础心脏病因方面,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瓣膜性心脏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围产期心肌病1例。综合护理干预组45例患者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35±10.45)岁;男性25例,女性20例;病程0.5~8 d,平均病程(4.68±1.10)d;在基础心脏病因方面,冠心病24例,瓣膜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围产期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纳入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具有清晰的意识;(2)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有精神障碍;(2)有严重脏器疾病。

1.3 方法

1.3.1 基础护理干预组

基础护理干预: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如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着凉、输液过多、过快,以及钠盐摄入过多等;②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是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③坚持合理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④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否则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或反复;⑤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注意皮肤受压的情况;⑥防止便秘,便秘患者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

1.2.2 综合护理干预组

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综合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干预方法同上,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体位与吸氧护理。调整患者体位,让患者取坐位,背靠枕头,自然下垂双腿,督促患者适当进行床边运动,为下肢血液循环提供有利条件。②健康教育。将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帮助患者将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培养起来。③心理护理。向患者宣讲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建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④饮食干预。饮食对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造成了直接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将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和病因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使其将相关防治工作做好,坚持合理饮食,多进食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高而糖、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尽量少摄入钠盐,坚持少食多餐,对暴饮暴食的现象进行严格避免。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1个月。①心功能。对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对其每搏心排血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进行测量,并对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测定。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例数/总例数×100%。③住院时间。④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该问卷信度为0.896、效度为0.956;总分0~100分,分别将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评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满意度 =(较满意+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SV、血清BNP水平、LVED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LVEF、SV均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LEVF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两组间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清BNP水平、LVEDd均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LVEF、SV均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水平、LVEDd均低于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左、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1/45)低于基础护理干预组40.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8%(44/45)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60.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对心室射血或充盈造成损伤的结果,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较差的预后,极易反复发作。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时不注意规范治疗、经常剧烈运动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依据心力衰竭的发展速度,临床将其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两种。急性心力衰竭就是指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突然、迅速的出现或恶化的临床状况,一般是由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脏功能突然出现失代偿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会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不断咳嗽,甚至不能平躺。对护理干预进行强化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治愈率的提升、病死率的降低。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将有利条件提供给心力衰竭的患者,使其发作几率降低,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临床对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行把握,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综合护理能够将全面、连续的整体护理提供给患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成就感及工作独立性、主动性,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LVEF、SV均高于护理干预前,血清BNP水平、LVEDd均低于护理干预前,但护理干预前后的左、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SV、血清BNP水平、LVED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LVEF、SV均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血清BNP水平、LVEDd均低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左、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失代偿期的缩短,使其向代偿期转化,其中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树立起来,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从而对治疗进行主动配合;对患者用药进行准确指导能够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对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进行预防,从而促进患者自我护理与自我观察病情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原因可能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增强、健康认知的提升。通过将一定知识传授给患者,使其采取适宜的生活方式,能预防、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对病情复发进行阻滞,从而促进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中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效果较基础护理干预好,更能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促进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减少、住院时间的缩短、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脏病急性基础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久坐看电视很“伤心”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心脏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Smog in Los Angeles
交通堵塞引发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