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022-08-01 08:58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动脉

杨 贞 赵 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疾病引起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2~4倍,该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严重威胁其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动脉粥样硬化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常以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程度来反映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据文献报道,约58%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而死亡,预防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已是医务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过程中,累及最早的部位是颈动脉血管内膜,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患者全身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影响因素会提升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风险,尤其老年人群中检出颈动脉斑块概率约70%。可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患者的颈动脉厚度,这也是狭窄、斑块的主要检测方法。如果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筛查,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类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51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3.35±5.67)岁;体质量指数(BMI)18~28 kg/m,平均BMI(23.28±2.38)kg/m。本研究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悉本研究内容并同意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②做相关检查时能配合者;③年龄在18周岁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的内脏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④1型糖尿病或其他并发症引起的糖尿病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伴有其他严重感染疾病者;⑦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①所选患者均禁食12 h以上,次日早上取其静脉血,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其颈部血管,着重检测其颈动脉内膜厚度,连续测量多次,取平均值。内膜增厚: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1.0 mm;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在1.5 mm以上,探头频率为10 MHz。

②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水平,并采用微注法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收集患者的高血压史、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年龄、BMI情况、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病程、胰岛素规律治疗情况、空腹胰岛素等临床资料。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在选取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68例,发生率为54.40%。

2.2 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HDL-C、胰岛素规律治疗、TG、HbA、SBP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P<0.05),而饮酒史、DBP、FBG、2 h PBG、TC、空腹胰岛素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关(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经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因变量(非硬化组=0,硬化组=1),以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HDL-C、胰岛素规律治疗、TG、HbA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HDL-C、TG、HbA、胰岛素规律治疗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颈动脉动脉管位置表浅,方便进行超声检测,因此,临床常用颈动脉情况作为诊断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可反映患者全身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情况,从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中125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68例,其发生率为54.40%,与杨青青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多见,因此,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HDL-C、TG、HbA、胰岛素规律治疗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P<0.05)。姚利和等研究发现,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符。原因可能是,年龄为疾病发生的不可控、独立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其动脉发生病理性退变,损伤内皮,脂质附着在动脉内膜,引起内膜中层逐渐增厚形成斑块。随病程变长,会引起其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是未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5倍。若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降低到适当范围内,在动脉硬化阶段,能逆转增厚的动脉内膜,放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许双斌等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与血压水平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可能是因为患者长期SBP较高可使动脉血管中的内皮功能发生异常,增强其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增加,使脂蛋白能透过血管内皮,增强白细胞黏附作用,进而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吴秋蓉等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相符,可能随病程的增加,患者机体在长时间高血糖的环境下,其体内的葡萄糖-6-磷酸、果糖、葡萄糖与多种蛋白质结合为糖基化产物,引起血管内皮出现依赖性或非血管内皮出现依赖性,引起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发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机体免疫能力会大幅度下降,机体的清除功能降低,可能会大幅度增加静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赵月娥等研究发现,HDL-C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患者IMT与HDL-C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相符,可能因为高血糖会增加患者HDL-C的氧化易感性,可以诱发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另外,2型糖尿病疾病也会加速高血脂的发展,增加其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崔庆等研究发现,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能使HDL-C指标水平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患病及预后存在紧密联系。Saito等也认为,血脂异常能使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发生硬化,引起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表现。本研究结果证实上述研究。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脂质代谢障碍,纤维蛋白与载脂蛋白结合对纤溶过程有抑制作用,易于硬化斑块的形成且不易溶解,从而间接加速硬化斑块疾病发展。梅周等通过胰岛素泵规律治疗能使2型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对血脂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规律胰岛素治疗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其血糖,对降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利。HbA可反映患者近期血糖实际情况。徐烨婷等通过对2型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HbA可能参与此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研究结果佐证了上述研究。可能因为动脉壁氨基酸与高血糖结合生成糖基化产物(AGEs),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单核/巨噬细胞与AGEs反应引起血管组织发生增生,加速粥样硬化发生。

综上所述,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HDL-C、TG、HbA、胰岛素规律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预防上述因素可延缓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动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分析
股骨颈部的轮匝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小腿疼痛查血脂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