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指标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1 08:58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5期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急性

田 旺

(宁津县中医院检验科,山东 德州,253400)

在神经外科多种疾病中,急性脑梗死疾病最为常见,主要因脑血供突然中断,随之出现脑组织坏死情况,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等,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存在耳鸣、头晕、失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伴有偏瘫,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医院有关人员需对此种情况给予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制订相应措施以实施检查、诊断,从而尽早发现、治疗,缩短治愈时间。急性脑梗死疾病主要因脑组织功能发生急性损伤,包括脑部缺氧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等情况,会增加致残率、致死率。临床常使用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状态,保护患者脑神经组织。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凝血功能指标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重要指标,指标水平可反映体内血管损伤程度和血液循环实际状态等,使临床检查准确性得到保证。相关资料表明,两指标联合检测,可对急性脑梗死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可充分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临床医生拟订治疗计划提供可靠数据。对2020年4月~2021年4月宁津县中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分析血清CysC、凝血功能指标联合应用的价值,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宁津县中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35±5.42)岁。并于同时段取48名在宁津县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23±5.25)岁。根据各指标检测结果,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其中有28例急性期进展型梗死患者,20例急性期完全型梗死患者。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宁津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组患者发病时间均 <7 d;②通过临床影像学诊断,结果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③全部人员均具备正常的理解、认知能力;④参照组均为健康群体,不存在基础疾病或慢性疾病;⑤所有人员的临床资料均完整,并可供临床随时查阅;⑥对本次治疗内容可以完全耐受,并给予积极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肝肾器质性损伤、占位性病变疾病;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③不能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④在研究开展前3个月内,服用了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⑤存在意识不良,精神异常状态的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试验对象实施血清CysC、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和正常人员的各项指标差异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抽取血液标本前,告知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抽取所有参与试验人员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液,血液标本量为5 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在静脉采血管和已经放有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使用离心机(生产企业:盐城市凯特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型号:GL10M)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随后分离血清,并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对所有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测得血清CysC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生产企业:广州葆科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S-200),并联合配套的试剂盒开展相应的检测。所有工作人员均参与专业培训后才可上岗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因脑部血供影响,患者机体中抗凝、凝血机制平衡均发生变化。进展型脑梗死群体病情发展较快,早期症状不是十分明显,如不能第一时间给予检查,会增加漏诊、误诊情况发生,因此尽早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完全型脑梗死群体,其发病6 h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达到高峰期,会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在完全性脑梗死诊断中,凝血指标诊断价值较小;在进展性脑梗死诊断中,凝血指标诊断价值较高。因此针对急性脑梗死群体而言,血清CysC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均属于诊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拟订治疗计划提供可靠数据。

1.4 观察指标

观察检验试验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血浆纤维蛋白(fibrinogen,Fg)、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TPP)、D- 二聚体]。

临床上各指标水平正常范围:血清胱抑素C正常水平参考值为0.70~1.38 mg/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水平参考值为11~14 s;血浆纤维蛋白正常水平参考值为2~4 g/L;抗凝血酶-Ⅲ正常水平参考值为77%~103%;凝血酶时间正常水平参考值为16~1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水平参考值为34~40 s;D-二聚体正常水平参考值为 <200 ug/L。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血清 CysC、PT、AT- Ⅲ、Fg等水平

研究组血清CysC、Fg指标水平较参照组高,PT、AT-Ⅲ指标水平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 TT、APTT、D- 二聚体水平

研究组TT、APTT水平低于参照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进展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sC、AT-Ⅲ、Fg、PT指标水平

TT、APTT、D-二聚体水平可以直接反应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PT、AT-Ⅲ、Fg水平,可区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同分型。进展型患者的血清CysC、Fg指标水平较完全型患者高,AT-Ⅲ、PT指标水平较完全型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为缺血性卒中的总体名称,主要包括脑栓塞、脑血栓、腔隙性梗死等,在所有卒中群体中占比70%左右,是因脑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的脑部病变。急性脑梗死主要因机体脑血供中断后造成脑组织坏死,一般因脑部供应动脉出现血栓或者粥样硬化,造成管腔闭塞、狭窄等,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致病,或者因固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或者血液循环供应的颈部静脉,出现血流量阻断、血流量骤减,会使脑组织出现坏死、软化等情况。一般脑组织损伤 <6 h为最佳的治疗时间,如>6 h后再实施灌注,会增加再灌注损伤情况发生概率,产生瀑布式连锁反应,自由基、神经细胞内钙过度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等,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在给予有效救治的同时,也极易发生偏瘫症状,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关资料显示,脑梗死发生前,脑组织会分泌大量蛋白酶物质,进而使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上升。因此,当患者发生进行脑梗死疾病时,血清胱抑素C会对凝血功能造成直接反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血清CysC指标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在机体体液或者细胞中广泛分布,一般情况下处于恒定状态,其主要作用为控制细胞内、外蛋白质水解,一般在人体脑脊液、精液中存在,对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实现良好抑制效果,可加快激素蛋白水解速度,其靶细胞中可释放大量血清CysC,进而实现对蛋白酶的抑制效果。有关资料中显示,在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血清CysC、组织蛋白酶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血管疾病中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的一种。有关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前,体内会生成大量组织蛋白酶物质,使血清CysC水平升高,相比于正常人机体中血清CysC水平差异明显,本组研究结果与其相似,研究组人员血清CysC水平、Fg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PT、AT-Ⅲ指标水平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正常人群机体中抗凝血机制可以正常工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凝血机制呈紊乱状态,随之发生脑供血不足情况,会导致机体血氧不足,随之发生血栓,严重还可发展为脑组织坏死,因此检测患者机体中血清CysC水平和凝血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各指标检测结果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实际诊断依据。进展型患者的血清CysC、Fg指标水平高于完全型患者,AT-Ⅲ、PT指标水平低于完全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极易发生血栓。因此在治疗后,凝血因子会因病情逐渐恢复,其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水平。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因子发生变化,可充分反映病情恢复状态。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后,检测得出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可将血清CysC水平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脑梗死疾病发作前,患者脑血管已经发生相应病变,因此不论是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瘤,均会出现组织蛋白酶表达异常情况,且血清CysC水平会呈上升趋势发展。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在机体处于稳定抗凝状态下,病理变化会使其发生紊乱,随之出现血栓。因凝血功能发生异常,血管中有血栓生成,且随血流进入动脉中,会引发脑梗死疾病。TT、APTT指标均可充分反映人们机体中凝血功能状态,其时间越短,越能充分证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组研究因研究对象例数相对较少,缺少一定临床借鉴价值,为提升研究价值,后续还需选取大量人员进行研究,获得更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数据。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时,可选取血清CysC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作为诊断指标,检测方法有效且简便,根据指标水平可有效判定患者的病情,为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可靠数据。

猜你喜欢
脑梗死血清急性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脑梗死怎样治疗
血清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