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洗剂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022-08-01 08:58张婷婷许苏旸李东伟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5期
关键词:活血腰痛腰椎间盘

张婷婷 许苏旸 李东伟

(北京按摩医院内科,北京,100035)

腰椎间盘突出症(spinal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的髓核及相应节段的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脱出或突出,影响或压迫到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疼痛尤为多见,一般情况男性发病比例超过女性,患者常常因为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就诊。本病以L4-5、L5-S1椎体发病最为常见,约占腰痛发病比例的95%。对于LDH的治疗,常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机体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中麻醉存在一定风险性,手术操作也存在各类风险,需谨慎选择。手术治疗可以将已经突出的椎间盘切除,但是不能保证椎体的其他椎间盘不突出或膨出而再次发生腰腿疼痛,而且手术后再次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治疗方法局限性更大,手术治疗需结合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年龄及既往史等综合评估,因此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占大多数。传统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及针灸推拿等都属于非手术治疗。传统治疗种类虽多,但某一个治疗方法往往很难达到患者期望的治疗效果。既往对于针刺疗法治疗LDH的报道较多,对于针灸联合中药外洗剂的治疗少见,因此本研究采用活血祛瘀洗剂(北京市中药研究所研制)联合针刺治疗LDH以探求其效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病例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按摩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LDH患者,共120例。采用抽样法将其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47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4.07±8.03)岁;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00(9.50)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18±10.15)岁;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00(8.5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北京按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胡有谷主编第4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依据。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③符合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④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基本信息栏(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缺失者;②存在腰椎骨折、脊柱炎或其它重大骨关节疾病者;③伴有明显神经缺损者;④合并心、脑、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⑤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⑥怀孕或哺乳期女性;⑦有晕针史等不良反应者。

脱落与剔除标准:①不能按时坚持治疗中途退出者;②治疗期内出现不可预知的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者;③随访时失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针刺疗法采用辨证取穴及随证取穴。主穴:肾俞、命门、L3-S1夹脊穴、环跳、委中、足三里。随证取穴:下肢放射痛位于后正中者加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如秩边、承扶、承山、昆仑;下肢放射痛位于外侧者加用足少阳胆经穴位,如风市、丘墟、侠溪。取穴方法:参照石学敏编著《实用针灸学》中关于穴位的定位。操作:患者侧卧位,选穴附近经75%乙醇(生产企业: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602008,规格:40 mL)消毒后使用东邦牌一次性操作用针灸针(生产企业: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号:DB16A0603,规格:0.30×40 mm~0.30×75 mm)直刺入腧穴,其中肾俞、命门、L3-S1夹脊穴、委中,针刺深度以25 mm为宜;足三里,针刺深度以35 mm为宜,环跳,针刺深度以50 mm为宜,配合小幅度捻转手法,以患者有酸、胀、麻等得气感并耐受即可,留针30 min,5次/周,治疗3周。针刺疗法均由住院部拥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针灸资质医生进行操作。

观察组在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瘀洗剂。活血祛瘀洗剂药物组成:当归30 g,桂枝10 g,透骨草20 g,威灵仙30 g,鸡血藤30 g,赤芍30 g,红花10 g,丹参30 g。用法:将上述中药采用中药颗粒机制成中药颗粒剂,每次将2小袋中药颗粒剂放入盆中,加水至4 000 mL,使用洁净毛巾浸润中药后熥洗患处3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3周。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中药外用制剂。针刺疗法取穴操作均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日本脊柱学会腰椎疼痛评分量表(JOA)评分。采用日本脊柱学会腰椎疼痛评分量表评价腰椎功能,其中患者的主观感受、临床表现、生活功能的受限程度及膀胱功能的评分作为此量表的4大部分,共计29分,主观症状9分由下腰背痛、下肢疼痛和(或)麻木僵硬刺痛、行走时的步态组成;临床表现6分由最常用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组成;生活功能的受限程度14分由平卧翻身、站立、洗漱、前屈、坐位(大约1 h)、举重物、行走组成;膀胱功能-6~0分进行计算,得分越低病情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后进行评定。

②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腰痛症状的严重程度,VAS由长度为10 cm的线段组成,每隔1 cm,均有数字1、2、3……9、10作为程度分级划分标准。0 cm为0分,无任何疼痛感觉;1~3 cm为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6 cm为4~6分,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 cm为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后进行评定。

③疗效判定标准:效果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改善率进行评估。改善率 =(治疗前JOA分值-治疗后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100%。一般由4个等级构成: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临床控制改善率为≥75%,表现为腰部基本无疼痛或轻微疼痛,下肢窜麻感基本不存在,腰部的功能活动基本恢复如初,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50%≤显效改善率 <75%,表现为下腰痛明显缓解,下肢酸麻胀痛显著减轻,日常生活中腰部活动功能基本不受限;≤30%有效改善率<50%,一般为下腰痛减轻,肢体或者腿部的放射痛较前缓解较大,腰部活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无效改善率为 <30%,临床上的表现和下腰部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有效率 =(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④症状、体征积分。腰痛、活动不利、下肢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每周观察记录1次。中医证候每周观察记录1次。评分标准依据《腰痛病诊疗方案》中疗效评价标准。腰痛:0分为正常,无腰痛;2分为轻度腰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4分为中度腰痛,能忍耐尚能坚持生活工作;6分为重度腰痛,疼痛无法忍受需休息,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活动不利:0分为正常,活动不受影响;1分为轻度活动受限,尤其是腰部活动受限;2分为中度活动受限,有压痛点;3分为活动明显受限,影响睡眠。肢体麻木:0分为肢体感觉正常;1分为轻度,偶有下肢、小腿外侧、足背外侧麻木;2分为中度,行走后下肢麻木,休息后能缓解;3分为重度,持续性麻木。

⑤安全性指标。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是否存在病情加重、皮肤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记录备案。

信息的采集、记录、保存和分析等流程均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住院部医生负责,遵照盲法原则执行。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

观察组下肢疼痛及肢体麻木积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安全性评价

120例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无病情加重、局部刺激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发生。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中医学中为“腰痛病”,其发病原因多为风、火、痰、虚、瘀,临床上尤以虚、痰、瘀多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中医证型为血瘀证。活血祛瘀洗剂由当归、桂枝、透骨草、威灵仙、鸡血藤、赤芍、红花、丹参组成,属于中药外用制剂,此中药为北京市中药研究所研制,经过动物实验证明此药物安全有效。本方中君药为当归,可以起到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的作用。桂枝具有温经通脉的功效,桂枝挥发油可扩张血管,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透骨草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可用于治疗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等。威灵仙不仅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还可消散痰涎、癖积以及骨鲠等有形实邪,在临床上较常应用治疗痛风(尤其是全身游走性风湿痛)、顽痹及腰膝冷痛等疾病。鸡血藤可补血行血通经、舒筋活络,既可以缓解腰膝酸痛、肢体无力及麻木不仁等情况,又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停闭等病证起到活血镇痛之效。赤芍为凉血清热、活血散瘀的常用药,研究表明,赤芍精能够改变高黏滞血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黏度。红花多用于活血散瘀、通经止痛,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凝、消炎、镇痛、调节免疫等。古人流传的经验中有“若有瘀血在体内不散,加红花一小把”,可见红花活血化瘀之功。丹参具有活血祛瘀之效,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与凝血。诸药配伍,共同促进腰部及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及下肢麻木冷痛征象。中医长期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活动功能。针刺L3-S1夹脊穴可刺激脊神经,抑制痛觉信号的传导;肾俞可壮阳益肾、强腰壮骨;命门为督脉穴,可强脊柱;委中可疏通经络。环跳穴为足少阳、太阳之会,具有缓解腰腿疾患的功效;足三里是五腧穴中的合穴,在人体的小腿外侧,属于十二经脉中的足阳明胃经,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理论,能够治疗下肢活动不利;同理依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选择足三阳经中的足少阳胆经或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可以使常见的肢体麻木胀痛能得改善。诸穴合用,共同达到活血化瘀,痛经活络之效。

综上所述,活血祛瘀洗剂联合针刺治疗能改善LDH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讲究整体论治,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界也应和谐统一,因此中医联合疗法较单一疗法治疗LDH更有优势。针刺疗法疗效可靠、绿色安全、住院患者依从性高,在临床中可开展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需要待改进的地方,缺乏患者远期随访情况调查,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考虑纳入多中心的研究方案,以增加课题样本量,减少偏倚的发生,使得结果更加精确,并注重疾病远期疗效的观察,利于疾病预后的评估,对于提高疾病的远期治疗效果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活血腰痛腰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养阴益气活血汤的疗效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治劳伤腰痛药酒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
拔伸牵引合点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