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1 08:58庞立群宗晓祎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功能心肌梗死研究组

庞立群 杨 真 宗晓祎

(1.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德州,253000;2.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德州,253000)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也是造成国内外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机体冠状动脉出现了急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其原因主要为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护理工作是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撬动护理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力量。随着现代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正在进入一个以数据管理为中心的数字护理时代,利用数据库来提高护理干预手段和水平,可为医疗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现代研究也表明控制心肌梗死最根本、最有效途径是控制心肌梗死的危险行为因素,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理论模式是改变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是一种以舒适护理理念为基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的干预对策,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水平,可促进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增加患者康复信心,从而改变疾病应对方式。本文具体探讨了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10月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8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授权批准了此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都采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40~75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发病后12 h内急诊入院;处于病情稳定期,预计生存期≥3个月;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肾、肝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障碍既往史及家族史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存在认知障碍者;临床资料缺乏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性药物、介入、溶栓等治疗及镇痛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疾病分级与病情变化情况针对性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研究组给予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护理信息数据库:护理行为在护理信息数据库中生成的数据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现状,实现数据反映护理质量、提升质量的科学管理。要随时记录护理工作中的医嘱执行、护理操作、病历记录等行为过程,进一步分析与管理后期的护理质量。②挖掘数据的质量内涵:从护理信息数据库提取数据用于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唯一性,避免来源不同所致的数据差异进而影响护理质量。在数据挖掘中,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数据去重、清洗、匹配等数据整理,生成最佳护理指导数据,然后进行整理、计算、分析与反馈。③KAP模式标准护理路径:K护理:积极了解患者认识能力,让患者树立正确观念,改变患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举例: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不合理饮食与不合理运动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合理饮食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有意的行为。A护理: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通过视频和语音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通过上述宣教,可让患者对知识有独立的思考,对自己的健康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以逐步形成信念,知识上升为信念,从而建立改变自身行为的基础。P护理:根据患者认知水平,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积极改变患者行为,让患者有归属感,促进身心康复。建立各层次护理人员规范化、持续化、流程化培训计划,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与补救流程。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具体治疗护理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顾虑,使其安心接受治疗与护理。④辅助措施:定期培训护理人员,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标准专题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在季度分析时持续展示质量标准,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并建立及时性、准时性、准确性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相应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恐惧、焦虑或者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预后。采取自查、普查、抽查质量考核,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根据反馈护理服务质量检查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积极改善。

两组护理期间无病例流失,所有患者均完成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后判定患者的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检查均有所好转;无效:恶化或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期间调查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与复查等遵医行为状况,判断遵医依从性。③在护理前后采用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重点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Ds)等指标。④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调查与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比较

护理期间研究组的饮食、运动、用药、复查等遵医依从性分别为97.67%、95.35%、100.00%和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76.74%、83.72%和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LVDd和LV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LVDd和LVDs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与图1。

2.4 两组患者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5个月,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治疗中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恶化导致的猝死主要是心肌梗死所致。特别是心肌梗死可引发心肌组织坏死,也间接导致心肌电生理改变,机体代谢物会有不同程度的聚集,机体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导致病情恶化。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临床上已出现与收集了大量护理数据,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精准质量控制已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趋势。而KAP模式护理干预通过激励、强化、督促患者熟知相关心肌梗死知识,激发自我效能感,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提高遵医行为,让患者主动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也能让患者积极保持良好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护理期间研究组的饮食、运动、用药、复查等遵医依从性分别为97.67%、95.35%、100.00%和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76.74%、83.72%和79.07%,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心肌梗死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使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心功能下降。对该病的诊治不仅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KAP模式护理干预的核心要素为患者,通过不断强化基础护理,促使护理质量全面提升。特别是该模式能促使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知识体系,并掌握自我护理技巧,从而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数据挖掘能帮助建立护理流程的正确性与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发现机体预后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LVDd和LVDs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可将学历背景、工作能力、个人性格不同的护理工作人员分配到相匹配的不同工作岗位,使不同护理人员能够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护理质量。

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及自护能力,增加患者舒适度,可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利于提高其护理配合度,促进疾病康复。本研究显示随访5个月,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5.58%。

综上所述,基于数据挖掘的KAP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辅助提升近期治疗效果,也能辅助改善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建立建模数据挖掘的具体模型,随访时间也比较短,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心功能心肌梗死研究组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