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22-08-01 02:42王恒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郑州市郑州产业结构

■王恒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对于郑州来说,国家支持其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郑州市产业结构虽然整体发展向好,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郑州市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端创新产业不够发达、文化创意产业水平有待提升、现代物流业存在短板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

卢婷[1]从金融学的角度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方面、基础条件和金融方面。王晓蔓[2]从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实力的内涵与外延入手,深入分析了城市科技实力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剖析了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实力形成的四大机制。景璐[3]分析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现状,将郑州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进行对比,建议郑州发挥交通优势地位,更好地带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乔墩墩[4]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功能,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特征。

(二)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陈要立[5]分析了双循环格局下河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河南省挖掘新兴产业潜力,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中,大力提高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李溪铭[6]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在2015—2018年间产业结构的时间演化特征,总结了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措施和经验。王斌[7]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调整的重大动力。盖骁敏[8]等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要素技术效率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黄海立[9]运用熵值法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同关系。

(三)研究现状评述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国家中心城市和产业结构优化这两个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开展研究,并根据郑州市发展现状和调研结果,对于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这一重要抓手,助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二、郑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一)原始数据收集

郑州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产业体系是比较完备的,产业种类也非常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价值,本项目以郑州市GDP(X0,单位:亿元)作为参照指标,选取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单位: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2,单位: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3,单位:亿元)、专利申请项数(X4,单位: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单位:亿元)、货运量(X6,单位:万吨)、进出口总额(X7,单位:万美元)、全社会从业人员数(X8,单位:万人)、旅游总收入(X9,单位:亿元)等9项作为观测指标。其中,专利申请项数代表郑州市技术创新水平,货运量代表郑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全社会从业人员数代表人力资源情况,进出口总额反映国际贸易情况。从郑州市统计局网站查询2008年至2020年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中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如附表1所示)。

(二)相关性系数计算结果

将9项观测指标分别与郑州市GDP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观测指标相关性系数统计

(三)观测指标结果分析

根据表1中各观测指标与参照指标的相关系数,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观测指标相关系数排序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郑州市经济发展相关性程度最大

从原始数据(附表1)中也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大,常年保持在40%以上,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附表1 郑州市部分产业原始数据

表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数据统计

2.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对郑州经济发展影响也非常大

旅游业与郑州市经济发展步伐契合度非常高。郑州市应加大对文化软实力的支持和塑造。结合郑州市的发展现状,郑州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3.全社会从业人员、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专利申请项数和进出口总额与郑州市经济发展相关性也比较高

说明人力资源、工业化、科技创新和对外贸易仍然是郑州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和郑州市持续加大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支持,使航空港区成为河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引擎。

4.郑州市货运量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相对较小

近年来,郑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值非常低也在合理范围内。从郑州市统计局查询数据可知,到2020年,郑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3%、39.7%、59.0%。

三、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措施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复杂问题,涉及面非常广。郑州市要基于城市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布局,认清优势劣势,明确重点难点,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创新驱动,合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议郑州市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进产业发展。

(一)完善全渠道零售业模式

郑州市要安排专项资金,分批推进零售市场环境改造。针对建设年代久、硬件条件落后、环境差的农贸市场、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场所,要逐步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进而吸引更多顾客前来购物。郑州市政府要明确网络零售的定位和角色。网络零售是一种新的零售业态,是对传统零售的补充和挑战。网络零售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货物运输等环节还存在监管缺失,政府要出台合理的措施加强监管,不断推动网络零售规范化、高效化、法治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郑州市要优先发展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流通业等产业。郑州市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方面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于积极利用空余或闲置厂房、仓库、老式建筑物等房屋资源的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产业项目,要依法依规,优先办理房屋使用审批手续。郑州市要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主次分明、总量适当的原则,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正确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避免社会资源浪费。

(三)提升高科技装备制造业水平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硬实力,直接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未来,郑州要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制造业企业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开展密切合作,借助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推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政府要加大科研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争取达到4%的水平,这样才能与国内强市如武汉、西安、合肥等持平。

(四)深入推进航空港区发展

郑州市要借助航空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航空相关产业,提升临空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郑州要积极引进、支持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航空产业集群。郑州市要在行政审批、人才安置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营造并完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航空港区要合理规划区域空间布局,以航兴区、以区促航。

郑州市要大力推进郑州机场三期和机场北货运区建设,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全力推进行政手续审批,在用地审批、拆迁安置、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积极完善陆空衔接运输体系机制,提升货物中转集疏能力。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市域道路建设,推动航空港区与郑州主城区、郑汴新区的协同联动,共同促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郑州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承东启西、联通南北,郑州要借助这一天然优势,大力推进“陆海铁空”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特点是一单到底、畅通全球。郑州要建立多式联运工程协调小组,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不断优化多式联运审批管理程序,缩减企业申报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建立完善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让物流企业和货主能及时了解各自所需信息,提高业务交易的准确性。郑州市的陆空联运、陆铁联运已比较成熟,但空铁联运还需进一步加强,郑州要利用城际轻轨、高速铁路等高速铁路网络,进一步发展空铁联运。郑州市物流企业要积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开辟物流业发展新路径。在车货匹配、运费结算、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大量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郑州市政府要结合行业特点,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助力物流企业发展智慧物流。

(六)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郑州市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链效益。郑州市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产供销各环节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鼓励农产品企业开展订单生产、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开辟农产品供应新渠道。规范管理中小型农产品企业,淘汰落后,奖励先进。郑州市要大力夯实农业基础,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建设更多高标准农田。郑州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遴选一批示范性农业基地,给予资金奖励,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对于郑州来说,国家支持其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郑州市应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实现更大作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在把握郑州市优势、短板、机遇的基础上,为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建议郑州市完善全渠道零售业模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高科技装备制造业水平、深入推进航空港区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期待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猜你喜欢
郑州市郑州产业结构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梦启郑州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郑州市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