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济源林业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8-05 13:50姚秀霞
绿色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济源林业森林

曹 林,姚秀霞,买 倩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河南 济源 459000)

1 引言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地位[1],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济源总面积1931 km2,全域位于黄河流域,境内有黄河、沁河和蟒河等大小河流55条,有黄河小浪底水库、河口村水库和蟒河口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库20座,有太行山猕猴和黄河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非常重要。2019年以来,济源林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涵养,构筑沿黄生态屏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3,4],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展现林业担当。

2 济源林业概况

济源是河南省重点林业市,沿黄干流8地市之一,在森林河南总体规划中,被列为“太行山地生态屏障区”和“沿黄生态保育带”[5]。截至2021年底,林业用地1206.67 km2,有林地866.67 km2,森林覆盖率45.58%(图1)。境内有各类自然保护地7个,总面积488 km2,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国有林场2个,总经营面积253.13 km2,森林覆盖率75.16%。济源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国家重点核桃良种基地”;被确定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市”“省级全面推行林长制试点单位”;南山省级森林公园、济源九里沟—水洪池风景名胜区被授予“中国森林氧吧”称号,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1万个/cm3。

图1 济源2018~2021年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

3 济源林业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积极作为

2019年以来,济源林业立足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6],按照“五年绿满山川平原、十年彩染森林济源”总体目标,奋力走出生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7]。

3.1 开展沿黄生态建设

累计完成造林抚育205.64 km2,其中造林136.01 km2,抚育69.63 km2,如图2所示;投资8800余万元对小浪底库区北岸沿黄43 km范围内的“天窗山”“稀疏林”“光头岭”进行造林绿化,完成困难地造林17.33 km2,幼林抚育13.33 km2;投资2200余万元在城郊主要道路、河流和高速两侧实施绿化150 km共4.4 km2,打造生态“绿廊”“绿网”和“绿芯”;投资2700余万元在沿黄地区下冶镇境内生态脆弱、矿坑较多区域,实施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修复矿山地质环境30 km2。

图2 济源市2019~2021年造林抚育完成情况

3.2 推进湿地生态恢复

编制《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沿黄生态屏障规划》,进一步明确济源湿地发展目标,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济源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和省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恢复湿地面积近0.67 km2;实施万阳湖、玉阳湖、曲阳湖、小沙河和蟒河湿地工程,恢复新增湿地面积1.2 km2。建成济源第一座湿地科普宣教中心,投资100余万元在黄河湿地小浪底管护站架设鸟类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湿地鸟类全面监控,通过湿地监控持续提高了湿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湿地巡护的效率。

3.3 落实林长制改革

2020年12月,济源市被确立为省级全面推行林长制试点单位,2021年8月,印发《济源示范区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划分近2000个责任网格,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将1206.67 km2林地全部囊括到林长制责任范围;创新引入“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完成济阳、济洛西高速沿线生态修复0.33 km2,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听证典型案例发布。2021年11月,济源市在河南省率先召开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新闻发布会,被河南省委改革办作为典型案例在“改革兴豫”专栏推广,被《国土绿化》、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作为典型案例报道。

3.4 严格森林资源管护

3.4.1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投资2021万元,实施“小浪底库区北岸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扎实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全面推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2021年济源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014‰(省定标准0.9‰),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

3.4.2 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

完成无公害防治各类林业有害生物50 km2,完成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专项普查433.33 km2,2019年以来,济源未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受害率低于1.03‰(省定标准3.5‰)。

3.4.3 全面加强林业行政执法

2020年以来,组织开展“森林督查”“清风行动”“网剑行动”“鸟类交易市场专项整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行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人工繁育场所、农贸市场开展排查;对淘宝、58同城、京东、美团等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筛选检视,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2019~2021年底,累计立案办结100余起,上缴罚没收入200余万元。

3.5 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1年底,济源市以国家、省、市三级森林乡村建设为抓手,建成森林康养基地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乡村11个,沿黄干流省级森林特色小镇4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森林乡村45个,打通了群众生态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林业部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龙头带动、优化服务等措施,推动济源林产融合发展,鼓励辖区涉林企业开展“四品一标”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森林生态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和申报工作,其中济源核桃、济源冬凌草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海丰”葡萄、“王母宴”桃、“玉阳山”核桃被评为河南省知名品牌。2021年底,全市累计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100 km2,林下经济390.2 km2,林业产值达23.89亿元。立足生态优势,拓展生态旅游,传承黄河文化,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小沟背古火山地质遗迹保护与监测设施建设项目,与益农信息社(济源)运营服务中心等企业签订了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徽标使用及友好合作单位协议,不断深挖济水文化和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做优做强济源文旅产业。

3.6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

3.6.1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监测

济源林业部门通过300余台布设于野外的红外相机调查,共监测记录动物物种65种,首次在太行山监测到赤腹松鼠、黄腹鼬(南太行山为其地理分布北界)、欧亚红松鼠、黄胸鹀新物种[4];首次调查绘制了华北豹(金钱豹)食物链在保护区的完整分布图,监测到金钱豹不少于6只,掌握了济源太行山林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动态变化。

3.6.2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完成了太行山区领春木群落分布调查,领春木原地保存库项目保存0.07 km2,种源繁育5000余株;梅花异地保存库引进梅花26个品种130株。如表1所示,通过太行山区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太行山植物本底调查,监测到济源维管植物种类2121种,发现河南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菊叶香藜、小叶香茶菜),鸟类220种,猕猴22群3000余只,筑巢蜂35种及其寄生物11种,蝴蝶8科51属69种。

表1 济源市植物物种统计

3.6.3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救助

济源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确定为定点宣传单位,组织开展了“世界野生动植物”“世界湿地日”“爱鸟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活动,如表2所示,2019~2021年期间,林业部门累计救助野生动物213只,其中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81只。

表2 2019~2021年济源市野生动物救助情况

3.7 加强林业科研支撑

3.7.1 加强林业生态科研合作

济源市林业部门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效果监测评估试验”项目,联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在济源建设“河南省太行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坐落于济源的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被科技部确定为69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之一,连续23年测得栓皮栎-侧柏-刺槐林可吸收二氧化碳1288 g/(m2·a),推算济源森林全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10万t,为林业碳汇交易提供了数据支持。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与河南农业大学紧扣国家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签约共建河南农业大学新农科专业实习基地、河南农业大学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森林智慧园、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种苗示范基地,打造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校地合作模式,可为林业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3.7.2 加强林业科普教育

2021年6月,济源市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了集科研实验、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互动式的生态科普馆,馆藏植物、动物、昆虫和鸟类标本1000余份,累计接待3万余人次,荣获“济源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4 存在的问题

4.1 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济源林业部门先后与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目前仍以合作单位专家教授及团队为主开展相关研究,缺乏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人才,比如围绕太行山猕猴开展的灵长类生态与保护相关研究,基层林业专技人员尚未起到作主角挑大梁的作用[8,9]。根据单位性质,基层林业部门成为全市退役军人转业安置主要单位,济源林业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340余人,其中退役军人约占1/3,普遍存在林业专业知识匮乏问题。针对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长效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业务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需求。因基层林业站所工作偏远、条件艰苦,高层次人才匮乏、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在机构改革中,乡镇林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村镇中心等部门,林业技术人员分流,原先对林农的政策宣传、科技推广、技术服务等职能有所弱化。

4.2 林业产业结构还不完善

济源林业产业目前仍集中在前端,且深加工能力不足,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具有全国或者区域知名度的林业产品较少,难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如济源核桃种植面积100 km2,其中进入盛果期46.67 km2,年产核桃干果7000 t,产业链中仅初加工网点11个,深加工企业5家,核桃产品增产不增收、价贱伤农的怪圈尚未完全改变。在林业产品销售方面,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等知名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高效对接水平有待提升,本土电商平台资源、渠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济源森林、湿地等生态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不全,生态体验设施缺乏。济源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培养龙头企业,扩大优质林药、林菌、林果等产业规模,加强精细加工,产出高品质林业产品,提高附加值。

4.3 济源林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地位尚未凸显

黄河流域(河南段)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比较突出[10,11],济源市是中国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与机械制造基地,重工业占比高达98.4%,2020年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138万t,属于“绝对以重工业为主、绝对以煤为主、能源大量外调”的典型高碳消费工业城市,实现碳中和压力大、难度大、困难大。当前省市层面尚未出台碳汇工作实施细则,济源林业碳汇还未起步,尚不具备碳交易条件,林业碳汇如何为济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还不明朗,加上林业碳汇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亟需出台相关政策,对林业碳汇碳交易进行统一计量监测、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市场规范,为济源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开展提供根本遵循。

4.4 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济源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集中在北部山区和中部低山区,西南部的低山区和东部平原区分布较少,全市范围幼龄林、中龄林比重偏大,二者共占有林地的82.42%,近熟林、成熟林比重偏小,均不到10%;森林植被以纯林为主,约占森林总面积的85%以上,树种构成较为单一,大量栎类次生林管理粗放,约66.67 km2刺槐林退化严重甚至衰败,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有171.33 km2退化防护林需要修复,333.33 km2中幼林和低质低效林亟需抚育和改造,且全市造林地80%以上是土体干旱、基岩裸露、植被稀、土层薄的困难造林地,整地、栽植、保墒难度大[7]。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还较为粗放,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没有落在“一张图”上,保护修复任务没有落实到山头地块,难以做到精准保护、精准建设。

5 发展建议

5.1 大力实施人才兴林战略

人才是关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济源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根据基层林业职工需求和工作特点,通过“学习强国”“林业学堂”“远程教育平台”和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成立高级技术人员为组长的科研小组,建立师傅带徒弟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林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深化人才交流,用好“智汇济源”等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招引对口专业高素质人才,持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快科技管林治林步伐,不断提升基层林业站所和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深化林业工程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定向评价使用机制,解决基层林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难问题。加强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加快林业领域自然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高质量各类青少年自然教育体验基地,为青年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埋下种子。

5.2 全面发展富民产业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济源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抓住产业基地、标准化示范园等建设契机,大力发展以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特色花卉等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推广“互联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紧抓电商物流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强科技引领支撑,依托中央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河南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省级财政林下经济项目和科技兴林项目,建成优质林果、核桃低效林改造、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依托济源“一山一水一精神”和生态资源,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推进生态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盘活废弃矿山、传统村落和工业遗址等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利用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加强与食品饮料、农副产品、特色林果等生产企业的合作,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产业[12]。

5.3 加快探索林业碳汇发展模式

依托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监测成果,摸清济源林业碳达峰碳中和资源本底,掌握森林碳储量与森林碳汇量的现状及潜力。全面推行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探索和推进济源林业碳交易试点,促成国有运营公司与碳排放企业达成林业碳汇交易,为企业与林农互惠互利探索新试点。增强国际视野,强化碳汇模式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借鉴日本林野厅《建筑用木材碳储量计量方法指南》中“在城市中建设第二个森林”理念,鼓励在全市已经或者即将完工的建筑物中广泛利用木材,通过提高木材在建筑物中的使用进而实现木材生产加工产业链增收和碳封存量增加[13]。

5.4 持续开展科学绿化行动

抓住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契机[14],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济源段),积极争取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省级太行山区科学造林绿化示范点和退化林修复试点示范项目,高质量推进山区生态屏障“增绿”、平原绿化“补网”、生态廊道“提质”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绿色济源,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加强沿黄生态屏障建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沿黄邵吉线两侧桥沟—方山段、大峪槐姻段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打造科学绿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大力建设绿美乡村,继续实施万株果树进农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康养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林网等建设,打造沿黄干流省级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示范村”和市级森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居民生活宜居度。

5.5 全域推进林长制

进一步强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推行林长制的主体责任,加强林长制办公室建设和专职工作人员力量配备,发挥好林长制办公室组织、协调、督办作用,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加快建立督查巡查、联席会议、投诉举报等配套制度,以自愿公益、就近就地、划片包干为原则,在全社会选出民间林长,搭建起政府与社会、群众的桥梁。持续深化“林长+检察长”合作范围,推行“一林一警”,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制度保障体系,为河南省全面开展林长制工作提供有利遵循。

6 结语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15]。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源被纳入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和洛阳都市圈建设城市[16],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下,济源作为黄河流域传统工业城市,基于流域一体化管理要求,要继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除了做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强化创新驱动、融入沿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发展[17,18]外,林业必须树牢责任意识,担重任唱主角,在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中展现新作为,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12]。

猜你喜欢
济源林业森林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初探《济源县公安局第五分局印□虎疫预防法及治疗法》公告
乡土教学资源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哈Q森林
济源市第三届“情定七夕”青年联谊会举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