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2022-08-05 07:51赵婧昱卢世平张嬿妮王亚超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产教应急

赵婧昱,航 盖,卢世平,邓 军,张嬿妮,王 凯,王亚超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呈正比,应急管理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度契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1]。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培养目标尚不清晰、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实践水平等诸多问题,因此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随着我国不断发展进步,呈现出“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新模式[2],“全灾种,大应急”模式的推广,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应急学科方向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3]。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掌握扎实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风险辨识、灾害防控、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与管理能力。当下大学生普遍出现实际操作能力差,综合能力偏弱的现象,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过强的专业素质,因此,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建设尤为重要。

1 育人目标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要求在“全灾种、大应急”新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满足国家需求。西安科技大学围绕国家“全灾种、大应急”新模式和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指导下,结合学生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创新思维有待提高、应急素质亟待加强、思辨能力仍需提升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价值导向和实践培养”的教学目标,设立基于学生价值观、专业素养、行业产业发展和国家需求4个维度的教育方向,如图1所示。

图1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育人目标

当代大学生有思想、有个性,接受能力强,道德水平总体较高[4]。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教师教学紧绕以上育人目标。例如,在学生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因此,要保证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专业素养维度,设立多样的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体会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内涵,培养学生的应急素质与创新思维;在行业产业发展维度,培养学生能够针对复杂应急技术与管理中的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系统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在国家需求维度,加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树立,增强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2 科产教融合培养

基于对“全灾种、大应急”模式下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定位,需要重新梳理科、产、教三者间的关系,建立科产教高度融合一体化的新型人才教育和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既要重视科教融合,又要重产教融合,要打破科教融合受到的传统科研和教学观的局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教融合;统一校企融合培养理念,完善产教融合,建立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人才教育模式,顺利开展产教融合。西安科技大学在新模式下,围绕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特性及社会发展需求,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科教育水准。

图2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科产教融合模式

2.1 科教融合

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高校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6]。学校坚持发展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科教融合培养,将科学教学放在中心位置,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科教融合贯穿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推动我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大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重科技知识的比例,将新兴的思想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专业的联系、把握科学本质,体悟学科内涵,最终可以基于科学原理,调研和分析学科相关问题并能获取解决方案。

2.2 产教融合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8]。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明确其职业身份,通过发展应急管理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促进应急管理学科知识基础建设[9]。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突发事件,需要提高学生的应急科学实践能力和救援思维、加强科教融合力度。为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达到较佳的效果,需要抬高教学水准、提高学生基础水平,重点提升学生实践素养。因此学校提高对实践的重视,以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建立起产教深度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以西安科技大学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全体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如图4所示。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包含3部分,一是调查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背景,了解专业人才发展需求;二是总结应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点;三是产教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成因。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发展困境的成因进行剖析。把制约产教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动因分为7个指标,经过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图4 问卷调查技术示意图

表1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困境

从问卷得出的调查结果来看,排在前5位的困境主要是思维与实战能力差、团队协助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弱、缺乏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基于几大困境,积极建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针对几大突出问题,提高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各方面素质。产教深度融合的“三类型”创新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校企创新协作、导师引导、师生互动、大学生国际视野提升等[10]。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拟发展产教融合模式,具体实施路径如图5所示,学校聘请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担任导师,设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并在课程中加强师生互动环节,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共同构建知识和建立师生融洽关系至关重要[11]。增设应急救援实践,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培养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

图5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

3 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就提出“做中学”教学理念[12]。项目式教学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成果的评判,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因而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13]。近年来,项目式教学已经应用至工学等多个领域。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专业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践教学难以开展[14]。项目式教学可以较好地结合实践与理论,以具体项目为基础,为学生提供锻炼应急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平台。在实施项目式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阐明“全灾种、大应急”模式下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身体与心理素质间的协调问题,激发学生的应急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逻辑。通过企业项目,来锻炼学生的统筹协调能力、良性竞争意识、及应急工作能力,让学生在与业界同行及公众互动时锻炼学生有效交流的能力;通过科研项目,来提升学生应急专业技能、素养和对于学术前沿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撰写报告时锻炼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的能力;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开阔学生学识眼界。根据项目中的多方教育指导来培养学生多元反向思考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就复杂应急技术与管理中的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项目式教学中主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如图6所示。

图6 项目式教学培养目标

4 实践教学

坚持实践育人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明确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形式和原则,是学校实践育人和“全灾种、大应急”新模式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的关键所在。实践育人的教育方针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育人工作具有价值导向、方向指引和准则参考等作用,有助于促进学校育人的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在新模式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为我国应急事业添砖加瓦。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15-17]逐渐开展了大学生应急能力的评估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应急教育有待加强。针对这种现状,西安科技大学在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中,增添教育实践内容,开展安全应急科普理论教学和培训,面向社会开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沉浸式虚拟现实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18]。因此,通过VR、3D空间体验、多媒体展示墙等多种趣味性、实用性综合展示手段,让学生感受沉浸式情景教学互动平台、公共通道教学互动系统、火灾通道教学互动系统和地震与火灾交互系统等,通过科技手段模拟出各种典型突发事件情景,为学生提供逼真、动态灵活的教学平台,并在期末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彰,增加学生对教育实践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生应对“全灾种、大应急”模式下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感官体验,实践教学内容如图7所示。在个体微观层面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在逼真紧张的状态下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能力。在环境体验中提高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自救意识及救援知识,确保学生做到“灾前能预知、灾中能自救、灾后能恢复”。

图7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5 结语

在重新整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价值观、专业素养、行业产业发展及国家需求间的联系后,分析了目前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并在调查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背景、总结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剖析产教融合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成因中,提出要发展科产教融合模式、项目式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并明确了科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阐明了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实践教学中每一环节对应的内容及实施途径,较好地结合了实践与理论,有助于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模式下的人才发展,也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借鉴。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产教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