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地区出版业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2-08-06 02:54陈丽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出版业少数民族图书

陈丽君,李 军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在脱贫攻坚的持续奋斗中,民族地区是难度大、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离不开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出版业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人员素质的提高、民族精神的培育,对社会全面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文化视阈下民族出版业对脱贫攻坚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教育:扶贫扶志扶智

1.文化扶志:促进文化素质修养提高

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的帮助,应该算作外力,真正能够实现脱贫的内在动力,在于贫困人员要有脱贫志向。如果贫困人员没有内在驱动力,一味地等待党和国家的帮助,一味地靠着外力来生活,那无论有多大的外力,“脱贫”便成为纸上谈兵。因此,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扶贫,最重要的应该是扶志,让贫困群众产生了脱贫致富的志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张得意说道,服务脱贫攻坚是出版社的义务与责任,作为出版社,更多地应着眼于文化扶志。出版社最拿手的就是为脱贫攻坚出好书,出有用的书,除此以外还有善于更全面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程。总结许多省市的扶贫工作经验,对于“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方向,很多省市都有相关的举措,如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撰写政策理论文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部署;及时宣传报道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成效和基层涌现出的鲜活事例,推出脱贫一线先进典型,并结集出版短新闻作品集、先进人物故事集等,在这些环节里,出版业的存在尤其重要。对于贫困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出版业十分有必要出版相关图书,这既能展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又可以激发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自强奋斗、踏实肯干,脱贫致富。

书籍向来是传播知识和保存文化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近十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种类数量(图1)基本持平,新版书籍种类每年平均在3500种左右,2015年新版为近十年最多,为4369种,2019年为近十年最少,为2632种;再版图书数量比新版图书多,每年的再版图书数量大约为新版图书的1.5倍。总体来说,近十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种类总体持平,近年来其种类有减少的趋势,但其总体印数与印张数值依旧可观。以2016年为例,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印数达到8238万册,657513千印张。

图1 2009-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种类数量(全国合计)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17年数据(图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不断上升,以“大专及以上”为例,2011-2017年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这离不开民族出版业的潜移默化影响。出版业直接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建构,既解释生活,又引领着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走向。书籍与阅读是衡量社会文明的表征,出版物的生产与传播,不仅使得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更影响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而要更大限度地支撑构建现代阅读社会,推动文化繁荣与文明进步,就离不开发展高质量的出版业。在少数民族地区,阅读也成为人们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图书作为载体,出版业作为主力行业,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2 2011-2017年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比重

2.文化扶智:出版业的教育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工作离不开出版事业。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与学校教育紧密相连的教学教材、教辅资料、课外学习资料等,都离不开出版业的存在。教辅教材生产产业链,包括策划、印刷、出版、发行等,都是出版业的基本业务。在少数民族出版业的图书结构中,课本、教材的出版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少数民族图书出版种数达232038种,其中课本有34544种,占比15%;近十年来少数民族图书出版总印数达619914万册(张),其中课本有244127万册(张),占比39%,少数民族出版业出版的各类课本、教材,品种上、印数上都在少数民族出版业中拥有一定的占比,为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17年数据,不识字或识字很少(文盲)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比重,在2015年以后有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少数民族出版业在教育事业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出版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教育功能,尤其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人们知识是否拓展,劳动技能是否丰富、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否提高乃至整个社会风气是否改善都受出版业的影响。[1]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版业更是肩负着“从无到有”的扫盲功能,民族地区的教育办学,大多采取举办不同层次的文化知识速学班,广泛开展自然、人文科学知识宣讲,进行民族文字与汉字教育以及识字扫盲活动等,这些“从零到一”的扫盲活动,或“从一到多”的知识拓展,都离不开出版业的参与。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各地区15岁以上文盲人口数量(人口抽样调查)的统计,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大区计算得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15岁以上文盲人口数量(图3)在近十年来基本持缓慢下降趋势(2015年为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其他年份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具体抽样比详见出版物《中国统计年鉴》,不计2015年数据),文盲人口的减少,是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体现,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民族出版业,能够通过出版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读者的思想,塑造读者三观,并以此改变其行为,以获得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有力内在驱动力。

图3 2011-2019年少数民族地区15岁以上文盲人口

(二)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2]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来说,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它能使广大人民具有民族自信与民族精神,并形成普遍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其次,民族文化的传承能保留住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以及可衍生的文化资源,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

出版业在促进文化传承过程中担任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承的储存、筛选与传播,都不开出版活动。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是向社会和人们输出文化的价值和底蕴的途径之一,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物质建设与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

(三)丰富脱贫攻坚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图4 2016-2020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摘帽数量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0年10月16日发布《832个国家贫困县历年摘帽名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部消除绝对贫困,这是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脱贫攻坚战中,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脱贫任务重,根据数量统计,近五年来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摘帽数量多,在脱贫攻坚中取得决定性成果显得意义非凡,因此尤其需要以文字记录下这个伟大时代脱贫攻坚的智慧、成果与思考。

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上,订货会组委会联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发布“助力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主题出版物书目,其中就有许多代表性图书。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少数民族出版业应该以脱贫攻坚作为出版工作的坐标和着力重点,为打赢这场战役记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精神,打造主旋律作品,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上展现价值担当,热忱讴歌党和人民的奋斗成长史和伟大成就,多方面表达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家国情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能够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位置,挖掘到脱贫过程中引人注意的、值得记录的选题,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脱贫攻坚战略具体贯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宏观反映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理论研究,多维度、多角度展示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创新成果。

(四)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目前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38家民族出版社,出版图书分别使用蒙古、朝鲜、柯尔克孜、藏、彝、壮、维吾尔、俄罗斯、哈萨克、傣等28种民族文字,内容分别涉及中国及中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在55个少数民族中,又有30多个民族为跨界民族。[3]中国的接壤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等国家,大多都是具有一定贫困率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与我国语言相通、历史相同、文化相近,各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字图书成为这些国家读者了解中国及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渠道,也是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故事的重要窗口。

少数民族出版业,是拿着讲好中国的脱贫攻坚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麦克风”的行业。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是贯彻习总书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重要方法,能通过各种类型的、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扶贫故事,让我国为减贫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给世界摆脱贫困工作提供示范和参考,推进人类的反贫困进程。

二、社会视阈下民族出版业对脱贫攻坚的促进作用

(一)普及扶贫政策

民族出版业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扶贫政策的重要渠道。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便设立了民族文字编译出版机构,并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出版,而现如今,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仍高频使用民族文字的地区,在对于国家扶贫政策的理解上,离不开少数民族出版物作为传播媒介。

另外,民族出版业肩负着党的宣传工作重要职责,坚持党的领导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深入各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各族人民基层,我党的民族政策宣传,都需要少数民族出版业的配合。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出版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任务。例如新疆人民出版社就出版有柯尔克孜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因此,发展民族出版业,能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扶贫政策,以促进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

(二)技能性图书:助力产业扶贫,服务农技推广

产业扶贫是可持续性强、稳定性强、有效性强的扶贫根本之策。脱贫地区摘帽,不仅需要产业开发、龙头带动,更需要农户的积极主动参与。少数民族出版业对产业扶贫的具体促进作用,主要在于能够出版农民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好的科技科普类出版物,着眼于农民技能培训与素质提升。这类出版物具备通俗易懂、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根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题报道组对“助力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主题出版物推展(第三波140种)的报道,“助力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主题出版下科技科普类出版物,聚焦于植物栽培、动物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可操作性强,农民看得懂、学得会。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乡村医生实用中医手册》、贵州科技出版社《贵州中药材种植技术300问》等图书,能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指导(表1)。

表1 “助力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主题出版物推展科技科普类(20种)

续表1

我国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生产生活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产品,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工作,就需要掌握新技能,以追求时代的美好生活,这便为技能性图书的发展带来了丰沃的土壤。出版业出版的图书,是人们阅读或接受体系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而阅读或广义的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进而使得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有所提高,使他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并获得更满意的收入。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便能为少数民族地区行业特色、地方特色、甚至语言特色针对性地出版相关科技科普类图书,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们学习具体的劳动技能,从而助力产业扶贫。

三、经济视阈下民族出版业对脱贫攻坚的促进作用

(一)出版各环节的间接诱导效应

民族出版业是我国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行业的创收,离不开民族出版业的参与与贡献。虽然民族出版在语言文字和社会价值上,有着与其他出版形态不同的独特性和公益性,但发展民族出版业,在间接上可以对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图5)。

图5 出版环节与经济其他部门的连接[4]

民族出版行业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需要向其他经济部门支付费用以获得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图书的排版、装帧设计,有时外包给专门的设计公司来进行;图书定稿后下印厂印刷的过程中,需要油墨、纸张、印刷机等印刷材料与印刷设备等等,以印刷这一环节为例(图6),最近十年民族出版业的印刷生产平均每年有1954.479万令(黑白印刷);5818.84万对开色令(彩色印刷)。用纸量为平均每年2918.822万令,这些具体的生产过程,都会大幅提高其他经济部门的市场消费需求。为了满足新增的市场需求,这些部门极有可能会扩大生产,将从出版部门获得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原材料或其他服务,使之进一步影响到国民经济更多部门的经济活动。

图6 2009-2019年民族出版业印刷生产情况

又如印刷环节的印刷工业产值(图7),从2009-2014年来,每年的产值最低也有257562.3万元,对于相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数字。这样一来,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就间接地影响了整体产出水平和产业增加值,提升经济收入。另外,出版企业及关联产业的从业人员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他们把自己劳动报酬的一部分用于消费购买其他经济部门的相应市场产品或服务。这些生活消费进一步增加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当前需求,从而使得这些部门生产活动逐渐扩大。换言之,发展民族出版业,其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本产业的就业,还能通过产业间的关联作用促进其他产业的就业并逐步渗透到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图7 2009-2014年民族出版业印刷工业销售产值

(二)推动图书消费市场的发展

知识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在近年来越来越走进大众视野。按亚太经合组织的有关规定,知识经济占GDP的50%以上的时代,即称为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服务,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服务,即以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5]无论是以知识制造为主的出版传统体系,还是创新知识服务的出版新业态,都离不开图书的生产与制作,图书的存在尤为重要。图书消费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能够促进图书消费市场的发展。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消费文化正在不断诱导大众追求“高品位”与“高格调”的商品以及高雅的消费方式,图书自古而今代表“高雅”,而又是价格最为低廉的一种文化载体。从图书消费市场生产者的角度出发,图书消费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图书的“内功”——图书质量与图书价格。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首先能够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在图书质量上,少数民族出版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6]、社会性、政治性特征,民族图书的策划与制作,大多考虑图书的社会效益,根据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民族出版单位相对来说出版内容、编校印装质量较好,也相对更加注重文化和社会影响,因此图书质量较好。其次能够以合适的价格进入市场竞争。正如前文所说,少数民族出版业很大部分得到国家的出版项目支持,在具备一定出版基金补给的前提下,图书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进入市场的图书定价也会获得一定的价格优势。具备以上优势的少数民族出版物,进入图书市场后便更获得消费者青睐。

此外,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业,也能使民族出版物数量、种类增加,能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为拉动精神文化消费提供先决条件;还可以积极开拓其他民族文化产品,使民族地区的出版行业实现高效性、持续性的发展,并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也能在促进消费的情况下,推动实体书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需求,形成供需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出版业少数民族图书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
全景式梳理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
——南大社推出《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首辑
《少数民族舞》等